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宗侄孙文楷文模二便面 其二 花鸟

题宗侄孙文楷文模二便面 其二 花鸟

明代 程敏政

绕阑花似雪,枝上立珍禽。入手炎光散,清风动竹林。

诗人程敏政的古诗

孤松挺秀图为用礼题

明代 程敏政

天寒地坼万木凋,何许直干凌丹霄。凛然夜壑走风雨,老龙怒挟钱塘潮。

人言丁公得奇梦,手抚苍髯欲飞动。良工好取献明堂,莫向空山委梁栋。

阜城南门过御庄铺乃刘豫始生之地

明代 程敏政

白草和烟覆矮墙,一间茅屋野茫茫。居人不唾刘郎僣,犹把亭名号御庄。

道中与敏德弟联句

明代 程敏政

故乡山水忍相违,聚首无端又北归。一路春风梅正发,几家冬雨席初肥。

杯盘祖席离情苦,车马长亭曙色微。主上只今求道切,敢将忠孝负庭闱。

题马图

明代 程敏政

绿阴风软白沙乾,入眼方知骏骨难。辇路草长东幸少,漫将调习付奚官。

小景便面

明代 程敏政

水边芳草绿茸长,石畔新蕉凤尾香。满目化机谁解领,掀髯应不为诗忙。

题黄文敬杏林卷

明代 程敏政

青囊一卷鬓成丝,铁笔当年更得师。我已废书仍抱病,为君聊续杏林诗。

题陆谕德鼎仪海榴书屋图 其一

明代 程敏政

海榴随处傍人红,只有溪山趣不同。看画却疑家在眼,出门随步任西东。

题于文远山水小景

明代 程敏政

望中疑是富登山,只欠危亭著树间。记得摩厓看石篆,小舟曾泊相湖湾。

咏史十四首 其十一

明代 程敏政

炀帝伐炀公,亲自提戈戟。殷鉴尚不远,何况目所击。

如何大业纪,半是亡陈迹。由来昏德主,先后同一失。

所惜贞观君,再发辽东役。

送李锦衣士敬 其二

明代 程敏政

太师新庙万人看,庭下双松翠色寒。台辅几人应祀法,休休心事古今难。

钱舜举清晖堂所写戏婴图为临淮顾谦赋

明代 程敏政

海榴花开白日长,绣屏十二云锦张。沉沉午漏下初刻,搔头不整慵来妆。

一姬南面金缕裳,两姬夹侍相颉颃。颀然围坐看儿戏,斑管雕弧堆象床。

三姬鼎足如雁行,玉阶随步鸣双珰。以口抚婴爱入骨,笑语彷佛闻昭阳。

一姬下坐收锦裆,洗儿自与浇兰汤。娟娟秀若化生子,银盆水煖芙蓉香。

一姬转盻殊未央,拭巾在手明吴霜。小鬟两两意閒适,纨扇不动薰风凉。

苕溪画史推钱郎,柔思独步丹青场。摩挲旧本岂易得,流传远自清晖堂。

才人不说顾长康,鉴赏欲博千金强。《螽斯》、《麟趾》尚可作,为君击节歌周王。

八月九日醉书 其五

明代 程敏政

纳禄归来荷主恩,看书终日掩柴门。却惭相爱惟明府,能尽山家酒一尊。

留题绩溪

明代 程敏政

绩溪东南来,遥望古仁里。中有程氏居,隐隐入桑梓。

缅怀道轩翁,吾宗百世士。眼中聚爱楼,遗训耿在耳。

三男如鼎足,等是克家子。崇坊瞰村巷,华构照山址。

春霖久初晴,一榻为予启。登堂父兄乐,拥户儿童喜。

开奁扣宗牒,张燕出肴醴。夜下灯火明,语笑未能已。

忆当百年前,同饮相湖水。今夕乃何夕,会晤复自此。

聚散安可常,保族在崇礼。丁宁愿同人,契谊笃终始。

明发川途长,思情两难拟。

小诗六绝寄黟县汪令君 其六 阻雨不得诣谢

明代 程敏政

秋水遥添一丈强,朝天相趁理行装。春霖如此难为别,咫尺黟川万里长。

九日宿存中家明日与汝彝汰万同登其屋南感钟山

明代 程敏政

唐人有诗记端六,我今十日来登高。江山如此不为乐,正使达士讥吾曹。

青天无风亦无雨,处处黄花照江渚。花开一日未便休,日日重阳岂虚语。

人生良会不可常,谪仙痛饮非真狂。愿言胜会自今始,踏遍秋风千仞岗。

李侍御二画 其二 雁

明代 程敏政

啄宿相依苇岸浔,幸离矰缴几秋深。可因恋稻频来往,须识随阳一片心。

送人之官严州

明代 程敏政

渺渺桐江哉,矗矗桐江山。上有子陵台,孤绝难为攀。

下有七里滩,照影清尘颜。幸哉君宦游,落兹山哉间。

朝登野亭望,暝见渔舟还。时时得佳句,忘我身抱关。

我家哉上游,道出清溪湾。因君发乡思,极目江云閒。

以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韵集古十四绝为户部白玢郎中题 ...

明代 程敏政

清溪一道穿桃李,汀畔数鸥閒不起。

日暮汀洲一望时,城外青山如屋里。

寄寿文炳族侄四小诗并谢医药 其二

明代 程敏政

胗脉已能工太素,谭玄尤解守中黄。便将花甲从头数,何必龙宫索异方。

题盛子昭唐子华小景 其一

明代 程敏政

石梁新雨滑生苔,斸药多因置酒材。山下杪秋无客到,松梢鸣鹤讶人来。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65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