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被绯闻缠身的欧阳修: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被绯闻缠身的欧阳修: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公元1045年,也就是北宋庆历五年,京城发生了一起通奸案:人妻张氏与府中的仆人偷情,被老公抓了个现行,丈夫一怒之下,将这一对奸夫淫妇告上了法庭。

  这本是一桩平常的民事案件,但当事双方的身份却颇为引人关注。

  被戴了绿帽子的老公叫欧阳晟,是当朝官员、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侄子。

  而偷情的张氏,是欧阳修妹妹的前夫的前妻的女儿,也就是欧阳修的外甥女。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张氏自幼丧父,欧阳修一手将其抚养长大,成年后,又做主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侄子,这种近亲联姻在过去并不少见。

  亲戚家里出了这种丑事,对欧阳修自然会有些影响,如何处理?吃瓜群众早早搬出小板凳坐好,拭目以待。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更大的瓜还在后面。

  开封府负责审理此案,随着庭审的逐步深入,张氏不但承认与家中仆人有奸情,还供述出,婚前曾与舅舅欧阳修有染。

  我的天呐!社会舆论一下子就炸了,舅舅跟外甥女,这叫乱伦啊。没想到啊没想到,我以为只有欧阳克这样的淫贼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没想到你欧阳修浓眉大眼的也如此下流,我们上学时候的《醉翁亭记》和《卖油翁》都白背了吗?!

  欧阳修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苏轼、苏辙、苏洵、曾巩、王安石、司马光、包拯等北宋名家均出自其门下,可谓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所以,欧阳老师乱伦?不可能的,一定是诬陷,我就问你,有证据吗?

  法庭上,张氏出示了欧阳修早年写给自己的一首词《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啥意思?多读几遍,自己慢慢体会。总之,这首艳词就是欧阳修勾搭未成年少女的罪证。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立刻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连续数周占据热搜榜榜首,各大媒体连篇累牍报道,《大宋日报》更是在头版头条发出一连串的诘问:文坛巨匠身陷“盗甥门”,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当时意气尤骄矜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出生于四川绵阳,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父亲是当地一名小官吏,56岁老来得子,生下欧阳修。

  欧阳修3岁那年,父亲病故,孤儿寡母投奔叔叔生活。母亲郑氏,出身书香门第,亲自辅导欧阳修学习,买不起笔墨,就用芦苇杆当笔,在地上教他写字,史称“画荻教子”。

  据《欧阳修年谱》中说,欧阳修少年时期“家益贫,借书抄诵。”后来得到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爱不释手,“为诗赋,下笔如成人。”当地人都说:“奇童也,他日必有重名。”

  


  欧阳修自己也是信心十足,踌躇满志,16岁参加科举考试,意外落榜,复读三年后再考,再次落榜。

  什么情况?当地学霸啊,为什么屡战屡败?欧阳修想不通。

  在当地做小官吏的叔叔毕竟见多识广,说:“你在绵阳这个小地方学习成绩好算个锤子,全县每年才有几个考上的?要想出人头地,你必须到大城市去。

  欧阳修告别家乡,到东京汴梁仅仅补习了一年,参加开封府国子监考试,便获得广文馆试第一名,称“监元”;接着参加国学解试,依旧是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年参加礼部省试,再次蝉联第一名,称“省元”。

  连中三元之后,欧阳修一时意气风发,颇有傲视天下举子之意。

  公元1030年,23岁的欧阳修参加由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发挥依然出色。

  据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晏殊后来回忆,欧阳修交卷出考场时,洋洋自得,颇为自负,晏老师担心他再次夺魁会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本着对年轻人的警示和爱护,有意给他打了低分,以挫其锐气,但欧阳修仍以第14名的成绩,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榜下择婿是宋代高层的传统,尚未婚配的新科进士在京城婚恋市场历来十分抢手,年轻有为的欧阳修被朝廷官员胥偃选为女婿,婚礼之后,很快被授予官职,出任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步入仕途,欧阳修三喜临门,妥妥的人生赢家。

  曾是洛阳花下客

  公元1031年3月,欧阳修调任西京推官。

  北宋时期,西京洛阳是仅次于东京汴梁的全国第二大城市,热闹繁华。新工作很清闲,欧阳修在洛阳结交了不少新朋友,比如后来被称为宋诗开山鼻祖的诗人梅尧臣等,每天饮酒赋诗,红尘作伴,日子过得潇潇洒洒,就像这首诗里写的那样:

  我昔初官便伊洛,当时意气尤骄矜。主人乐士喜文学,幕府最盛多交朋。

  顶头上司钱惟演是重度文学爱好者,也是北宋“西昆体”骨干诗人,对欧阳修的文才十分欣赏,虽然两人的年龄相差了30岁,但志趣相投,都喜欢玩,下班没事儿,钱惟演就叫上欧阳修等一帮年轻人一起聚会,其乐融融。

