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诗中的痴情男,诗人中的渣斗机!

元稹:诗中的痴情男,诗人中的渣斗机!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仅仅只是这十四个字,就让人感动了很久。大家都会觉得,能写出这千古绝唱的诗人,必定是一位痴情专一的男人。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写出这首名作的人正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元稹。凡是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他在唐朝的诗人当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如果用现代的大白话来形容元稹,那就是:“诗中的痴情男,诗人中的渣斗机。”

  

image


  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们来看看元稹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进阶成为渣男的,这里,先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运气爆棚的元稹,有幸出生在了一个书香之家,儿时的生活是快乐无忧的,家人把他呵护得非常好,没有吃过什么苦。而且他十分聪明,父亲对他更是疼爱有加,从三、四岁刚懂事起,父亲就手把手教元稹读书写字、吟诵古诗。

  可是,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到了八岁那年,元稹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于是,生活的重担从此就压在了他的母亲郑氏肩上,虽然郑氏看起来很柔弱,但为了孩子她愣是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郑氏在照料子女生活的同时,咬牙坚持始终没放弃对子女的教育。

  好在,元稹也是个勤奋好学的乖孩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他小小的年纪就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经常去邻人的家里借书,然后一人徒步去姐夫家求教。表兄也是个善良的人,把自己学过的东西都教给了他。很快,元稹就掌握了诗歌格律的技巧,还学会了骑马射箭。

  到了九岁的时候,元稹作的诗,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神童。长大后的元稹,如愿成为了诗人,后来,还做上了宰相。正所谓,往往优质的男人,在容貌上极有可能是个负数,而元稹不止才华横溢,还长了一副好看的容貌。

  有记载,他帅气的程度,胜过城北徐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条街最靓的崽,人见人爱,女人看了都把持不住。但他可不是靠脸蛋吃饭的主,要知道,在唐代,谁要是做得来诗人又能当得了官,那可算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了,元稹便是人生赢家的最佳模板。

  只是,很多时候元稹则把自身的优势都用到了泡妞这件事情上,不但玩出了新花样,还把自己的所有爱情都写成了诗文,好让这些故事能够流传于后世。这么令人窒息的操作,可能也只有元稹做得到,可以说,他的确是一个奇葩男子。

  《西厢记》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虽然这不是元稹的作品,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部小说的蓝本,正是来源于元稹所创作的《莺莺传》。

  要知道,他写下的《莺莺传》可不是杜撰出来的,是真人真事。

  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原型,正是元稹的初恋情人,崔姓女子,名唤双文。元稹在蒲州任小职时,因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其家境是相当富有,两人也是互生情愫,唧唧我我了一段时间,但最终,无情的元稹还是抛弃了她。

  当时的元稹,不甘心在这样一个小地方度过一生,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从十五岁起,他就开始规划人生:考功名、做大官,就是他的最大梦想。但是,彼时的他,才勉强当上了一个小官,并不起眼。所以,要想做大官,只有靠借力,才有在官场大展拳脚的可能。

  虽然他的初恋崔双文家里很有钱,但是,却没有多少权势,自然也就无法为元稹的仕途提供帮助了。后来,元稹等到了一个赴京应试的好时机,他就毫不犹豫地上京去了。后面的事态发展几乎如戏文中的老套路一样,元稹刚去没多久,才华很快就得到了新任京兆尹韦夏卿的赏识。

  

image


  话说,韦夏卿的家中有个小女儿韦丛,已到了婚配的年龄但却还未婚配。于是,韦夏卿有心要将这个女儿嫁给才子元稹。元稹在衡量之下,为了自己的仕途能走得更加顺利,毅然放弃了初恋崔双文,娶了韦丛。

  都说自古才子多风流,连身为才子的元稹也不例外,即使结了婚,多年后,还是会忍不住回忆起初恋情人崔双文来,并且,还以他们两人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出了《莺莺传》。其内容则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

  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

  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小说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元稹和初恋崔双文的故事已然落幕,他很快开始了第二段感情,也就是他的第一次婚姻。

  按常理说,在这样的政治婚姻里头演戏成分较多,是长久不了的。但是,事实有时候就是比剧本更让人感到意外。在婚后,两人感情非常要好,恩爱无比。元稹发现,妻子韦丛不仅贤惠端庄,还通晓诗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出身于大富大贵之家的韦丛,完全不贪慕虚荣,对富贵看得很是淡然。

