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欧阳修在扬州建平山堂,苏轼为何在此大发感慨?

欧阳修在扬州建平山堂,苏轼为何在此大发感慨?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首先,他们都入选“唐宋八大家”。其次,欧阳修生于1007年,是苏轼(生于1037年)的老师。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被人称为千年龙虎榜,中进士的日后大多都成了风云人物,如苏轼、苏辙、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张载,用现在的话,全是牛人。其实,这一榜的主考官也是个牛人,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赞不绝口,他在著名的《与梅圣俞书》中说:“老夫当避路,放他(苏轼)出一头也”,这段话后来变成一个著名成语——出人头地。

  

image


  欧阳修与苏轼还有一个缘分,他们都到过扬州。扬州在汉朝时是省级单位,比如在东汉,省级的扬州刺史部辖区包括今浙江全省、福建全省、江西全省、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湖北省东部。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并不在当时的扬州(省级)管辖范围内。现在的扬州市时称广陵,隶属于徐州刺史部。

  扬州(以下皆指江苏省扬州市)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扬州位于长江下游的北岸,在东汉时,出了扬州(广陵郡)不远,就是大海(南通等地当时还泡在海里),一江之隔就是富庶的江东。扬州西南不远的长江南岸,就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国都南京,六朝皆以扬州为南京的门户重镇,设重兵守之。只要守住淮河以南的扬州,南京的北线基本无忧。古人云:守江必先守淮。如果淮河防线丢了,就只能死守长江。但如果南朝还能保住江北的扬州,战略形势是完全不一样的。

  

image


  五代十国时,南唐定都南京,控制淮河南岸所有地盘,扬州自然是南京的门户。神武雄略的周世宗三征淮南,最终打败南唐,收下淮南十四州,其中就包括江北的扬州。扬州入周,南京无险可守,南唐皇帝李璟只好迁都至洪州(江西省南昌市)。

  北宋时,扬州已恢复元气,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城市之一。同时,扬州还是淮南路的治所、大都督府。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为淮南东路(治所还在扬州)与淮南西路,但欧阳修在世时只有淮南路。

  北宋时,在经济方面,长江流域的江南已超过了黄河流域的中原。北宋的财政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江南,淮南路正好卡在江南东路、两浙路与中原运输线的中间。从江南输钱粮至中原,有时要经扬州走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中段),进入扼守淮河的楚州(江苏省淮安市),再由淮安上溯至泗州(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淮河北岸),经汴河至开封。

  

image


  扬州在北宋时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能来扬州做“太守(知州)”的,都是当时的重要人物。欧阳修是在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出任扬州知州的。欧阳修在扬州时间并不长,次年初离开扬州。不过,在这一年间,欧阳修在扬州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修建平山堂。平山堂在扬州府西北五里的蜀冈上,著名的大明寺旁边。宋人叶梦得称平山堂之壮丽,可为淮南第一。宋人称站在平山堂上,隐约看到真州(仪征市)、润州(镇江市)、江宁府(南京市),可见其壮丽。

  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欧阳修的好友刘敞(字仲原)出任扬州知州,时在开封为官的欧阳修设宴为刘敞饯行。欧阳修作了一阙非常著名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出守维扬》。其词云:“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其中,“山色有无中”本是唐人王维的诗句,欧阳修当了一回搬运工,但用处甚妙。欧阳修在词中怀念八年前在扬州种下的柳树,感叹流光易逝如白驹过隙,不觉间须发皆白。

  俯瞰大明寺平山堂

  这是欧阳修的风雅事,与苏轼何干?苏轼也在扬州做过官,时间是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没多久就回朝任兵部尚书。不过在此之前,苏轼曾三次路过扬州。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从开封至杭州,一般是乘船沿汴河入淮河、下运河至扬州,再通过其他方式至杭州。苏轼这次赴任路过扬州,饱览了扬州的壮丽河山。

  三年后,也就是1074年,苏轼调任京东东路的密州(山东诸城市)任知州。从杭州到密州,苏轼不可避免地再借路扬州。密州是苏轼词史上的一座重镇,苏轼那阙家喻户晓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密州所作。另外,苏轼在密州还有一阙名词,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image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调离任两年知州的徐州,出任湖州(浙江湖州市)知州。从徐州到江南的湖州,苏轼又一次路过扬州。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轼第三次路过扬州是在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十月。

  苏轼路过扬州,得到了扬州知州的款待。有人认为这位知州是鲜于侁,经学者考证,应该是陈升之。苏轼到扬州时,陈升之还没有离任,鲜于侁还没有到任。

  在平山堂下,苏轼回忆了九年前与老师欧阳修在颍州(安徽阜阳)的会面,百感交集的苏轼作了一阙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江月-平山堂》。词云:“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其中,最后两句成为传唱千古的名句。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

宋代 欧阳修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宋代 欧阳修

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篇章缀谈笑,雷电击幽荒。

众鸟谁敢和,鸣凤呼其凰。孟穷苦累累,韩富浩穰穰。

穷者啄其精,富者烂文章。发生一为宫,揫敛一为商。

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天之产奇怪,希世不可常。

寂寥二百年,至宝埋无光。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

患世愈不出,孤吟夜号霜。霜寒入毛骨,清响哀愈长。

玉山禾难熟,终岁苦饥肠。我不能饱之,更欲不自量。

引吭和其音,力尽犹勉彊。诚知非所敌,但欲继前芳。

近者蟠桃诗,有传来北方。发我衰病思,蔼如得春阳。

忻然便欲和,洗砚坐中堂。墨笔不能下,恍恍若有亡。

老鸡嘴爪硬,不易犯其场。不战先自却,虽奔未甘降。

更欲呼子美,子美隔涛江。其人虽憔悴,其志独轩昂。

气力诚当对,胜败可交相。安得二子接,挥锋两交铓。

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乐,一釂宜百觞。

乖离难会合,此志何由偿。

天辰

宋代 欧阳修

天形如车轮,昼夜常不息。
三辰随出没,曾不差分刻。
北辰居其所,帝座严尊极。
众星拱而环,大小各有职。
不动以临之,任德不任力。
天辰主下土,万物由生殖。
一动与一静,同功而异域。
惟王知法此,所以治万国。

吊黄学士三首

宋代 欧阳修

丽正雠书久,兰台约史成。
迎亲就江水,厌直出承明。
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
风流今顿尽,响像忆平生。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宋代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

宋代 欧阳修

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
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
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
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日愁云阴。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