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埧铺见桂花因忆故园双桂

东埧铺见桂花因忆故园双桂

明代 程本立

故园双桂树初成,将比吾家两弟兄。封植敢忘先子志,急难谁念此时情。

山浓山淡皆秋色,人笑人歌共月明。独把一枝思骨肉,天香三嗅泪纵横。

诗人程本立的古诗

题子昂烟波归兴图

明代 程本立

此生只合住湖州,罢得微官任白头。尽买太湖三万顷,烟波随处着渔舟。

发郑州

明代 程本立

驾辕指嵩洛,发轫涉京须。两厓忽劖削,一径中萦纡。

毡惟命低褰,雨雪恐沾濡。端居岂不乐,顾乃兴叹吁。

仆夫尽徒跣,轨辙多泥涂。仁者念同胞,饥寒切吾躯。

行行敢中止,戒之以徐驱。

赠庄浪王镇抚

明代 程本立

左陈书史右弓刀,谁道边城军务劳。万马秋风肥苜蓿,一䲭春水醉葡萄。

山山部落西戎静,夜夜旌旗北斗高。政是太平无事日,不妨诗态忆吾曹。

巳巳至日用炼象关韵

明代 程本立

梦里犹疑听禁钟,起来山色晓云笼。三年蛮徼逢长至,万里君门添九重。

斑白秖添新鬓发,丹青谁写旧仪容。穷愁博得身强健,晚节深期雪后松。

登云南城楼

明代 程本立

汉武开边事可稽,滇池远在夜郎西。已闻郊庙歌朱雁,复道山川醮碧鸡。

王业无如今日盛,才名孰与古人齐。自惭作赋非司马,万里登高意欲迷。

京索道中

明代 程本立

路从京索上陂陀,于此劳人感慨多。徒割鸿沟分楚汉,终归隆准一山河。

大风沛邑台中筑,半夜虞姬帐底歌。千载兴亡俱寂寞,群山起伏自嵯峨。

暂归故乡和友人见寄

明代 程本立

拾遗徒步得南归,千里风尘一布衣。为报乡人莫相笑,丈夫元不志轻肥。

合州

明代 程本立

合州楼前江水合,合州楼外青山匝。倚楼西望雨冥冥,顺水船来飞两楫。

阆州山水天下稀,不如合州可忘归。街头彷佛吴门市,人家瓦屋白板扉。

买鱼沽酒醉今水,相逢谁是吴门客。鸡鸣风雨梦初醒,邻机轧轧村舂急。

江头绝句 其七

明代 程本立

跣行无履袜,科首匪冠巾。绝域亲朋远,何由见故人。

鹤庆驿会吴人冯广文闽人林税使

明代 程本立

马蹄蹴遍阴厓雪,直向居庸塞外行。日落忽闻牛背笛,川平始见鹤州城。

秋风千里莼丝滑,暑雨三山荔子生。迁客相逢话乡土,天涯何限未归情。

送钱仲沐赴京师

明代 程本立

官舍五年居大梁,□□□人思故乡。词伯而今无铁史,门生何幸识钱郎。

渡头打鼓船开驿,花底卷帘书满床。未论心期又相别,席上题诗烦寄将。

大理

明代 程本立

西南形胜此山川,蒙段偏安五百年。圣主龙飞无僭窃,王臣虎拜有旬宣。

登临已觉心神豁,战伐安能骨肉全。多幸远民皆赤子,夫耕妇馌戴尧天。

题山水画送人归楚

明代 程本立

西南六诏山无数,多在蛮烟瘴雨间。不似故乡归去好,洞庭湖上看君山。

嘉禾挽吕太常母

明代 程本立

平川吕孝子,有母四德全。葛覃诵勤俭,中馈事精专。

夫君既捐世,嫠居甫踰年。鱼轩竟长往,晏逐瑶池仙。

愁云暗北邙,荒草埋新阡。诸孤守墓庐,有涕彻重泉。

感我歌此曲,临风亦凄然。

立春前一日寿左布政鴳居张先生 其一

明代 程本立

好风明月自东来,岁酒先沾柏叶杯。元气机缄生万物,寿星光焰烛三台。

汉廷尽对贤良策,董子独怀王佐才。愿使斯民乐长治,熙然鼓腹上春台。

题三余斋卷送钱掾还乡

明代 程本立

白门送客日已斜,车马塞路风吹沙。金印何须大如斗,锦城不如庭还家。

雨夜空庭惟木叶,雪晴深谷有梅花。三余斋中自足乐,闭门读书双鬓华。

题浦舍人画梧桐竹石 其二

明代 程本立

锦石成山花满川,子孙一旦鬻平泉。疏篁古树苍厓雪,茅屋看来已百年。

丽江雪山

明代 程本立

玉龙峰高九千仞,日色晦明云气寒。何当赤脚踏冰雪,更有红颜生羽翰。

石洞僧来昼骑虎,瑶台仙去夜乘鸾。山灵于我岂无意,一路天花落锦鞍。

昆明池

明代 程本立

昆明海水不成潮,一镜涵空山影摇。明月碧鸡飞夜夜,白云苍狗必朝朝。

登临未必南荒恶,瞻恋其如北极遥。汀草汀花自春色,无人同放木兰桡。

赋观鱼台送李濠州归河北

明代 程本立

庄周非惠子,惠子非庄周。二子濠上意,固知鱼乐否。

我陪李使君,聊复濠上游。漠漠野屋古,悠悠淮水秋。

濠鱼不盈尺,数罟日相求。喁喁讵能乐,政似苍生忧。

吾祖养鱼作,德与元化侔。庄惠满一哂,抚掌风萧飕。

使君将北归,脱履巢云丘。濠州失父母,遮道不可留。

涸辙无活鲋,深渊有潜虬。徘徊下台晚,极目送孤舟。

程本立

程本立

(?—1402)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1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