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哪有曾经沧海难为水,深情全凭一张嘴

元稹:哪有曾经沧海难为水,深情全凭一张嘴

  元稹一生写过许多情诗,最著名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是有情人的药,读来心魂俱爽。十里春风,千帆过尽,世间种种,全都不如你。多么片面而又真挚啊。

  反观元稹本人,真是糟贱了这句好诗。

  元稹年轻时写过一篇《莺莺传》,这是唐传奇小说,但后世很多人认为元稹就是张生,陈寅恪与鲁迅就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

  让我们看看这是怎样一个故事。《莺莺传》不是单纯的爱情,而是凤凰男与贵族女孩的相恋。

  张生邂逅崔莺莺,一见倾心。见面之后更是不行了,几次向莺莺表白。表白方式有以下几种:让丫鬟带话;爬树翻墙偷跑进去表白;还写情诗。

  情诗大意:自从遇见你,生命里都是奇迹,走路不会了,吃饭不香了,你不理我,我活不过今晚,马上就害相思病死了。

  崔莺莺被他的“真诚”打动,回了一封信。这一来一回,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但没多久张生突然想起:啊,我是要去长安赶考的啊,怎么能沉迷女色?于是向莺莺告别。

  临别之际,莺莺说:以后你娶我是恩惠,不娶也没什么,世间本没有什么海誓山盟,只不过你先追我,现在又抛弃我,这是什么行为?

  她问的好有道理,张生竟无言以对。后来张生的朋友也问他,你为什么与莺莺分手?张生回答:不妖其身,必妖其人。是说,我是君子,很难不被这种美艳女子诱惑,但我会克制自己,最终离开她。把始乱终弃说的如此大义凛然,脸呢?

  爬树翻墙是他,写情诗是他,要死要活是他,如今树立君子形象的也是他。像不像某一类渣男,追姑娘时使出浑身力气,追上之后说,其实我们不合适。不合适你干嘛要追?

  元人王实甫就很看不过眼,将《莺莺传》改写成《西厢记》,结局改成两个人克服艰难险阻,有情人终成眷属,很圆满的爱情故事。

  《莺莺传》是元稹的成名作,关于崔莺莺到底是不是元稹的初恋,历史没有定论。但始乱终弃的借口,倒很像元稹一贯行事作风。第一次发现这件事时,我内心紊乱。

  原来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那个人,只是没遇到另一片海。

  上京赶考的元稹,结识韦夏卿的女儿韦丛。这两个人就相当于考上清华的穷小子认识当时市长的女儿。韦丛家境好,见过世面,从小物质优渥。她崇拜元稹,不计较门第,两人结婚了。

  婚后生活甜蜜而艰辛,元稹刚入仕途,作为基层公务员收入不高,日子贫苦。富家女韦丛与元稹在一起,过着类似北漂的日子。缝缝补补,为他做饭,等他下班。

  她让元稹教自己写字,结果写得歪歪斜斜,元稹写“高低狭阔粗成行”。在元稹笔下,韦丛很傻很天真。但我看见这个小场景,能感受到韦丛的可爱,此刻,她不过是个为爱痴狂的小女人罢了。

  可惜韦丛27岁就去世,元稹为她写的悼亡词流传千年。自你之后,我所经历的所有感情都黯淡了,你走之后,其他女人都不值一提。以后的日子,只能“半缘修道半缘君。”

  读元稹的诗有时会很不理解,他表现的很深情,也有才华,身边不少朋友喜欢他的诗,也和我讲,不要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哪个文臣武将不是三妻四妾?人性复杂,应该理解每个人都有瑕疵。

  只是对于元稹始终爱不起来,他做事瑕疵太多。有人瑕不掩瑜,瑕疵在外面,且面积较小,但元稹相反,他的瑕疵全在里面。他的诗初读很感人,比如很著名的《遣悲怀三首》,记录他和妻子共度的艰难时光:

  “你是岳父最爱惜的姑娘,嫁给我却没有过上好日子,婚后两人摘野菜煮饭吃,用落叶当柴火,你从来没有抱怨,还为了我喝酒,当掉自己心爱的金钗。如今你去世了,每次闲坐我都会悲伤,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当时贫贱夫妻百事哀,如今我月薪十万,真想在梦里给你送去钱财。”

  这不是我瞎编,看他原诗:“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个系列最后一句是: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你可以理解为这是深情,可我瞧着似乎也有忏悔。

  元稹的下一段恋情是薛涛,唐朝著名女诗人。

  元稹调任四川,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员。薛涛成名比元稹早,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首,很多诗人都是她的好友。

  这时元稹31岁,薛涛41岁,两人相爱了,一场姐弟恋。与崔莺莺韦丛不同,薛涛是另一种女人,有故事的女同学。

  两个有才华的人相遇,互相写下情诗。元稹写《寄赠薛涛》,前三联是恭维薛涛有才情,毕恭毕敬,最后说了句“别后相思隔烟水”,算是把话挑明了。

  薛涛回他《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在爱情面前,薛涛没了诗人身份,变回普通女子。只想跟他在蜀山相约,似小鸟比翼。

  没多久元稹调离四川,任职洛阳。深情的诗句背后,就像鸡精兑出来的鸡汤,滋味接近,但透着技巧和流水线上的粗糙。

  他告别薛涛毫无伤情,在他眼中薛涛是知己,恰巧还是著名女诗人,很雅了。但她身在风尘,而自己从政为官,得及时打住。

  这一段简直是莺莺传的重现,薛涛一开始就是风尘女子你不知道么?如果介意又何必招惹?如果不介意又何必离开?可见在元稹心里,这种露水情缘,多一次少一次无关紧要,反正他总能全身而退。

