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渣男诗人元稹的官声和政绩

渣男诗人元稹的官声和政绩

  


  上一周,写了诗人元稹因用情不专令后人生厌被称为诗人中的渣男。

  元稹怎么就成了渣男,怎么就会那么让人反感?

  有朋友为此提出异议,认为评价古人不能超出时代的局限。朋友还提出,元稹的官声就不错。这就涉及到怎么评价一个人的为人、为文、为官问题,值得说道说道。

  历史上看来,渣男诗人元稹的官声确实不错,这也是有证据可考的。一是在今天的四川达州有座元稹纪念馆;二是目前达州人民还保留着一项地方传统节日、也是四川十大地方民俗的“元九登高”。

  我们知道,重阳登高是中国的传统风俗。这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描述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还有伟人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但在达州,不是在九九重阳,而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数十万人风雨无阻,倾城出游,登高望远,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曾在达州“清廉勤政为官”的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并肩耸立为中唐诗歌双峰,齐称“元白”。据说元稹族中行九,人称“元九”,白居易有诗《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

  逆风吹浪打船声。

  为了纪念排行第九的“元九”先生,也有说法是元稹离任达州的那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九,于是达州人硬生生将自己的重阳登山节登改在了正月初九,足以显示达州人民对元稹的爱戴。据说沿袭1200多年的达州元九登高节已成为达州城市文化品牌。为此,当代达州籍著名诗人梁上泉有诗云:

  达州原是古通州,

  山自青青水自流。

  元九登高怀元九,

  诗魂常伴凤凰游。

  达州市人民一直怀念着元稹,他们登的山叫凤凰山,在山上还建立了元稹纪念馆。

  元稹的官场政绩,因为资料原因不好查考,我来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达州人民感恩官员元稹。

  1是有为民情怀。古代的文人为官是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或者说是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胸襟。如李白《行路难·其一》所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与时下那些“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的贪官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理念。

  2是达州当年太穷。当年的达州是标准的贫困县,别看今天的达州百姓一直在怀念元稹在任期间做出的贡献,可元稹本人刚来达州的时候,对当时还叫“通州”的达州并没有多少好印象,这是一座曾经被元稹发朋友圈疯狂吐槽的城市,在写给白居易的《叙诗寄乐天书》中他写到:授通之初,有习通之熟者曰:“通之地,湿垫卑褊,人士稀少,近荒札,死亡过半。邑无吏,市无货,百姓茹草木,刺史以下,计粒而食……”

  这么穷的地方,治理起来相对就容易一些。如果像时下的官方一样统计GDP增长率,因为基数小,上升容易一些。也就是官员出政绩较那些富庶之地更容易一些,政绩也更容易被老百姓认可,因为吃饱对为政者来说相对容易,吃好就人智各见,就难的多。

  3是元稹熟悉当地情况。据考证,元稹于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被贬到达州任通州司马。司马是个什么样的职务呢?唐朝的一个州,应该是刺史(别驾)、长史、司马,司马从来就不是主官(主要领导),只能算个政协之类的州领导,但这只是个不治民不问政务的闲职。从元稹所写的《通州》“睡到日西无一事,月储三万买教闲”里,你应当看到,他所任的司马确实是一个闲职。

  但闲职于诗人来说给了他借游山玩水的余暇,但也让他借机考察民情、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好机会。3年为官,熟知了当地地情、人情、政情,于是待他成为主官、通州刺史后,迅速进入角色,在较短时间内做出了显著的政绩,这与他前期的当非主要领导经历不无关系。这也给我们时下的官员任命一些有益启示,最好是从当地较低官员中选拔任用主官,这样进入状态快,工作能迅速上手,防止那些下车伊始,哇哇乱叫的瞎指挥。也与那些官员“一年干、二年看、三年不提就抱怨”的拔苗助长式政绩作秀思维完全不同。