  这种上下级关系到底有多融洽?说两件小事。

  有一次,钱惟演设家宴请欧阳修等属下喝酒,说好7点,所有人都到了,只有欧阳修不见人影,这当然是很不礼貌的,但钱惟演并不生气,知道那段时间,“欧与一官妓荏苒,”正在热恋阶段。

  7点半,欧阳修带着一名青楼女子,衣衫不整气喘吁吁地到了。大家都埋怨他不守时,问俩人干啥了这么晚才过来?欧阳修说临出门发现姑娘的金钗找不到了,翻遍了角角落落也没有,所以来晚了,没啥说的,自罚三杯。

  大概是名牌吧,席间,歌妓一直长吁短叹,惋惜不已。钱惟演也是有点喝高了,借着酒劲儿说:“你让欧阳修以金钗为题,现场作首词,若是写得好,我赔你个金钗。”

  歌妓一听,喜出望外,马上央求欧阳修,欧阳修放下酒杯,思忖片刻,一首《临江仙》便脱口而出: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一时满堂喝彩。

  此事载于《尧山堂外纪》,当时,钱惟演说到做到,“遂命妓满酌赏欧,而令公库偿钗。”真用公款赔人家了一个金钗。

  还有一次,欧阳修在上班时间跟朋友一起游嵩山,返回途中,经过龙门香山,天降大雪,一时饥寒交迫,忽然见远处有车马赶到,原来是钱惟演专门派厨师送来热乎乎的饭菜,这还不算,居然还有热乎乎的歌妓!

  此事载于《东山说苑》,原文如下:

  钱文僖惟演守西都,谢绛欧阳修俱在幕下。

  一日游嵩山,自颖阳归。将暮,抵龙门香山,雪作,登石楼望都城。忽于烟霭中有车马渡伊水来者,则文僖遣厨传歌妓至。

  吏传语曰:“山行有劳,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无急归也。”

  你们爬山辛苦了,在龙门歇歇脚,顺便欣赏下雪景,单位没啥事儿,不用着急赶回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年少轻狂的欧阳修纵情声色,创作了大量写给青楼女子的艳词,也为后来被政敌用生活作风问题做文章留下了口实。

  比如这首《少年游》:

  绿云双亸插金翘。年纪正妖饶。汉妃束素,小蛮垂柳,都占洛城腰。锦屏春过衣初减,香雪暖凝消。试问当筵眼波恨,滴滴为谁娇。

  还有这首《系裙腰》:

  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小墀面,对芙蓉。 玉人共处双鸳枕,和娇困、睡朦胧。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素裙腰,映酥胸。

  那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岁月啊,晚年欧阳修曾作诗感叹:“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种声色犬马的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钱惟演被降职调离,河南府来了新领导,名叫王曙,是前宰相寇准的女婿,年近七旬,对属下管理十分严格。

  他特别看不惯欧阳修等人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工工作时间喝酒,这还像个政府部门吗?

  据《宋史》记载,有一天,欧阳修等人中午在外面吃饭又喝了不少酒,下午开中层干部会,满屋子酒气,把老王给气坏了:“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你们这样喝酒,知不知道我岳父寇准,晚年就是因为纵酒享乐被贬官的,你们还不吸取教训吗?”

  欧阳修到底是年轻气盛啊,加上喝了点酒,一句话就给怼回去了:“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我听说,寇丞相是因为一把年纪还赖着不退休才倒霉的。

  把老王给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公元1034年,欧阳修被调回京城任职,逐渐走入政治中心。不久,因为支持范仲淹革新遭到牵连,被贬为夷陵县令。

  这是欧阳修第一次被贬,让他初步尝到了政治斗争的严酷无情。

  公元1040年,欧阳修又被调回京城,因为性格直率,敢于谏言,被朝廷任命为谏院主管,专门负责收集官员和民间的各种意见建议,并评价百官施政得失,供皇帝决策参考。谏官的行政级别虽然不高,但直属皇帝领导,手眼通天,权限极大。

  当时,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再次推行变革,史称“庆历新政”,欧阳修坚决站在范仲淹一边,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整顿吏治,被守旧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加上担任谏官期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许多人都想干掉欧阳修。

  公元1045年,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等人被贬出京,欧阳修也随之失势。

  恰在此时,发生了那起震惊朝野的乱伦“盗甥案”,守旧派趁机落井下石,要求欧阳修辞职谢罪。

  事情真假难辩,当时,欧阳修被搞得焦头烂额,几乎身败名裂。

  为此,朝廷成立了专案组调查此事,经过认真细致的走访调查,最后宣布: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乱伦一案,证据不足,罪名不成立。

