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代才子元稹:荼靡一生,风流韵事诗千篇

唐代才子元稹:荼靡一生,风流韵事诗千篇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元稹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他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白居易有《长恨歌》,元稹有《连昌宫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这一段节选自《连昌宫词》,主要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奢靡享乐生活。寒食节,百姓禁烟,宫里却灯火辉煌。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望仙楼上通宵行乐。琵琶专家贺怀智作压场演奏,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邠王李承宁吹管笛,笙歌响彻九霄。李谟傍靠宫墙按着笛子,偷学宫里新制的乐曲。一幅宫中行乐图,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感直逼眼前。

  然而皮相好的男人对女人来说,多半是祸害。元稹是鲜卑族拓跋部后裔,五官深邃立体,长身玉立,名副其实的翩翩美男子。更要命的是,他写得一手蚀骨融冰的好诗,他这个人就跟情花剧毒似的,女人一饮就无药可解。

  被元稹祸害过的几个女人,不是才女便是贵女,融入他的生命里,被写进到了他的诗文中,个个都让他永垂不朽。

  


  23岁的元稹遇到17岁的远房表妹双文,她才貌双全,诗写得好,琴也弹得好。初见,他就为她的无双美貌深深着迷,多情的他瞬间坠入情海,无法自拔。表白后,双文却没有接受,他便为此绝食,差点丧命。天下女子,哪个能经得住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攻势?双文被感动了。

  他央求双文,说道:“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本是郎有情妾有意的好姻缘,然后鱼水欢好之后,元稹赴京赶考。这一去,恐已是作了离别的打算。可怜双文还深情款款地写信寄物,希望他不要负心,等他回来娶她。

  双文在信中写道:“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使不绝。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

  而元稹却把信炫耀一般地拿给别人看,仿佛是为了证明他的魅力有多么的大,他把这当成一种资本炒作,当作笑话供人取乐。

  知书达理的双文,于次年嫁人。元稹却不淡定了,以表兄的身份想再见她一面。双文避而不见,只给了他一首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便打发了他。

  这一番拒绝,元稹很是沮丧,愈加思念起双文,遂写下《离思五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对于这段情,元稹的笔没闲着,《赠双文》、《会真诗三十韵》一首接一首。仍是意欲未尽,又洋洋洒洒地写了他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这下不得了,这部传奇不光在唐代很有名,到了宋代、金代,也是广为流传,不断地被改为弹词和杂剧,特别是到了元代,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在这部传奇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弄出了一个传唱千古的名剧!莺莺,叠字就是“双文”,元稹这番深情,实在让人费解。

  陈寅恪明确指出:《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无可疑。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到: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公元802年,24岁的元稹得太子少保韦夏卿亲睐。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于是将20岁的小女儿苇丛许配给他,两人在婚后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

  以韦丛的家庭背景,算作下嫁。苇丛对于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从来没有怨言。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元稹悲痛不已,遂写下《遣悲怀三首》悼念其妻。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将妻子比做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品行端良。陈寅恪评之:悼亡诸诗,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可笑的是,同年31岁的元稹,邂逅才华横溢的四大才女之薛涛。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此时的薛涛已经42岁,有着成熟的风韵、优雅的姿影、卓异的才情,这样的薛涛彻底征服了元稹。

  


  一见钟情,这就是元稹。没错,这一段姐弟恋,是元稹追求的姐姐薛涛,抵不住元稹猛烈的追求,女诗人遭遇的爱情强烈的震撼,很快沦陷其中,不管不顾了。坠入爱河,两人同时融化在爱的热流中,热恋缠绵,陷入了恣意浪漫的温柔乡里,一直同居了三个月。“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就是薛涛对那段甜蜜时光的浪漫回忆。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贬至江陵。临别时,元稹不加思索,竟然对薛涛许以三年为期,三年后亲赴成都娶她为妻。已经接近色衰之年的薛涛竟然真的相信了他,辞了旧日庭院,在杜甫草堂边的浣花溪独居下来,满心期待。回洛阳后,元稹为薛涛写了一首《寄赠薛涛》的诗。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这首诗用了辞客停笔、王浚梦刀的典故,更显生动。写得真叫情真意切,看者莫不动容,更别说一心系他的才女薛涛了。

