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

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

唐代 韦应物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府舍月游

唐代 韦应物

官舍耿深夜,佳月喜同游。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散彩疏群树,分规澄素流。心期与浩景,苍苍殊未收。

奉和张大夫戏示青山郎

唐代 韦应物

天生逸世姿,竹马不曾骑。览卷冰将释,援毫露欲垂。
金貂传几叶,玉树长新枝。荣禄何妨早,甘罗亦小儿。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

唐代 韦应物

离弦既罢弹,樽酒亦已阑。听我歌一曲,南徐在云端。
云端我云邈,行路本非难。诸侯皆爱才,公子远结欢。
济济都门宴,将去复盘桓。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
意气且为别,由来非所叹。

游南斋

唐代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送洛阳韩丞东游

唐代 韦应物

仙鸟何飘飖,绿衣翠为襟。顾我差池羽,咬咬怀好音。
徘徊洛阳中,游戏清川浔。神交不在结,欢爱自中心。
驾言忽徂征,云路邈且深。朝游尚同啄,夕息当异林。
出饯宿东郊,列筵属城阴。举酒欲为乐,忧怀方沈沈。

赠琮公

唐代 韦应物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

园亭览物

唐代 韦应物

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
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兼讶李二久不访问…戏李二

唐代 韦应物

微官何事劳趋走,服药闲眠养不才。花里棋盘憎鸟污,
枕养书卷讶风开。故人问讯缘同病,芳月相思阻一杯。
应笑王戎成俗物,遥持麈尾独徘徊。

庄严精舍游集

唐代 韦应物

良游因时暇,乃在西南隅。绿烟凝层城,丰草满通衢。
精舍何崇旷,烦跼一弘舒。架虹施广荫,构云眺八区。
即此尘境远,忽闻幽鸟殊。新林泛景光,丛绿含露濡。
永日亮难遂,平生少欢娱。谁能遽还归,幸与高士俱。

精舍纳凉

唐代 韦应物

山景寂已晦,野寺变苍苍。夕风吹高殿,露叶散林光。
清钟始戒夜,幽禽尚归翔。谁复掩扉卧,不咏南轩凉。

送汾城王主簿

唐代 韦应物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简卢陟

唐代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晚登郡阁

唐代 韦应物

怅然高阁望,已掩东城关。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沉山。

道晏寺主院

唐代 韦应物

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往来地已密,心乐道者居。
残花回往节,轻条荫夏初。闻钟北窗起,啸傲永日馀。

咏琥珀

唐代 韦应物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送令狐岫宰恩阳

唐代 韦应物

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
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
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
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
从来知善政,离别慰友生。

送陆侍御还越

唐代 韦应物

居藩久不乐,遇子聊一欣。英声颇籍甚,交辟乃时珍。
绣衣过旧里,骢马辉四邻。敬恭尊郡守,笺简具州民。
谬忝诚所愧,思怀方见申。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
遵途还盛府,行舫绕长津。自有贤方伯,得此文翰宾。

游西山

唐代 韦应物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