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代祁同伟的逆袭之路

唐代祁同伟的逆袭之路

  祁同伟死了,死于不接受任何审判。

  热门电视剧的反腐群像中,这个大反派,反而成为血肉最鲜活的人物,得到了观众最大程度的同情。除去看脸的因素(演员许亚军确实帅),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们对于他的挣扎的一种理解,那种渴望改变日益固化的阶层和命运,而自以为是的努力。

  或许,在法律层面,他确实该死。但我很难像主角侯亮平一样,从道德层面义正辞严地去评价他。

image

  原作把祁同伟刻画成为了一个于连式的人物。他隐忍、算计,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最后走投无路,在作为缉毒英雄九死一生的地方,饮弹自戕。

  而为了丰满这个设定,原作者重点突出了爱情这条线,写祁同伟为了攀附权贵,放弃初恋,完成了抛舍尊严的一跪,可最后又背离妻子,和女商人暗通。这也是对这个人物争议最大的地方。

  祁同伟不善言辞,甚至略显笨拙,每每被职场老手高育良进行“情商”碾压。他通过朗读那篇《天局》来抒发胸臆,渴望与天博弈,但终究“输天半子”。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祁同伟是一个诗人,会怎样?如果他能够更多地抢过话筒,会不会比现在更易被接受和理解呢?

  巧了,那不就是元稹吗!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元稹,但你一定知道他的好基友,白居易。对,他们是唐朝中期最拿得出手的两个诗人。你也一定知道这首诗,无数人曾把其中的两句,写到过自己的小本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元微之,就是他——

  元稹出生的时候,杜甫已经去世9年,李白已经去世17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大唐盛世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一如元稹的家庭。

  虽是北魏鲜卑宗亲后裔,但父亲在元稹八岁时就死了,母亲独手撑天,把他带大。在东都洛阳城,元稹的家境非常清贫。对了,别以为你是少数民族就会享有高考加分政策,才没有。

  一切都只有靠自己了。

  还好,隋唐时期开创了中国传统时代最先进的进阶途径:科举。

  暂且不表。让我们来谈谈情,说说诗。元稹有一段非常美好、但结局尴尬的初恋。在21岁的时候,元稹旅居山西蒲州,邂逅了母亲的一个远亲,一个叫“双文”的女子。

  元稹这人,和祁同伟一样,长得真是帅。有人说他“仪形美丈夫”,“君颜贵茂不清羸”,因为有胡人血统,算是个混血儿吧,高大威猛,加上颇为有才,在当时是有名的美男子。

image

  元稹与双文姑娘一见倾心。情到深处,封建伦理什么的也就不重要了,他们在一座寺庙里私(yue)定(le)终(yi)身(pao)。

  这段经历应该给元稹留下了非常美妙的回忆。他后来写过一首会真诗三十韵,甚至把恋人缠绵的过程给白描出来了,非常“情色”。当然,我所言的诗人式的白描,也是由意象和意境烘托而来。中国诗人最善于把情色文字搞成风景描写,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摘一段感受下: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呼呼,看得我脸都红了。

  这段经历,在后世的文艺作品中有更多细节的展露,当然,演绎的成分居多。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西厢记》。双文姑娘就是崔莺莺,元稹就是张生张君瑞。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元稹根据自己的经历、假托他人的名义写了一篇《莺莺传》,这是最著名的唐传奇故事之一,也是《西厢记》的原始雏形。后人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戏曲化,将故事进行了颠覆式的改编和格调的拔高。“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终成结局美满的爱情经典。

  然而在原作《莺莺传》中,故事可没有这么美好,甚至有一些暗黑。

  张生最后抛弃了崔莺莺,甚至污蔑崔莺莺是“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对于始乱终弃的理由,张生甚至说“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若雪”,意思差不多是:我能等你,但谁又能保证你会等我呢,所以我们还是分手吧。

  简直完美地诠释了渣男一枚。

  现实中的元稹也是如此,他并没有娶双文姑娘。原因耐人寻味。元稹与白居易同科高中后,成了名满京华的一枚小鲜肉,富贵人家的大小姐们争相有意,其中就包括时任京兆尹兼太子少保的韦家。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元稹当时只是一个校书郎,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官。远方是热烈的等待自己的初恋,而眼前是一门可以高攀的亲事,如果你是元稹,你会如何选择?

  门第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根植于中国人的思维中,真的很磨人。在一个阶层固化的时代,要想完成身份的跃升,不使用一点非常的手段,真的很难实现。所以别小瞧了祁同伟那一跪,他虽然跪掉了尊严,但也确实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祁同伟失去了至爱陈阳,选择了梁璐。张生负了崔莺莺,元稹娶了韦家的女儿韦丛。这段政治婚姻,确实对元稹的仕途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有人说,元稹跟韦丛非常恩爱,理由是从元稹的诗中感受得到。这逻辑,我持保留意见。

  元稹写过另一组非常有名的诗,《遣悲怀三首》,是对发妻韦丛的悼亡诗,催人泪下。其中最著名的句子是: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以及,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我相信,这应该是元稹的真情流露。在结婚的前几年,他虽然攀上了这门亲事,但因为官阶尚不高,生活仍然非常拮据和窘迫。韦丛作为富贵人家的大小姐下嫁与他,没有丝毫怨怒,恪守了为妻为母的本分,是一个难得的好女人。

  但韦丛真的是元稹的人生至爱吗?我看未必。

  说两个细节。韦丛与元稹结婚七年不到,生了六个孩子。死时只有27岁。据说去世的原因是产后的大出血。

  古时候医疗条件不高,每一次生产对于女人和孩子而言都是生命的大考验。这样的考验,一个年轻的弱女子短短时间就经历了六次!拜托,我知道古人很重视传宗接代、开枝散叶,但女人不是生育机器!

