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大宋需要我这样的杠精-欧阳修

大宋需要我这样的杠精-欧阳修

  北宋有一个杠精祖师,叫欧阳修

  这欧阳修是怎么个杠法呢?

  今天社社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在那北宋仁宗年间,有一个叫范仲淹的人主持新政变法,触犯了一大批人的利益,在朝堂上受到了排挤。

  欧阳修回家就写了一篇《与高司谏书》痛骂之:你个老小子凭什么骂我家老范?我家老范要是个坏人,你作为谏官早干嘛去了!我家老范要是个好人,你现在骂他是什么居心?总的来说,无论老范是好人还是坏人,你丫都是个小人!我欧阳修今天就把话撂这儿了,有本事你告诉皇帝,让他杀我的头!

  这篇文章一出来,立即引发的轰动效应。所有人都看傻了!

  在官场上的潜规则是:大家表面上一定要保持和气,黑手要在背后使。欧阳修这种撕破脸皮,当面锣对面鼓的对杠,不符合官场规则啊。

  挑战潜规则的欧阳修,得罪了大半个官场,于是就被贬到夷陵去了。

  而同样被贬的范仲淹,认为自己牵连了欧阳修,就想提拔一下他,让他担任自己的幕僚。

  结果欧阳修一点情也不领,直接回信:一边去,别自作多情!我仗义执言可不是为了讨好你!

  别看欧阳修嘴上对范仲淹冷言冷语,但实际上,这俩人私底下的关系是非常的不一般。

  欧阳修虽然比范仲淹小十八岁,但俩人是一对少有的忘年之交,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他俩都是志同道合的挚友。

  在宋仁宗刚刚亲政那会儿,范仲淹在政坛上特别红。大家都多觉得老范特别有才能,皇帝又赏识他,于是就让他当了个官:右司谏。

image

  可是,老范上任之后特别老实,根本没有什么大动作。这就让很多人失望了,尤其是当时还只是一个小科员的欧阳修。

  这欧阳修就给范仲淹写了一份信:都说您工作能力强,我看您这上位几个月,也没做出什么有成效的事啊?那您还好意思腆着个脸,坐在右司谏那位子上?

  欧阳修这话说的真是半点情面都不给老范留。

  因为他这种杠精,只要心里认准了那个道理,谁敢触犯,他就敢杠谁,六亲不认。

  所以,

  当老范遭到污蔑陷害之时,欧阳修会挺身而出为他打抱不平。

  然而当老范徘徊犹豫之时,欧阳修也会对他提出尖锐的批评!

  很多人的生活法则就一个字:混

  那么较真干什么?这一辈子混混就过去了,为什么非要和别人争个是非对错?

  可偏偏就是欧阳修这个“杠精”,做了很多只有杠精才能做成的事。

  他是宋代的文学大家,史学大家,金石学的开创者,他一手缔造了北宋文坛的繁荣。

  我们总说“唐宋八大家”,这八个人的古文代表了唐宋古文最高的水平。

  但鲜有人知道的是,除了唐朝的两位古文运动开创者韩愈和柳宗元,宋朝的六个古文大家都和欧阳修有关系:

  除了欧阳修自己,剩下的五个中——

  苏轼苏辙兄弟,是欧阳修的学生;曾巩是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王安石、苏洵都是受到欧阳修的提拔,才名声彰显于世。

  在欧阳修以前,宋朝科举考试的主流是“骈体文”,讲究的是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非常的华而不实。

  而在欧阳修成为主考官之后,他不惜背受巨大的骂名,一力改革科举考试,变华而不实“骈体文”为注重实用的“策论古文”。

  这才有了后面苏轼苏辙等人,高中进士的结果。

  就因为此事,许多人深恨欧阳修,有的人甚至写了《祭欧阳修》,专门丢到欧阳修家的院里。然而,欧阳修对此根本不为所动。

  我们常说,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他一定的理由。

  而欧阳修之所以能在文学界,有这么高的成就和地位,还是因为他特别较真:欧阳修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即使到了六十多岁,他还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地修改曾经写过的文章。

  欧阳修整整为北宋培养了一代人,无比辉煌的一代人。

  欧阳修和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失败了,但参加庆历新政的人,却在后来一个个成为了朝堂重臣。

  韩琦、富弼,还有做到副宰相的欧阳修,就是这群被打倒的杠精,又不屈不挠地站了起来,亲手缔造了北宋最繁荣的一个时代。

  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欧阳修培养的王安石、苏轼一个个站了出来,延续大宋的繁华。

  大宋需要欧阳修这样有较真精神的杠精。

  现在的我们也需要。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泷冈阡表

宋代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洞仙歌令

宋代 欧阳修

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倚遍阑干意无尽。罗巾掩,宿粉残眉、香未减,人与天涯共远。
香闺知人否,长是厌厌,拟写相思寄归信。未写了,泪成行、早满香笺。相思字、一时滴损。便直饶、伊家总无情,也拚了一生,为伊成病。

奉答圣俞宿直见寄之作

宋代 欧阳修

寒夜分曹直,严城隔几层。
予惭批凤诏,君叹守萤灯。
病骨羸漳浦,官书蠹羽陵。
无嫌学舍冷,文字比清冰。

拟玉台体七首 领边绣

宋代 欧阳修

双鸳刺绣领,粲烂五文章。暂近已复远,犹持歌扇障。

春日词五首 其三

宋代 欧阳修

红雾初开上晓霞,共惊风色变年华。香车遥认春雷响,庭雪先开玉树花。

玉楼春 其二十七

宋代 欧阳修

东风本是开花信。及至花时风更紧。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

把酒临风千万恨。欲扫残红犹未忍。夜来风雨转离披,满眼凄凉愁不尽。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