  然而薛涛在浣花溪一住就是三年,再无半点元稹的消息,形只影单的薛涛形影相吊,无边无际的寂寞空虚冷化成字字断肠的诗句: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薛涛想不到的是,回到洛阳的元稹一点也没闲着,一年多点时间,便娶了安仙嫔为妻。李景俭牵红线将表妹安仙嫔嫁与他作侧室,成就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元稹为仕途而再次攀龙附凤又娶贵族之妻,此时结发妻子韦丛去世还不到一年。从这时开始,元稹悼亡韦丛的诗基本停写,将他所谓的爱情全部转注在安仙嫔身上。遗憾的是他们只在一起生活了三年,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秋,安仙嫔在江陵府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乘仙鹤飞逝了。而薛涛,傻傻地白等了三年。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37岁的元稹被贬至通州,娶了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郧的女儿。裴郧到兴元府权德舆处报到,宴会期间,元稹和裴淑一见钟情。权德舆做媒,元稹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婚姻。

  他以养病人为名,在兴元府 “乐不思蜀”,直到他同裴淑的孩子元樊满了三个月后才动身返回通州。回到通州衙门,时间已经是公元817年8月间了。

  


  长庆三年(823年),元稹任越州刺史。在越州期间,元稹不但与薛涛藕断丝连,而且与刘采春瓜葛联络。而此时,他的继妻裴淑给他照顾着三个孩子,他自己在外又和刘采春以情人同居,这让继妻裴淑情何以堪?

  刘采春与鱼玄机、薛涛、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她是一位比较全面发展的专业文艺人士,就像现在演艺圈里影视歌三栖明星一样。她不仅能演能唱能跳,最难得的是还能写诗,可以称得上是创作型歌手,也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中最多才多艺的一位。

  在唐代,刘采春红遍江南,据说她有夜莺般的嗓子,听她唱曲,有感绕梁三日而不绝。刘采春当时25岁,充满了少妇的妩媚和娇柔,比起薛涛的徐娘半老,对元稹更有吸引力。在观看了刘采春的一次表演后,元稹立刻被年轻美艳的刘采春迷住了。

  据说,元稹当时已经给薛涛写了一封信要接她过来,正当薛涛在那边翘首等待,满心期望时,元稹却和刘采春热恋上了,就把薛涛忘得九霄云外去。元稹特地为佳人写了一首《赠刘采春》诗。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用来形容刘采春,足见刘采春不是一般的美女,而是风情万种,气质超群的女艺人。七年后,元稹升了官,也厌了刘采春,扔下她就不管了,另有新欢纳了妾。不久元稹又被贬至武昌,于公元831年,挥手作别人间。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

  而刘采春,心灰意冷地离开了越州。据说后来,刘采春遇见元稹,最后竟然投河自尽了,很是刚烈。让后人一直理解不了其中的缘由。

  元稹天纵之才,元白并立,为大唐诗坛锦上添花。都说人以群分,两人都纵情声色,元稹更甚之。他一生在官场四升四贬,官声却褒贬互见,难有美誉,每到一个地方都与女子纠缠不清,还不止一个,才53岁,便在贬任武昌的镇署暴病而亡,政治上的一腔抱负,终成泡影。最后留给人世的,只有他脍炙人口的诗篇,以及每个都豁着一道裂口的情感故事。

  爱情里的纷纷扰扰让人忧心、烦心,不如坐下来饮一杯茶,品一品他的茶意: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饮茶,伴一知心人。或静静的一个人,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日子过成“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这般的模样。看完他的情史,平复一下,不妨静下心来饮一杯茶,洗尽铅华,留得余香。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月三十韵

