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宋茶系列三:欧阳修,以“诚”待茶

  欧公阳修之于茶,最在一个“诚”字。

  《孟子·离娄上》论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在自我完善的心性修养中,只有善于“思诚”,真实坦荡地面对自己的心性,才能通达“尽心知性知天”的精神境界。

  


  欧公晚年吟诵,“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浅白两句,真实地表达了欧公贯穿一生的品茶之爱。人在老去的时候,经历几多代际世变,看透多少人性百态,再不必于官牍劳形中压抑本心。心性的成熟圆满,可以坦诚无欺地面对自己的本真。“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在山水徜徉之间,于书屋明烛之下,让阳修返璞归真的,是对茶的痴爱和守望。

  


  茶品,往往照见人品。

  欧公的人品,又渗透在他的诗文之中。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不可谓不知官场的运筹帷幄之道;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散文、诗词、文论上造诣颇深,对作文的布局谋篇驾轻就熟。但他写文章,不掩瞒,不虚饰,相当坦率。

  在《大明水记》中,他客观地纠正张又新《煎茶水记》的不实记载,以免其经不住推敲的鉴水知识误导后人。欧公这样写道,前人陆羽在《茶经》中品论煎茶水源的时候,只说:“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说:“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瀑涌湍漱勿食,食久,令人有颈疾。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陆羽品水,点到为止,并没提到自己次第品尝天下水味之事。

  


  然而,到了张又新写《煎茶水记》之时,张氏却提到刘伯刍认为适宜于泡茶的水有七等;又提到陆羽与李季卿论水,将各地的水源次第排列了二十种。

  欧公考据了张又新的两种说法,认为二说皆与陆羽的《茶经》不符。

  陆羽认为山水上,乳泉、石池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张又新却写道刘伯刍认为各地水品扬子江为第一,惠山石泉为第二,虎丘石井第三,丹阳寺井第四,扬州大明寺井第五,而松江第六,淮水第七,这与陆羽的说法相反。

  另外,《煎茶水记》中写明李季卿所记二十水:庐山康王谷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扇子峡虾蟆口水第四,虎丘寺井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第八,桐柏淮源第九,庐州龙池山顶水第十,丹阳寺井第十一,扬州大明寺井第十二,汉江中零水第十三,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圆泉第十八,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欧公认为以上如虾蟆口水、西山瀑布、天台千丈瀑布,这些都是陆羽告戒人们不要食用的水源,饮后容易生病。其余的水源,江水反在山水之上,井水反居江水之上,这都与羽经的说法相反。故而,欧公认为陆羽不应该有自相矛盾的两种鉴水标准,张又新的说法可能是妄加的。尤其,张又新记述陆羽分辨南零岸水的说法,真是令人感到偏颇而奇怪。水味不过有美恶之分,而张又新欲列举天下之水,次第排名高下,岂不是妄说吗?

  欧公经过辨别,认为陆羽论水,“恶渟浸而喜泉源”,井水要从水多的井中汲取。江水虽然绵长流淌,但因它由众水杂聚而成,故而水质不如山水好。故而,欧公认为陆羽的说法比较接近事理。

  


  欧公写茶书一丝不苟。对于茶类,也有真挚的专爱。阳修写过不少诗文,虽然论茶的不多,但从中可窥见他对茶的专研深度。据说,他特别喜爱产于洪州分宁县(今江西省修水县)城西的双井茶。治平三年(公元1067年),欧公于亳州做官,他在开宋代笔记文学之先声的《归田录》中谈到双井茶;“腊茶出于福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又作铸)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欧公还在《双井茶》一诗中托物言志,以双井茶事借喻人品修为:“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此诗作于欧公晚年辞官退隐时,它对世情冷暖作了含蓄的讽喻,批评那种“争新弃旧”的世态薄情,阐明君子应固守节操。双井茶“名震京师”,或许与欧公的诗作流传有关。

  欧公阳修,茶品,文品,人品,至“诚”如一,值世人称道仰敬。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感兴五首

宋代 欧阳修

仕宦希寸禄,庶无饥寒迫。
读书事文章,本以代耕织。
学成书自喜,禄厚愈多责。
挟山以超海,事有非其力。
君子贵量能,无轻食人食。

和刘原父从幸後苑观稻呈讲筵诸公

宋代 欧阳修

禁御皇居接,香畦镂槛边。
分渠自灵沼,种稻满滮田。
六毇名居首,三农政所先。
擢茎蒙德茂,养实以时坚,
擢茎蒙德茂,养实以时坚。
晓谒龙墀罢,行瞻凤盖翩。
粹容知喜色,嘉瑞奏丰年。
衰病惭经学,陪游与俊贤。
安知帝力及,但乐岁功全。
拜赐秋风里,分行黼座前。
自怜台笠叟,来缀侍臣篇。

题金山寺

宋代 欧阳修

地接龙宫涨浪赊,鹫峰岑绝倚云斜。
岩披宿雾三竿日,路引迷人四照花。
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但惊沙。
春萝攀倚难成去,山谷◇锺落暮霞。

晓发齐州道中二首

宋代 欧阳修

岁晚劳征役,三齐旧富闲。
人行桑下路,日上海边山。
轩冕非吾志,风霜犯客颜。
惟应思颍梦,先过穆陵关。

盐角儿

宋代 欧阳修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出群风格。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倾城颜色。
慧多多,娇的的。天付与、教谁怜惜。除非我、偎著抱著,更有何人消得。

和圣俞

宋代 欧阳修

有芸黄其华,在彼众草中。清香濯晓露,秀色摇春风。

幸依华堂阴,一顾曾不蒙。大雅彼君子,偶来从学宫。

文章高一世,论议伏群公。多识由博学,新篇匪雕虫。

唱酬烂众作,光辉发幽丛。在物苟有用,得时宁久穷。

可嗟凡草木,粪壤自青红。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