  另一个细节更有意思。公元809年春天,元稹作为监察御史出使四川。当时蜀地有一位著名的风尘乐伎,叫薛涛。对,就是发明彩色的信纸薛涛笺的那位。元稹专门去约会薛涛,并一见如故,坠入爱河。

  当时,薛涛是名满唐朝的才女,但比元稹大了整整11岁。要知道,当时元稹的夫人韦丛尚在病中,并在当年初秋去世。你要说韦丛的去世跟丈夫的风流韵事没有关系,我是不信的。

  这个时候,再看元稹对韦丛的感人悼亡诗,总觉得感动中横亘着一根刺,不吐不快。

  薛涛可能是元稹难得的红颜知己。就像高小琴之于祁同伟。

  男人在红颜知己面前总是会尽可能展现自己强大的一面,于是元稹悍然上书弹劾当时的东川节度使,并因此得罪权贵,被强行调回洛阳。从此与薛涛再无相见。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

  薛涛曾作《春望词》,借以排遣对诗人的思念。但终究是“空结同心草”,“不结同心人”。

  对元稹而言,薛涛只是一个风尘女子。对于诗人的仕途而言,没有帮助。终究无法给予其应有的名分。元稹最终续娶了一个叫裴淑的出身士族的大家闺秀为妻。

  元稹明媒正娶了两任妻子,每一任都对自己的仕途带来了帮助。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机,也是当年官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虽然有着热烈的初恋,也有惺惺相惜的红颜知己,但那只是一片诗中的自留地,在现实中,元稹选择了一种最稳妥、最务实的人生设定。

  祁同伟死了,但元稹最终走向了“成功”。祁同伟有着缉毒英雄的过往,元稹也曾有着冒死进谏的直名。值得一提的细节是,在弹劾东川节度使失败后,元稹得罪权贵,被调回京。一个宦官在路上用马鞭抽打了元稹的脸。

  你能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屈辱吗?

  之后不久,元稹变了。他开始投靠藩镇,依附宦官,并在大宦官的支持下,一度官至宰相。所以在史书中,元稹虽有着诗坛的盛名,但也有着“变节”的恶评。

  比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他对元稹的评价就不高,说他“巧宦固不待言,巧婚尤为可恶”。

  但我想,如果可以选择,如果可以不依靠攀附就能取得超越阶层和门第的成功,元稹会保留初心。就像在抛弃“崔莺莺”二十年后的一个早晨,头发斑白的他触景生情,写下的那首:

  半是天明半未明,睡闻花气醉闻莺。

  娃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这是初恋的味道,也是遗憾的声音。

  元稹在晚年功成名就之后,没少写这种如梦境般带着回忆色彩的诗。其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是满树墙花,是晓寺钟声,是娇莺柔燕。

  元稹对初恋的怀念被压抑成潜意识,并在梦境中寻找满足,找补平衡。但终究只剩下梦而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有人说这是元稹怀念发妻韦丛所作,我独认为这是写给崔莺莺的。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元郎是路人。但曾经沧海,刻骨铭心。

  虽然在人品上有不少的污点,但元稹仍在历史长河中仍占据了一席之地。与白居易一起,成为那个时代乐府诗坛最闪亮的双星。一个人成为他笔下文字的集合,谁又关心历史中那个真实的人,是怎样的呢。

  祁同伟死了,而元稹走到了最后。或许,元稹甩开祁同伟的距离,就在于他会写诗。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赠咸阳少府萧郎

唐代 元稹

莫怪逢君泪每盈,仲由多感有深情。陆家幼女托良婿,
阮有诸房无外生。顾我自伤为弟拙,念渠能继事姑名。
别时何处最肠断,日暮渭阳驱马行。

韦居守晚岁常言退休之志因署其居曰大隐洞…因赠绝句

唐代 元稹

谢公潜有东山意,已向朱门启洞门。
大隐犹疑恋朝市,不知名作罢归园。

使东川。嘉陵驿二首(篇末有怀)

唐代 元稹

嘉陵驿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声。
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
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和乐天仇家酒

唐代 元稹

病嗟酒户年年减,老觉尘机渐渐深。
饮罢醒馀更惆怅,不如闲事不经心。

和乐天招钱蔚章看山绝句

唐代 元稹

碧落招邀闲旷望,黄金城外玉方壶。
人间还有大江海,万里烟波天上无。

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

唐代 元稹

死别重泉閟,生离万里赊。瘴侵新病骨,梦到故人家。
遥泪陈根草,闲收落地花。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河任天然曲,江随峡势斜。与君皆直戆,须分老泥沙。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