  但薛涛不同,她饱经沧桑,一生经历长安到四川,有过十几年乐妓生涯,风光时被人称做女校书,落魄时被罚往荒蛮边关。年过四十以为真爱来临,没想到身边人说走就走。不知她内心作何感想,只留下这首《春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借花喻人,她没有责怪元稹,她懂得恋人离开不可控,日子还得继续过。

  元稹的恋爱史没有结束。

  妻子韦丛离世第二年,他在好友的牵线下,娶仙嫔为妾。没几年仙嫔病逝,次年他与裴淑结婚。基本上妻子病逝不久,他就结婚了,每次都在守制期内,当时许多人嘲讽他寡情。

  最后一任妻子裴淑与他结婚后,元稹写过一首诗: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截至此刻,他才算对自己有了一些认识,自我评价是风尘男子了。

  除了妻妾之外,他还与别人的妻子刘采春发生过一段情事。具体怎么回事,有很多野史,有人说元稹给刘采春丈夫一笔钱之后,纳她为妾。也有人说他们相爱之后,元稹又抛弃人家,最后刘采春跳河自杀。

  这些未必准确,但元稹写的诗是确凿的。《赠刘采春》这样讲: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多暧昧啊,从眉眼到形态,把对方瞧了个遍。

  很多人多情,李商隐多情,因为他总是不懂,所以总是犯错,也因此悔恨。柳永多情,但对象大多是妓女,他愿意平等的和她们做朋友,人家就是风流,且毫不掩饰。苏轼也多情,但更多的时候是命运辗转,颠沛流离,反而让人觉得感情在他的人生中,总因患难相扶而醇厚。

  元稹不同,他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每一段感情中他都是那个胜利者。“我付出深情,但绝不留后患”。

  在政治上也是,他与白居易都曾是理想主义。仗义执言,揭露腐败,同情民间疾苦,与宦官集团势如水火,但后期他却依附宦官集团。

  他最欣赏的杜甫曾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曾经也是他的理想,但没过多久,他默默改了个主意。

  元稹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在他的反照下,他笔下或身后的女人,反而熠熠生辉。

  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有自我觉醒,敢爱敢恨。多年之后,张生希望再见崔莺莺,崔莺莺只让丫鬟递出一封信: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她成了文学史上被分手后不求团圆,也没有怨怼之气,充满豁达的女性形象。

  韦丛一生短暂,也不会写诗。但她坚韧像芦苇,平淡像稻草,在丈夫穷困潦倒时陪伴左右,在丈夫一无所有时愿意把金钗当了换酒喝。平淡的日子里,她安心做好自己,因无私而动人。

  薛涛分手后依然潇洒,隐居浣花溪,穿上女道服,在元稹之后她终身未嫁。那些书写过情诗的纸,她决定好好改良。她独创了薛涛笺,一种红色小幅诗笺,流传很广,甚至被官方引用。她的家就在杜甫旁边,路过的人会说一句,这就是那个女杜甫啊。

  而元稹,少年家贫,努力入仕,邂逅初恋,入赘韦家,四次被贬,与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史称“元白”。两人友谊地久天长,在被贬的路上互相鼓劲,最后50多岁突然去世了,据说是吃错了一味丹药。

  他一生写情诗无数,感动了很多人,但没有感动我。我相信他有真心,但他的真心实在太密集,频繁发射,泛滥成灾,一点也不值钱。

  做人还是得有一些风骨,或者说,得有一点傻气,太精明就挂相了。处处想赢的人,总会输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参考资料:

  1、《元稹集》--元稹

  2、《唐才子传》--元代辛文房

  3、《元稹集校注》--元稹

  4、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无可疑。”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莺莺传》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咏廿四气诗 大寒十二月中

唐代 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

唐代 元稹

吾闻黄帝鼓清角,弭伏熊罴舞玄鹤。舜持干羽苗革心,
尧用咸池凤巢阁。大夏濩武皆象功,功多已讶玄功薄。
汉祖过沛亦有歌,秦王破阵非无作。作之宗庙见艰难,
作之军旅传糟粕。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
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雅弄虽云已变乱,
夷音未得相参错。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
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代杭人作使君一朝去二首

唐代 元稹

使君一朝去,遗爱在人口。惠化境内春,才名天口首。
为问龚黄辈,兼能作诗否。
使君一朝去,断肠如剉檗。无复见冰壶,唯应镂金石。
自此一州人,生男尽名白。

寄隐客

唐代 元稹

我年三十二,鬓有八九丝。非无官次第,其如身早衰。
今人夸贵富,肉食与妖姬。而我俱不乐,贵富亦何为。
况逢多士朝,贤俊若布棋。班行次第立,朱紫相参差。
谟猷密勿进,羽檄纵横驰。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
小官仍不了,谴夺亦已随。时或不之弃,得不自弃之。
陶君喜不遇,顾我复何疑。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

哭子十首 其七

唐代 元稹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烦恼数中除一事,自兹无复子孙忧。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各赋诗…不复撰成徒以四韵为识

唐代 元稹

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逾旬便隔生。会拟一来身塔下,
无便共绕寺廊行。紫毫飞札看犹湿,黄字新诗和未成。
纵使得如羊叔子,不闻兼记旧交情。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