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诗人元稹的情史:曾经沧海难为水,对他算不算是讽刺?

诗人元稹的情史:曾经沧海难为水,对他算不算是讽刺?


image


  在古代诗人里,他不是最有才的,但可能是最帅的,帅得几乎毫无争议。

  要不,唐朝的四大著名女诗人,也不会有两个对他死心塌地,就连名闻天下的白居易看不到他,都要写诗寄托内心的牵挂——认识30年,为他写下180多首诗(包括墓志铭)。

  他不仅为初恋写下流传千古的传记,还为妻子写下凄美至极的诗句。

  他来自河南洛阳,名叫元稹。

  

image


  元稹

  公元799年晚,山西蒲州。

  一户人家的后院,一个穿圆领窄袖袍衫的男子正在敲门。他敲得很小心,还不时环顾左右,看是否有陌生人。

  吱呀,随着轻微的开门声,一个穿粉红衣服的丫环探出头来。

  “元公子,你真守时,时间正好,”丫环看了看夜色。

  “怎么样,红娘,莺莺呢?”男子急切地问道。

  “看把你急得,”红娘捂着口,笑了笑。

  站在红娘背后的是一位黄衫女子,她轻声斥责,“红娘,看你还笑。”

  红娘不再笑了,叮嘱道:“小姐,快去快回哈,我去打探一下,老爷到底睡了没有。”

  公子一把抓住莺莺的手,朝更深的夜幕里走去。

  ……

  这对青年男女,男的正是20岁的元稹,当时他是蒲州的一个基层官员。女的叫崔莺莺,只有18岁,来自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虽然家道中落,她一举一动却透着美丽和高贵。据记载,莺莺“垂鬟接黛,双脸销红”“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这样的女孩,谁不喜欢?

  元稹是在上个月的一次兵乱中认识莺莺的,当时的蒲州很不稳定,一小股士兵发动骚乱,到处抢百姓的钱粮。

  元稹刚好路过,制止了匪兵对崔家的侵犯。

  双方自我介绍后才发现,元崔两家,原来还是远方表亲。

  元稹第一眼就看中了莺莺这个小表妹,总感觉像在哪儿见过。

  对了,是在梦里见过。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约小表妹出来吃饭,但约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因为礼节不允许。

  有人一定会疑惑,唐朝那么开放,比如穿衣服。

  穿衣服跟礼节是两回事,中国只是到了宋朝,婚恋观念才发生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在此之前,古人都是很保守的——不经父母允许,男女双方是禁止见面的。

  可是,这对年轻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元稹的直觉很灵敏,他觉得莺莺是喜欢自己的。

  所以他坚持邀约莺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到第五次的时候,莺莺终于答应了。

  自由导致爱,压抑导致深爱。

  李白不是说过吗,“抽刀断水水更流”。

  他们很注意社会影响,一直不敢在白天见面。

  这是元稹正式承认的第一个女朋友。

  但他也知道,一个男人不能整天沉溺于爱情,还得有功名,否则生活就没有罗曼蒂克,只有西北风喝。

  他永远记得8岁的时候,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弥留之际说:“你有性格,有才华,别人都说你成,我看你也成!”

  父亲离世后,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清贫度日。

  他一直坚持学习,15岁的时候,他参加国家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顺利通过。

  现在他要继续自己的奋斗之路,

  按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元稹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再次赴京应试。

  临行前,他与莺莺洒泪而别,约定在第二年考试结束后,一起去野外看星星。

  


  元稹私会莺莺

  元稹第一年参加科举,成绩很差。

  但他那不俗的文采,却获得了新任京兆尹韦夏卿的赏识,他得以经常出入韦家,很快混了个脸熟。

  最初回到客栈,他还挑亮煤油灯,写信给远方的莺莺,倾诉对他的思念。

  慢慢地,他写信的动力变小了。

  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个小自己4岁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韦丛,是韦夏卿的独生女儿。

  韦丛早就注意到这个来自外地的翩翩公子,有时候她也会在父亲和兄长们跟元稹喝酒聊天时,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不知不觉,她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男人。

  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是藏不住的。

  一次,天下着大雪,元稹正准备从韦家离开,刚好碰到韦丛从外面回来。

  他直接了当地问她,“你是不是喜欢我?”

  她没有回答,脸却红了。

  ……

  巧合的是,韦夏卿也觉得元稹今后必将成大器,想将韦丛许配给他。

  可是,远方的莺莺怎么办?

  那个晚上,元稹喝醉了,他鼓足勇气给等他等到心痛的莺莺写了一封信。

  “忘了我吧……”写下这四个字,他泪如泉涌。

  他太明白,如果拒绝韦家,自己的前途也就完了。

  因为前途而告别一段纯真的爱情,这很卑鄙,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韩愈在《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一文中记载,

  “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

  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丛为妻。

  对这位出身富贵的夫人,他也做好了忍受河东狮吼的心理准备,但是很奇怪,他迎来的是和风细雨。

  韦丛是那种非常贤惠的女人,由于家中清贫,元稹觉得委屈了韦丛。可是韦丛觉得,有了这个男人,人生已经足够。

  冬天,伏案写稿的元稹冻得发抖,韦丛把衣柜里所有能御寒的衣服找出来,披在他身上;