  4是上任政绩太差。官场一大宝,上任没干好。元稹的朋友圈中达州给人的印象是: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潮湿,“邑无吏,市无货”。其实在之前,达州远没有这般糟糕,而是“通之盛时,户四万室,耕稼骈致,谣讴涌溢。廛闲珠玉,楼稚丹漆。孝顺子孙,廉能吏卒”。从当年的盛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到达州的这般凄惨模样,就是因为一场“安史之乱”的战争。现网上许多人动辄叫嚣战争,他们哪里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痛,键盘侠、小网红们刷嘴皮子向来第一流,但战争的苦难却由民众来承受。

  另外,达州的凋敝也和朝廷用人不当有关。元稹的上司、当时的通州刺史是有着嗣道王封号的纨绔子弟李实。李实是标准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他在担任军需官时,因为克扣军饷,引发了兵变;他在担任长安市长的时候,长安发生了天灾,可他不仅不减税,还逼迫百姓卖田卖房……就这样一个人,于官越做越小,位置越来越偏,但毕竟仍是一方诸侯啊,真为环境又差、人口又少的达州人民叫屈,他们怎么就这么倒霉遇到这样的父母官,可想而知他会给百姓造成多大的危害。元稹当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只能“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好,机会来了!元稹在当了三年的闲职后,终于等到李实被调走,自己当上了代理刺史。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元稹苦熬三年,终于迎来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看了三年的乱局机会,他大刀阔斧,立马从书生变作了改革规划官的角色。

  5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元稹选择的第一把火,便是大力发展农业,因为无农不稳。他下令百姓开山造田,又教会百姓耕种的知识。元稹《告畲竹山神文》记载:通民毕赋用其间,馀夹津而南,开山三十里,为来年农种张本。

  第二把火是推广科学,教化人民。针对当地陋俗(如生病不看医生,找巫师之类)做出引导教育,元稹逐渐改变他们固化的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效果明显。

  第三把火是反腐。李实调走了,但他当政时期,培养的一批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却依然留了下来。元稹著作《告畲三阳神文》记载:教则人功,理有阴骘。农劝事时,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轶。这就是时下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让官员欺负老百姓。

  于是短短七个月,达州便在元稹手下焕发出新的风貌,这正如当年胡公复出时的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看来,有相通之处。就这么短的时间,成果初现,但元稹又要走了。

  但达州和元稹便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哪怕时隔千年,他的形象也深深镂刻在达州人民的心中。知恩图报的达州人民不以诗人渣男而为耻,也不因诗人对达州的朋友圈抱怨为恶,一心一意报答这个造福过达州的刺史。

  我们看到,元稹为官政绩显著,为文流传至今,但就是因为在为人特别是对待女性上有缺陷,成了诗人中的渣男。这样说来,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但至少不能有大缺点,或许这就是元稹给我们的教训。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酬胡三凭人问牡丹

唐代 元稹

窃见胡三问牡丹,为言依旧满西栏。
花时何处偏相忆,寥落衰红雨后看。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颇多野趣…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

唐代 元稹

雁思欲回宾,风声乍变新。各携红粉伎,俱伴紫垣人。
水面波疑縠,山腰虹似巾。柳条黄大带,茭葑绿文茵。
雪尽才通屐,汀寒未有蘋.向阳偏晒羽,依岸小游鳞。
浦屿崎岖到,林园次第巡。墨池怜嗜学,丹井羡登真。
雅叹游方盛,聊非意所亲。白头辞北阙,沧海是东邻。
问俗烦江界,蒐畋想渭津。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独喜同门旧,皆为列郡臣。三刀连地轴,一苇碍车轮。
尚阻青天雾,空瞻白玉尘。龙因雕字识,犬为送书驯。
胜事无穷境,流年有限身。懒将闲气力,争斗野塘春。

恨妆成

唐代 元稹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厅前柏

唐代 元稹

厅前柏,知君曾对罗希奭.我本癫狂耽酒人,
何事与君为对敌。为对敌,洛阳城中花赤白。花赤白,
囚渐多,花之赤白奈尔何。

相和歌辞。董逃行

唐代 元稹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
人声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销骨尽烟火死,长安城中贼毛起。城门四走公卿士,
走劝刘虞作天子。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缝缀难成裁破易,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