  

image


  而当时的元稹,正是不得志的时候,一穷二白,只能过着清贫的生活。从大富人家出来的韦丛嫁给元稹后,面对着清贫的日子,不但没有半点怨言,还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期间,她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一点都没少。

  韦丛刚嫁给元稹之时,正好二十岁,之后为丈夫生下了五个孩子。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然而,好景不长,二人仅仅相守了七年,她便因病去世了。此时的元稹刚开始升官,幸福的生活马上就要到来,可惜妻子韦丛这次却没能撑过去。

  内心悲痛无比的元稹,知道自己七年来亏欠妻子太多,于是,便写下了“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的哀叹。到了亡妻下葬的那天,元稹仍然情不能自已,又为她写了三首悼亡诗,其中,就有一首最为深情的诗文《离思五首·其四》,感动了无数的后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大意就是:当见过你之后,我就觉得别的女人都无法与你相比,在我的心目中,你就是沧海的浩水、巫山的霓云,经历过如此美妙的情缘,哪里还能容得下别处的水,哪里的云彩还是迷得住我。究其原因:一半是因我的品行高尚,还有一半则是因为你。

  短短的几句诗,便道尽了情真意切的哀思,以及人生的无奈,读起来,让每一个有故事的人都带着强烈的共鸣感。然而,最为讽刺的是:这诗句感动了无数的人,却唯独没有感动到诗人自己。

  他虽然写下了这样的千古绝句来纪念亡妻,但是,所谓的“多情才子”多数是耐不住寂寞的,在韦丛去世的这段时间,他又再一次移情别恋了。这次,他爱上的不是一个平凡女子,而是唐朝最杰出的女诗人薛涛,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今。

  

image


  薛涛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却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此时的元稹已三十一岁了,而薛涛的岁数则大他将近一轮。尽管两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年龄差距,但元稹丝毫不介意这些,还用自己的诗才征服了薛涛的芳心。

  就这样,薛涛在他的爱情攻击下,义无反顾的陷入到了疯狂的爱恋之中。

  不过,元稹似乎并不打算对这份恋情投入太多,仅仅维持了三个月,在二人度过了如胶似漆的一小段时间后,他因为在官场上说错话,被调离去了江陵。

  唐朝不像现代网络发达,那时候的通行十分不便,分开后的二人尽管努力维系着这段感情,但也只能靠着书信互相来往。久而久之,元稹也就对薛涛没有那么上心了,曾经对情人薛涛的信誓旦旦,也都被元稹抛诸脑后了。

  没多久,元稹和薛涛两人幽会的事被人告发,身在外地的元稹倒是没事,而可怜的薛涛则被流放到了荒凉之地,孤身一人在战火频频的边塞备受煎熬。后来,历经多年磨难的薛涛好不容易重回旧地,时刻盼望着能与元稹重叙旧情。

  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甚至,还为情郎写下了一首诗《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只是,这首诗还没来得及寄出去,就被前来探望薛涛的李德裕看到了。李德裕对于薛涛来说,就像父亲一样的存在,对她很是关心体贴。他不忍心看薛涛被元稹欺骗,就告诉了薛涛:元稹从来都不是痴情之人,更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正人君子。

  原本还在痴心等待元稹的薛涛,听到李德裕对元稹的评价,起初,的确是不敢相信,但是,她再将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串联起来,终于意识到:元稹根本就是个渣男。想通之后的她,也就不再执着于这段爱情了。

  只是,晚年的薛涛生活平淡清幽终生未嫁,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或许,这里多少有对元稹有一点怨念,她始终还是没能释怀。

  

image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感到好奇:浪子元稹到底谈了多少个女人?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他这一生娶了妻妾三人。而他沾花惹草的风流史,在历史上却没有过多的记载,也就无从查晓了。

  从第一任妻子韦丛去世后,元稹的仕途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期间,还经历了多次贬谪,果然,人一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元稹第一次被贬到江陵,也就是和情人薛涛分开的那段时间,二人之间渐渐没了联系。

  到了第二年,他的朋友李景俭看到元稹仍一人过活没人照顾,抱着于心不忍的心态,将自己的表妹安仙嫔嫁给了元稹。就这样,元稹又有了新老婆,很快就忘掉曾经对那些旧爱许下的诺言,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新人安仙嫔身上。

