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一首七绝,通篇皆是名句,句句都是绝唱,成为千古名篇,惊艳千古

元稹一首七绝,通篇皆是名句,句句都是绝唱,成为千古名篇,惊艳千古

  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而菊花又以其凌寒傲骨的特性,被赋予了孤标高洁的象征,文人墨客们更是不吝笔墨

  

image


  对它大肆歌咏,如杜甫的"寒花开已尽,菊花独盈枝";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居,金粟初开晓更清",都是褒扬菊花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唐贞元十二年,即公元807年秋,长安城菊花怒放,真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元稹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独具特色的咏菊诗。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image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以至于对菊花的痴迷。他说,一丛一丛的菊花绕着房屋,仿佛就像陶渊明的家一样,我尽情的观赏着,不觉已是已落夕阳。这短短14个字,平铺直叙,浅露直白的向我们传递出三层意思:

  1、"绕舍似陶家"表明屋宅周围菊花盛开的景象,点出菊花之多,花开之茂;

  2、"遍绕篱边"表明诗人赏菊时的情态及爱菊之情;

  3、"日渐斜"表明诗人驻足欣赏时间之长,"渐"暗示时间的不觉流逝和诗人的浑然不知,尤显爱菊之深。

  

image


  两句诗,有景、有情,一幅诗人漫步流连赏菊图跃然眼前。

  诗人为什么这样爱菊花呢?下面两句给出了答案。

  有人因为菊花的清隽高雅而爱菊;有人因菊花的芳香馥郁而爱菊,那么,诗人呢?他做了这样的解释:先是以否定句式陡然一转的说:不是百花之中偏好菊花;然后做出解答:只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花可以观赏了。

  

image


  诗人从百花凋零处着笔,深秋,夏日的万紫千红已消逝殆尽,唯有菊花独对西风、独对寒霜怡然绽放,就像黄巢所写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是菊花的高洁操守,这是菊花坚强的品格。

  元稹的这首《菊花》没有正面写菊花,而是通过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侧面烘托其不与俗流争艳的标格和不屈不挠的品行。全诗选材虽平常,但用笔巧妙,不落俗套,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思考,语言朴素,饶有韵味,在同类诗歌中彰显出了别具一格的特色,不愧是咏菊诗中的名篇。

  

image


  元稹的这首广受后世好评,也被很多诗家效仿。"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很爱元稹的这首诗,尤其喜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两句,竟然也写了首《菊花》诗,末尾两句是这样的:"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清代冯般在《钝吟杂录》中评:元稹语意俱足,非王荆公所及。一代大家王安石能写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样脍炙人口的咏梅诗,但在写菊花时,不得不说,王荆公真是弱了点。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小胡笳引(桂府王推官出蜀匠雷氏金徽琴请姜宣弹)

唐代 元稹

雷氏金徽琴,王君宝重轻千金。三峡流中将得来,
明窗拂席幽匣开。朱弦宛转盘凤足,骤击数声风雨回。
哀笳慢指董家本,姜生得之妙思忖。泛徽胡雁咽萧萧,
绕指辘轳圆衮衮。吞恨缄情乍轻激,故国关山心历历。
潺湲疑是雁鸊鹈,砉騞如闻发鸣镝。流宫变徵渐幽咽,
别鹤欲飞猿欲绝。秋霜满树叶辞风,寒雏坠地乌啼血。
哀弦已罢春恨长,恨长何恨怀我乡。我乡安在长城窟,
闻君虏奏心飘忽。何时窄袖短貂裘,胭脂山下弯明月。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

唐代 元稹

南郡生徒辞绛帐,东山妓乐拥油旌。
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行宫

唐代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庙之神

唐代 元稹

我马烦兮释我车,神之庙兮山之阿。予一拜而一祝,
祝予心之无涯。涕汍澜而零落,神寂默而无哗。神兮神兮,
奈神之寂默而不言何。复再拜而再祝,鼓吾腹兮歌吾歌。
歌曰:今耶,古耶,有耶,无耶。福不自神耶,
神不福人耶。巫尔惑耶,稔而诛耶。谒不得耶,
终不可谒耶。返吾驾而遵吾道,庙之木兮山之花。

酬刘猛见送

唐代 元稹

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养鸟恶羽翮,剪翮不待高。
非无剪伤者,物性难自逃。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
伊余狷然质,谬入多士朝。任气有愎戆,容身寡朋曹。
愚狂偶似直,静僻非敢骄。一为毫发忤,十载山川遥。
烁铁不在火,割肌不在刀。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六尺安敢主,方寸由自调。神剑土不蚀,异布火不燋。
虽无二物姿,庶欲效一毫。未能深蹙蹙,多谢相劳劳。
去去我移马,迟迟君过桥。云势正横壑,江流初满槽。
持此慰远道,此之为旧交。

使东川。江花落

唐代 元稹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