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生是一个摇笔杆的料。
白天,他起草各种公文,晚上,他创作大量诗词,
他爱唐代的韩昌黎(韩愈),特别是其“文从字顺”的精神,超爱简单流畅自然的文风,一辈子跟浮靡雕琢、怪僻晦涩作斗争。
他爱批评,多次当着媒体的面,批评某某某根本写不出有想象力的东西,故意拿一些生涩的词藻来吓人。
慢慢地,他出名了,无数记者抢着采访他,还录制视频。
他笑笑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来喝酒了,
他的才华加勤奋,造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就连赵祯(宋仁宗)都当众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才,到哪里去找哟?”(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他很幸运,遇到的是仁宗,这位皇帝的肚量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反腐狂人包公曾经多次当他的面汇报工作,口水经常会喷到皇帝的脸上,但仁宗听得认真入神,都忘了擦脸。
如果换一个心胸狭窄的皇上,欧阳修的人生会更加坎坷。
谁都抱怨人生苦短,但很少有人利用好此时。
欧阳修,从懂事开始,就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他总结自己的三大灵感来源,是“马上”“厕上”和“枕上”。
不过,在青年时期,他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多缘于折腾,他活了65岁,从来都闲不住。
他甚至在医院坚持创作,
明晃晃的阳光照着他苍白的脸上,他的病服上印着:9527。
在医院治疗的那几个月,他好好回忆了自己的一生。
细雨中奔跑的老爹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他在四川绵阳出生了,
56岁的父亲欧阳观老泪纵横,激动地在细雨中奔跑,
能不激动吗?
作为一个行将退休的地方军事法庭法官(推官),黄土都埋到脖子了,老婆郑氏终于生了个大胖小子,让他尝到了当父亲的滋味。
欧阳观这个人,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老实巴交,待人和善,每天勤啃古书,
一直到49岁,他才勉强考中进士。
这样的读书人,在古代一抓一大把。
……
很可惜,孩子不满3岁,欧阳观便一病不起,离世而去。
家里的山倒了,孤儿寡母只能找亲邻凑足车费,远赴随州(今湖北西北部)投奔欧阳修的亲叔叔。
叔叔家也不宽裕,家里一样电器都没有,但还不至于让欧阳修饿肚子,
才5岁,欧阳修就开始练字,别人家的孩子用毛笔练,他用荻杆练,
他练得很辛苦,很用心,现在你知道了吧,为什么他后来会成为一枚伟大的书法家?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其实他的书法成就,跟宋四家(苏、黄、米、蔡)不相上下。
为了看书,他经常跑到随州城南一户姓李的家里借书抄读,练就了一身过目成诵的本事。
北宋的文艺氛围浓厚,早已浸透每一寸国土,在随州,他很快就闻名于三街八坊。
10岁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一本手抄本的《昌黎先生文集》,如获至宝,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成为韩愈那样的大文豪。
有人也许会问,他这么爱学习,善于学习,一定是考场“鬼见愁”吧?
很遗憾,不是。
他的科举之路很坎坷,16岁和19岁,他两次落榜,
有的人落榜后,轻则大哭,重则晕厥,无颜回乡想自尽的,也常见诸新闻报道,
欧阳修不一样,他从未丧失过信心,他相信自己。
很快,他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这个人将改变他的一生。
贵人
胥偃,湖南长沙人,曾经当过几个地方的通判(在地市级长官下掌管粮田水利等,还能监察上级),后来他还做过翰林学士,开封知府。
历史上对他没有太多的记录,但他有一个身份可以亮瞎人的眼——他是欧阳修的岳父。
北宋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达到顶峰,历代皇帝以结交读书人为荣,视之为帝国的财富,
最关键的是:承诺不杀读书人,
简直是永不退市的潜力股!
豪门权贵相中某个年轻的读书人后,总是用尽一切手段,抢过来做女婿,甚至就在皇榜下等着,形成了“榜下择婿”的恶俗。
因为资源有限,不可再生,那是真的哄抢(有的还直接采取绑架等黑社会暴力手段)。
有人问了,如果家中没有女儿怎么办,笨,你以为他们不会去认几个干女儿?
当胥偃看到欧阳修,又读过他的文章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
这不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好女婿吗?
这个年轻人太有才,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给他一个机会比赛,他会给你完美精彩。
他决定帮助这个年轻人。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胥偃亲自出面保举欧阳修到最高学府国子监参加考试。
神奇的一幕开启了。
在接下来的三场重要考试中,欧阳修如有神助,接连夺得第一名。
后来,连欧阳修自己都觉得当年的状元非自已莫属。
他甚至借钱做了一套新衣服,来迎接那个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历史总是比戏剧还戏剧,他的同学王拱辰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据历史记载,殿试前的某天晚上,喝完小酒,王拱辰趁着酒意,抢欧阳修的新衣服穿,还扯着嗓着大喊——我是状元喽。
真是喜鹊嘴,谁都没有想到,王拱辰后来真的中了状元。
据殿试的重要考官之一、著名诗人晏殊同志后来透露,在讨论人选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欧阳修这个年轻人锋芒太露,从长远来说,不太利于他的成长,
于是将他的成绩减了10几分,挫其锐气。
宋朝总是有这样的考官,也是够够的了。
支持玩耍的好领导
欧阳修终于走上了仕途,
他的第一个职务,跟父亲曾担任的职务一样。
那是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开始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那3年,是他一生中最难得、最美好的回忆。
在那里,24岁的他认识了同样年轻的梅尧臣和尹洙,成为一生至交,经常在一起喝酒赏乐、切磋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