  或许,早年的元稹花光了此生的运气,他的这场婚姻也只维持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期间,安仙嫔给元稹生下一个孩子,但没过多久,她也跟元稹的第一任妻子韦丛一样,因病去世了。

  

image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五年,不走运的元稹又一次被贬到通州,不过,这次他不是孤身一人,又娶了第三位妻子,也是一位大家闺秀,听闻,元稹是在某次宴会中对她一见钟情的。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婚姻,也是夫妻相守时间最长的一段婚姻。

  元稹性子过于率直,经常弹劾上奏,所以,受到了诸多的排挤和打压,所以,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被贬的路上。直到唐文宗大和三年,元稹总算如愿以偿,入朝当了尚书左丞,这也是他人生当中的最高职位。

  然而,好景不长。

  之后,在整顿政府官员的时候,元稹又受到了李宗闵的带头排挤,第四次被流放至武昌。直到大和五年七月,元稹突然患上疾病,仅仅一日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

  最后,我们再回顾元稹的一生,他那浪荡不羁的内心深处,或许,也有自己难以理清的孤独和失意。他正是用诗歌,将这种把一个个词语组合成意向的游戏,变成了用来谈情说爱的利器,最终,战无不胜地俘获了一个个女性的芳心,至于滥不滥情,可能,当事者都不在意。

  至于后人都说他多情也好,滥情也罢,对于这样一个一生都走在贬谪途中的无家可归者,诗人元稹似乎要比其他的人更幸运一些。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从抛弃了他们的命运泥泞中挣脱出来,让自己的精神重新出发,也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

  他的一生都在漂泊,没人能与其长相厮守,其实,一个人永远无法专一的去爱另一个人,又或者,就算可以爱一个人但却始终守不住这个人,这样的人无疑也是最可怜、最可悲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和乐天赠樊著作

唐代 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妻满月日相唁

唐代 元稹

十月辛勤一月悲,今朝相见泪淋漓。
狂风落尽莫惆怅,犹胜因花压折枝。

江陵三梦 其一

唐代 元稹

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明隔,梦魂徒尔为。

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今夕亦何夕,梦君相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帏。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君在或有托,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惊悲忽然寤,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心魂生次第,觉梦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百年永已诀,一梦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絷维。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极,此梦何由追。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酬乐天雪中见寄

唐代 元稹

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撼落不教林柳眼,
扫来偏尽附梅株。敲扶密竹枝犹亚,煦暖寒禽气渐苏。
坐觉湖声迷远浪,回惊云路在长途。钱塘湖上蘋先合,
梳洗楼前粉暗铺。石立玉童披鹤氅,台施瑶席换龙须。
满空飞舞应为瑞,寡和高歌只自娱。莫遣拥帘伤思妇,
且将盈尺慰农夫。称觞彼此情何异,对景东西事有殊。
镜水绕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

送复梦赴韦令幕

唐代 元稹

世上于今重检身,吾徒耽酒作狂人。
西曹旧事多持法,慎莫吐他丞相茵。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次用本韵)

唐代 元稹

忽见君新句,君吟我旧篇。见当巴徼外,吟在楚江前。
思鄙宁通律,声清遂扣玄。三都时觉重,一顾世称妍。
排韵曾遥答,分题几共联。昔凭银翰写,今赖玉音宣。
布鼓随椎响,坯泥仰匠圆。铃因风断续,珠与调牵绵。
阮籍惊长啸,商陵怨别弦。猿羞啼月峡,鹤让警秋天。
志士潜兴感,高僧暂废禅。兴飘沧海动,气合碧云连。
点缀工微者,吹嘘势特然。休文徒倚槛,彦伯浪回船。
伎乐当筵唱,儿童满巷传。改张思妇锦,腾跃贾人笺。
魏拙虚教出,曹风敢望痊。定遭才子笑,恐赚学生癫。
裁什情何厚,飞书信不专。隼猜鸿蓄缩,虎横犬迍邅。
水墨看虽久,琼瑶喜尚全。才从鱼里得,便向市头悬。
夜置堂东序,朝铺座右边。手寻韦欲绝,泪滴纸浑穿。
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眠。深藏那遽灭,同咏苦无缘。
雅羡诗能圣,终嗟药未仙。五千诚远道,四十已中年。
暗魄多相梦,衰容每自怜。卒章还恸哭,蚊蚋溢山川。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