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不小心,他还连累了千年以后的我们。有图为证。
当时蜚声诗坛的薛涛《送友人》,送的就是元稹。这首诗在2003年被编入鄂教版中学语文课本,要求背诵默写,还要能“感悟”诗人的情感。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哪有薛涛之“感”?更别说“悟”了。
这事儿,俺也不好在课堂上讲。已经摁下了回忆键的君友,待会别忘了摁“在看”,让你的同学也来一波16年前的回忆。在韦丛去世前四个月,身为监察御史(相当于最高检察院检察官)的元稹就搭上了薛涛。薛涛时年41岁,徐娘不老,风韵犹存。有人为此感慨:四川的水土可真养人!可俺却超级蒙圈:俺在四川也待过几年,为什么回到湖北时,好多人都艳羡地问我是不是出国到了南非呢?薛涛出身于书香门第,八岁时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赋。一天,她的父亲“咏梧桐”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也许冥冥之中有天意,薛涛的对句竟一语成谶(chèn)。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 16岁的她沦为乐伎(从事演奏乐器为主的艺人),直到20岁那年,十分赏识她的剑南西川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韦皋将她调到身边当秘书。由于工作出色,韦皋曾向朝廷打报告,为薛涛申请“校(这里读jiào)书郎”官职。校书郎是“郎”,古时女子是无缘此职的,虽然奏请无果,但薛涛“女校书”“扫眉才子”的名声已传遍南北。
话说元稹与薛涛共度几个月蜜月之后,他受命去洛阳任职。在老婆亡故的情况下,元稹并没有带上薛涛,对他来说,薛涛不过是个备胎。而薛涛却在分离时候,为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听信了“猪会爬树”的承诺,等啊等,盼呀盼,在无尽的煎熬中,她用成都浣花溪旁木芙蓉皮和花汁,发明制作了一种精美的小彩笺,将自己的相思化作绝句写在上面寄给元稹。这种小彩笺,人称“薛涛笺”“浣花笺”。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后来,元稹被贬至江陵,薛涛还像小女人一般充满了幻想,在没有高铁的时代,从成都赶赴千里之外,去安慰正处于空窗期的元稹。可是,元稹怎么会有空窗期呢?韦丛病故后,他又陆续娶了两个老婆;40多岁时,他第三者插足,与当时红遍半个中国的流行歌手“拍拖”,将其纳为小老婆。想想也是,不然的话,元稹的眼圈也不至于这么黑呀!而痴情的薛涛却望穿双眼。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春望词》)最懂元稹的人是他的好基友白居易。元稹在娱乐圈搞事情时,白居易深知薛涛和元稹彻底没戏了,于是写了一首诗劝她死了这条心:蛾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北路迷。若似剡(这里读shàn)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赠薛涛》)劝人死心也这么文艺,白居易,真不易。五十大几的薛涛无奈穿上了道袍,偏居一隅。
831年,52岁的元稹在任武昌军区司令时猝死,白居易哭得稀里哗啦,薛涛则缄默不语。她的心死了,死得比元稹还早。第二年,薛涛也在寂寞中终老。她曾居住过的成都望江楼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这副对联道尽了薛涛的孤寂与才华。而那个歌手小老婆,比她也好不到哪里去,且不说七年之痒时被元稹抛弃,单是不久后的死因,至今也众说纷纭。欲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