  但是,事情并没完,在调查中,专案组意外发现,欧阳修存在侵吞他人财产的经济问题:“乃坐用张氏奁中物买田立欧阳氏券”,也就是说,欧阳修曾经用外甥女张氏的私房钱购买地产,但地契上填的却是他自己的名字。

  欧阳修因此二次被贬出京,任滁州太守。

  虽然名义上是因为经济问题,但大家都觉得,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只有欧阳修自己心里清楚,政治问题才是被贬的真正原因。

  这件事对欧阳修打击很大,在滁州,他终日借酒浇愁,并在酒后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此文长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且要求背诵。说实话,不太好背,不明白欧阳修为啥要写那么长,比欧阳锋背《九阴真经》还难,至今只记得这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楼高莫近危栏倚

  时间可以医治一切创伤,几年后,这桩丑闻终于被人们淡忘,欧阳修又被调回京城,先后出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官越做越大。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公元1065年,58岁的欧阳修又遭遇人生一道坎坷,依然是生活作风问题,这回的更加劲爆,有人举报欧阳修与大儿媳吴春燕有一腿。

  所谓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蛋,为啥每次都是欧阳修?为啥每次都是男女关系不伦之恋?欧阳修的私生活会不会就是这么混乱?

  一时满城风雨,众说纷纭。

  政敌纷纷以此弹劾欧阳修,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说:“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从子妇者。”说的就是这件事。

  


  尽管事件最后也是因为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但不管真的假的,因为这种事闹得满城风雨,谁受得了?

  有些事情,你永远无法解释。欧阳修自此无心朝政,多次提出辞职,但均未获批准。

  毕竟欧阳修如今已是位高权重,社会影响力巨大,出这种事情,朝廷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所以,朝廷专门发文辟谣,以正视听,宋神宗还亲自安抚欧阳修:“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要理会社会上那些流言蜚语,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组织上还是相信你的。”

  欧阳修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公元1072年,65岁的欧阳修背负着这两件说不清道不明的绯闻病逝,死后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葬于河南新郑。

  此恨不关风与月

  仅就文学成就而言,三百年大宋王朝,无人能出欧阳修其右。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开创了一代文风,他参加修定《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撰写的《集古录跋尾》是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欧阳修涉猎广泛,在洛阳工作期间,甚至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中那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至今为人传颂。

  尽管欧阳修只在洛阳生活过三年,但那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日子,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

  多年以后,欧阳修与当年的好友梅尧臣在洛阳重逢,曾作《浪淘沙》一词,追忆已经逝去和正在逝去的青春岁月: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为啥政敌总爱拿生活作风问题说事儿?应该说,与自己年轻时私生活有失检点不无关系。

  欧阳修在晚年曾自我反省说:“三十年前,尚好文化,嗜酒歌呼,知以乐而不知其非也。”那时候就知道玩得高兴,哪里知道什么是非呢。

  是啊,谁还没年轻过,风流倜傥,纵情酒色,放荡不羁,无所顾忌,尽情挥洒青春的热血和激情,这些或许都是文人品格,才子本色,可一旦处于庙堂之上,权力的中心,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就很容易授人以柄,成为自己政治上的软肋。

  比如年轻时所写的那些所谓艳词,有些不过是随手应景之作,后来竟成为政敌用来攻击欧阳修的借口。

  后世评价:“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近代学者王国维更是一语中的:“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离开洛阳的那一年,欧阳修曾作《玉楼春》一首抒怀: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宋代 欧阳修

舜舞来遐俗,尧仁浃九区。
五兵消以德,何用赤灵符。

望州坡

宋代 欧阳修

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
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龙门晓望

宋代 欧阳修

雾蒙蒙,晓望平,悠然驱马独吟行。
烟岚明灭川霞上,凌乱空山百鸟惊。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宋代 欧阳修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西斋小饮赠别陜州冲卿学士

宋代 欧阳修

今日胡不乐,众宾会高堂。坐中瀛洲客,新佩太守章。

岂无芳樽酒,笑语共一觞。亦有嘉菊丛,新苞弄微黄。

所嗟时易晚,节物已凄凉。群鹭方盛集,离鸿独高翔。

山川正摇落,行李怯风霜。君子乐为政,朝廷须俊良。

归来紫微阁,遗爱在甘棠。

嵩山十二首 其五 玉女窗

宋代 欧阳修

玉女不可邀,苍崖郁岧直。石乳滴空窦,仰见泬寥碧。

徙倚难久留,桂树含春色。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