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郊作

秋郊作

唐代 韦应物

清露澄境远,旭日照林初。一望秋山净,萧条形迹疏。
登原忻时稼,采菊行故墟。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答崔都水

唐代 韦应物

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

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

唐代 韦应物

莫叹都门路,归无驷马车。绣衣犹在箧,芸阁已观书。
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相和歌辞。相逢行

唐代 韦应物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霸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间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

唐代 韦应物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咏玉

唐代 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应制

唐代 韦应物

决胜文场战已酣,行应辟命复才堪。旅食不辞游阙下,
春衣未换报江南。天边宿鸟生归思,关外晴山满夕岚。
立马欲从何处别,都门杨柳正毵毵。

开元观怀旧寄李二、韩二、裴四兼呈崔郎中、严家令

唐代 韦应物

宿昔清都燕,分散各西东。车马行迹在,霜雪竹林空。
方轸故物念,谁复一樽同。聊披道书暇,还此听松风。

答贡士黎逢(时任京兆功曹)

唐代 韦应物

茂等方上达,诸生安可希。栖神澹物表,涣汗布令词。
如彼昆山玉,本自有光辉。鄙人徒区区,称叹亦何为。
弥月旷不接,公门但驱驰。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
不见心尚密,况当相见时。

拟古诗十二首 其二

唐代 韦应物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靡里。

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

唐代 韦应物

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学仙二首

唐代 韦应物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
卧心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心绝壁,下有飕飗万壑心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心兄诵读。读多七过可乞言,
为子心精得神仙。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万年。

西郊游宴,寄赠邑僚李巽

唐代 韦应物

升阳暧春物,置酒临芳席。高宴阙英僚,众宾寡欢怿。
是时尚多垒,板筑兴颓壁。羁旅念越疆,领徒方祗役。
如何嘉会日,当子忧勤夕。西郊郁已茂,春岚重如积。
何当返徂雨,杂英纷可惜。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代 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一侍御(自南昌令拜,顷同官洛阳)

唐代 韦应物

忽报南昌令,乘骢入郡城。同时趋府客,此日望尘迎。
文苑台中妙,冰壶幕下清。洛阳相去远,犹使故林荣。

赠萧河南

唐代 韦应物

厌剧辞京县,褒贤待诏书。酂侯方继业,潘令且闲居。
霁后三川冷,秋深万木疏。对琴无一事,新兴复何如。

寄畅当(闻以子弟被召从军)

唐代 韦应物

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
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青袍未及解,白羽插腰间。
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

唐代 韦应物

停车欲去绕丛竹,偏爱新筠十数竿。
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唐代 韦应物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

寄二严(士良,婺牧。士元,郴牧)

唐代 韦应物

丝竹久已懒,今日遇君忺。打破蜘蛛千道网,
总为鶺鴒两个严。

送宫人入道

唐代 韦应物

舍宠求仙畏色衰,辞天素面立天墀。金丹拟驻千年貌,
宝镜休匀八字眉。公主与收珠翠后,君王看戴角冠时。
从来宫女皆相妒,说著瑶台总泪垂。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