唐代 元稹

蓂叶标新朔,霜豪引细辉。白眉惊半隐,虹势讶全微。
凉魄潭空洞,虚弓雁畏威。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
绮幕残灯敛,妆楼破镜飞。玲珑穿竹树,岑寂思屏帏。
坐爱规将合,行看望已几。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迥照偏琼砌,馀光借粉闱。泛池相皎洁,压桂共芳菲。
的的当歌扇,娟娟透舞衣。殷勤入怀什,恳款堕云圻。
素液传烘盏,鸣琴荐碧徽。椒房深肃肃,兰路霭霏霏。
翡翠通帘影,琉璃莹殿扉。西园筵玳瑁,东壁射蛜蝛.
老将占天阵,幽人钓石矶。荷锄元亮息,回棹子猷归。
迢递同千里,孤高净九围。从星作风雨,配日丽旌旗。
麟斗宁徒设,蝇声岂浪讥。司存委卿士,新拜出郊畿。
今古虽云极,亏盈不易违。珠胎方夜满,清露忍朝晞。
渐减姮娥面,徐收楚练机。卞疑雕璧碎,潘感竟床稀。
捐箧辞班女,潜波蔽虙妃。氛埃谁定灭,蟾兔杳难希。
须遣圆明尽,良嗟造化非。如能付刀尺,别为创璿玑。

和乐天示杨琼

唐代 元稹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杨琼初唤出。腰身瘦小歌圆紧,
依初年应十六七。去年十月过苏州,琼来拜问郎不识。
青衫玉貌何处去,安得红旗遮头白。我语杨琼琼莫语,
汝虽笑我我笑汝。汝今无复小腰身,不似江陵时好女。
杨琼为我歌送酒,尔忆江陵县中否。江陵王令骨为灰,
车来嫁作尚书妇。卢戡及第严涧在,其馀死者十八九。
我今贺尔亦自多,尔得老成余白首。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唐代 元稹

昔冠诸生首,初因三道征。公卿碧墀会,名姓白麻称。
日月光遥射,烟霄志渐弘。荣班联锦绣,谏纸赐笺藤。
便欲呈肝胆,何言犯股肱。椎埋冲斗剑,消碎莹壶冰。
赤县才分务,青骢已迥乘。因骑度海鹘,拟杀蔽天鹏。
缚虎声空壮,连鳌力未胜。风翻波竟蹙,山压势逾崩。
僇辱徒相困,苍黄性不能。酣歌离岘顶,负气入江陵。
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角声悲掉荡,城影暗棱层。
军幕威容盛,官曹礼数兢。心虽出云鹤,身尚触笼鹰。
竦足良甘分,排衙苦未曾。通名参将校,抵掌见亲朋。
喣沫求涓滴,沧波怯斗升。荒居邻鬼魅,羸马步殑fF.
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沾黏经汗席,飐闪尽油灯。
夜怯餐肤蚋,朝烦拂面蝇。过从愁厌贱,专静畏猜仍。
旅寓谁堪托,官联自可凭。甲科崔并骛,柱史李齐升。
共展排空翼,俱遭激远矰.他乡元易感,同病转相矜。
投分多然诺,忘言少爱憎。誓将探肺腑,耻更辨淄渑。
会宿形骸远,论交意气增。一心吞渤澥,戮力拔嵩恒。
语到磨圭角,疑消破弩症。吹嘘期指掌,患难许檐簦。
鎩翮鸾栖棘,藏锋箭在弸。雪中方睹桂,木上莫施罾。
且泛夤沿水,兼过被病僧。有时鞭款段,尽日醉懵僜.
蹑屐看秧稻,敲船和采菱。叉鱼江火合,唤客谷神应。
啸傲虽开口,幽忧复满膺。望云鳍拨剌,透匣色腾凌。
每想潢池寇,犹稽赤族惩。夔龙劳算画,貔虎带威棱。
逐鸟忠潜奋,悬旌意远凝。弢弓思彻札,绊骥闷牵縆.
运甓调辛苦,闻鸡屡寝兴。闲随人兀兀,梦听鼓冬冬。
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骐驎高阁上,须及壮时登。

欲曙

唐代 元稹

江堤阅暗流,漏鼓急残筹。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鹤媒华表上,sV鵊柳枝头。不为来趋府,何因欲曙游。

和乐天秋题牡丹丛

唐代 元稹

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颓色。
欲识别后容,勤过晚丛侧。

题漫天岭智藏师兰若僧云住此二十八年

唐代 元稹

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
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闲见一人行。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