  有一次,元稹写诗的时候完全没有灵感,想喝点酒,手上却没有钱,

  晚上韦丛悄悄给他带回来一坛高度白酒,再一看,她头上的金钗不见了。

  “金钗呢,”元稹疑惑地问。

  “当了一坛酒,”韦丛羞涩地回答。

  大颗大颗的泪水,从元稹的眼睛里涌出来。

  多好的妻子啊!从大富大贵到家徒四壁,她就这么死心塌地,无怨无悔。

  况且,6年时间,韦丛还给他生了5个孩子。

  有这样的后盾,元稹的工作也迅速有了起色,不久就升任大唐监察御史。

  这个时候生活却开始戏弄他。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产后大出血离世,年仅27岁。

  元稹心疼至极,哭得死去活来,韦丛安葬时,他仍在外地办案,只能写篇祭文,托人在妻子灵前代读。

  即使如此,下葬那天,元稹还是悲伤难抑,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悼亡诗:

  《三遣悲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image


  写亡妻,只有后世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能与之比肩。

  那种情绪,可以钻到人的内心深处去。

  著名学者王若虚评价说,“情致曲尽,入人肝脾。”

  陈寅恪说,“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感情,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

  因为这首诗,1000多年来,人们再也无法忘记“元稹”这个名字。

  


  韦丛

  也许,情伤要用情来治,至少元稹是这么做的。

  韦丛去世不久,他就在任职地四川认识了薛涛——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最初遇到元稹的时候,薛涛没有想到自己会跟这个男诗人有什么故事,毕竟自己比他要大11岁。

  可是,他们还是谱写出中唐文艺界最具盛名的爱情故事。

  薛涛虽然是一名乐伎,却心地纯良,工于诗画,不同流俗。

  她的诗名早已传遍大唐,元稹也留意到这位奇女子。

  刚到四川,他就约薛涛在梓州相见。那个3月,连空气里都是玫瑰的味道。

  薛涛坚持独身,一直到42岁,有时候,她都认为自己会这样过一辈子。

  可是,见到元稹后,她的信念动摇了。

  他,不仅外貌俊朗,谈吐不凡,还有与他年龄不匹配的成熟的笑容。

  他们谈诗词,谈政治,谈社会,谈爱情,有些相见恨晚。他为她磨墨捧砚,看她写诗作画,一时叹为天人,

  他不会说“我爱你”,还是用文字来表白吧,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们在成都找了一个房子,开始同居,外出参加聚会,她也很大方地承认二人的关系。

  开心的日子,整整过了一年。恋爱之余,元稹不忘工作。

  经过明察暗访,他发现东川节度使严砺是个大贪官,民怨很大,便冒着得罪权贵的危险,弹劾了严砺。

  而严砺马上找朝廷里的后台对付元稹,并将其从四川调回洛阳。

  元稹发愁了,难道说,刚开始的爱情,就这么结束了?

  两个人都觉得很无奈,远隔千里,他们只能通过书信互诉衷肠。她深切思念着这个比他小一轮的恋人,满怀幽怨与渴盼,

  有一天,她喝多后,大哭一场,所有的情绪终于爆发,汇聚成流传千古的一首诗,

  《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写完,她将软笔扔在地上,她决定结束无望的等待。她脱下红色的长裙,换上灰色的道袍。回头望繁华的都市,仍然人来人往,她悄然隐身,带着一丝不舍,却了无遗憾,

  毕竟,人生已经爱过。

  


  四川美女诗人薛涛(中唐时期)

  公元810年,元稹又喜欢上了一个著名女诗人、吴越之地的刘采春。

  除了会写诗,刘采春还是一位当红歌女,感染力十足,一时红遍江南。《曲》是她的代表作,足有120首,这些歌,唱的主要是离别之苦。

  史载,只要她开始唱这首歌,“闺妇、行人莫不涟泣”。

  《曲之一:望夫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在浙东第一次见面,元稹就被采春的歌喉打动,他灵思萌动,当场写了一首《赠刘采春》,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有元稹这位大诗人的加持,刘采春果然更火了。 元稹很喜欢采春的声音,“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嗓音呢?”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而采春也迷恋上他的诗句,沉缅于他的颜值,无法自拔。

  漂流已久,也许这是我的归宿和港口?

  但要想一辈子,哪有那么容易。

  当时刘采春已经有老公,那是一名参军戏演员(一种唐朝流行的滑稽戏)。

  在至情至性的元稹眼里,认识得晚,没关系。他一直悄悄地等待,一年不行等两年,两年不行……

  最终他们还是无言的结局。

  你一闪而过,我的岁月已蹉跎。

  

image


  不是结尾的结尾:其实元稹还是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的,他一生四次被贬,除了权力斗争,有些也是因为他为百姓仗义执言。而多次被贬,也是导致他感情经常出现中断而不了了之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人看来,对于元稹的情诗来讲,他的情史像是讽刺。不知在夜深人静时,他是否会无奈地一笑了之?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莺莺诗(一作离思诗之首篇)

唐代 元稹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日,
牡暗经雨泣残阳。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除夜酬乐天

唐代 元稹

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
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老共谙。
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

韦居守晚岁常言退休之志因署其居曰大隐洞…因赠绝句

唐代 元稹

谢公潜有东山意,已向朱门启洞门。
大隐犹疑恋朝市,不知名作罢归园。

醉醒

唐代 元稹

积善坊中前度饮,谢家诸婢笑扶行。
今宵还似当时醉,半夜觉来闻哭声。

酬胡三凭人问牡丹

唐代 元稹

窃见胡三问牡丹,为言依旧满西栏。
花时何处偏相忆,寥落衰红雨后看。

夜别筵

唐代 元稹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
滴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