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一代宗师,欧阳修是怎样炼成的?

一代宗师,欧阳修是怎样炼成的?

  


  北宋文坛,大咖云集。如果要在其中选出一位领袖,此人非欧阳修莫属。有人可能问,怎么不是苏轼?不好意思,如果没有欧阳修慧眼识珠,苏轼未必能被发掘出来。不仅苏轼,北宋古文运动的六位先锋中,五位都是得到了欧阳修的举荐和提携,而剩下一位是他自己。

  


  欧阳修,何以成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

  科举遇贵人

  公元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一个公务员之家。可惜四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从此孤儿寡母辗转来到湖北随州,投奔了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并不富裕,给不了欧阳修好的学习条件。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买不起纸笔怎么办?她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练书法。

  


  买不起书怎么办?那就借。欧阳修常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厉害的是,往往书不待抄完,欧阳修已能成诵。他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一本唐朝韩愈的遗稿,他读后心生仰慕,从此苦心钻研,废寝忘食,誓要达到韩愈的成就。

  与偶像韩愈一样,欧阳修的科举之路也颇为坎坷。他曾在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结果都意外落榜。但他比韩愈幸运的是,在23岁那年,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贵人,也是未来的岳父——胥偃。

  胥偃亲自出面保举他到最高学府国子监参加考试,由此欧阳修的科举之路才出现转机——此后三场重要考试中,欧阳修如有神助,接连夺得第一名。欧阳修自信地认为,在接下来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然而并没有,殿试放榜后,欧阳修仅列第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据时任主考官的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不管怎么说,欧阳修终于通过了科举选拔,人生步入新的台阶。而在“金榜题名”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夜”——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仕途遇伯乐

  公元1031年,欧阳修开始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此后三年,大概是欧阳修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无敌好的领导——钱惟演。此人出身不凡,父亲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个国王,吴越忠懿王钱俶。不过更重要的是,此人痴迷文学,爱惜人才,于是欧阳修等一批青年才俊被他视为掌中宝。他不但很少让这帮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们吃喝玩乐。

  


  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他居然带了厨子和歌伎来助兴,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众多千古名篇。在洛阳的这几年,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能在年轻时遇到赏识自己的人,自然是欧阳修的运气。但是能不能成才,关键还看个人努力。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感受一下这位大文豪的刻苦劲儿——

  “予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无论骑马的时候、休息的时候,还是上厕所的时候,他都在琢磨怎么写文章。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看书、多练笔,多与人切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写文章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下笔,自然就会有长进。

  尽管后世很多人把欧阳修认定为文学天才,但事实上欧阳修终其一生都在以“笨人”的方式搞创作。

  后人曾经记录说,欧阳修即便写一份寥寥数字的请柬、便条,都要提前打草稿。写文章就更不必说了,常常反复修改十几遍,方才定稿。如果是重要文章,他还会把草稿贴在墙上,进进出出,随时看一看,想一想怎样还可以改得更好。即便到了晚年,欧阳修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何必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把自己当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的文稿掠影

  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带领当时的文人,大胆革新,锐意进取,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欧阳修也因此成为一代文章宗师。

  —4—

  不怕被拍到沙滩上

  公元1057年,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

  当时的士子们写文章总是追求险怪奇涩,号称“太学体”。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他反对“太学体”及“骈文”的文风。凡是以此为文的欧阳修全都废黜不用。在欧阳修的主导下,科举考试的文风逐渐改变。

  就是在1057年的那场科举考试中,欧阳修偶然发现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自信地以为这是自己的亲学生曾巩所作,他甚至考虑到,“自己人”取第一不太好,就把这份卷子取成了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

  


  当年苏轼才二十出头,尚未成名。考中进士后,他激动地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毫不吝啬地夸赞他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事实上,苏轼在那年考试中犯了个严重错误——自造典故、张冠李戴,而一向治学严谨的欧阳修并未因此介怀,在跟别人谈论苏轼的时候,他甚至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似乎完全不怕被后浪拍到沙滩上。

  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他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匠。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其中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欧阳修用他的识人智慧,为北宋朝廷以及整个文学史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所谓一代宗师,其实不只高在水平和资历,更是高在视野和格局。欧阳修做到了。前半生受贵人提携,后半生为晚辈铺路,在承上启下中开天辟地,在兼容并包中推陈出新,这,才是北宋文坛的灵魂。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 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

宋代 欧阳修

皓月三川静,晴氛万里销。灵光望日满,寒色入波摇。

灏气成山雾,浮云蔽垄苗。庙荒阴燐出,苑废露萤飘。

斋馆心方寂,秋城夜已遥。清谈对元亮,琼彩映萧萧。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宋代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

宋代 欧阳修

久不见南哉,依然已秋色。
悠哉川上行,复邀城中客。
中落哉半空,川明潦尤积。
飞鸟监中看,行云舟中白。
夷犹白苹里,笑傲清风侧。
极浦追所远,回峰高易夕。
觞咏共留连,高怀追昔贤。
惟应谢公兴,不减向临川。

送胡学士知湖州

宋代 欧阳修

武平天下才,四十滞铅椠。
忽乘使君舟,归榜不可缆。
都门春渐动,柳色缘将暗。
挂帆千里风,水阔江灩灩。
吴兴水精宫,楼阁在寒监。
橘柚秋苞繁,乌程春瓮酽。
清谈越客醉,屡舞吴娘艳。
寄诗毋惮频,以慰离居念。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宋代 欧阳修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鴈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

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

宋代 欧阳修

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
我歌君当和,我酌君勿辞。
艳艳庭下菊,与君吟绕之。
撷其黄金蕊,泛此白玉◇。
君勿爱此花,问君此何时。
秋风日益高,霜露渐离披。
芳岁忽已晚,朱颜从此衰。
念君将舍我,车马去有期。
君行一何乐,我意独不怡。
飞兔不恋群,奔风谁能追。
老骥但伏枥,壮心良可悲。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