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喜欢菊花的元稹,写下一首咏菊诗,短短4句便令人眼前一亮

喜欢菊花的元稹,写下一首咏菊诗,短短4句便令人眼前一亮

  自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后,似乎古代文人就开始偏爱菊花。历来以来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诗也不乏名作。如白居易的《咏菊》“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黄巢《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淑贞《菊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菊花》,便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咏菊诗。虽然题材比较寻常,但是在元稹的笔下,却展现出了不寻常的诗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元稹所写的偏爱菊花的原因。众所周知,菊花没有牡丹富丽,也没有兰花名贵,而一直受人偏爱的原因,或是因为它的傲雪凌霜,或是因为它的高洁风骨。

  而元稹在这首诗中给出的理由,却是“此花开尽更无花”。即因为菊花的花期在一年四季中最晚,菊花开过后就无花可以观赏了,自然就对偏爱菊花。看到这里理由,相信你也无法反驳。相较于其他咏菊诗来说,元稹这里就显得新颖自然,别具一格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元稹构思上的巧妙,没有正面赞美菊花,而是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开篇两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它的意思是说,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就好像是陶渊明的家一样。我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西下。第一句中的“绕”字,说明了菊花之多。而“似陶家”,不仅给人一种环境幽雅的感觉,还透露了元稹对超凡脱俗隐逸者的向往之情。

  


  第二句中的“绕”字,则主要表现了诗人专注看花的情形。想来只有真正喜欢菊花的人,才会赏菊赏到不知时间的流逝。寥寥十余字,便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态描绘的淋漓尽致,也充满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看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元稹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美好画面。

  


  最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则是元稹对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说明。即我不是没有由来的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我就再也无花可赏了。也就是说,我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因为作为后凋者,菊花有着得天独厚的,让人喜爱的自身条件。自然也就让我把爱花之情,全都集中在菊花上。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似乎元稹在诗中没有赞美菊花的品格啊?其实元稹所说的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本来就说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所以元稹这首诗只是没有正面描写而已,从侧面其实已经烘托出它的优秀品格了。

  综观元稹的这首诗,前两句是写赏菊的实景,并且为下文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则是过渡,笔锋一转,起到了使诗跌宕有致的作用。最后一句则是抒发自己偏爱菊花的情感,进一步增强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总的来说,它虽然只有短短4句,却不失为一首令人眼前一亮的咏菊佳作。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旅眠

唐代 元稹

内外都无隔,帷屏不复张。夜眠兼客坐,同在火炉床。

夜坐

唐代 元稹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古城楼影横空馆,
湿地虫声绕暗廊。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唐代 元稹

谢公愁思眇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贵重近臣光绮席,
笑怜从事落乌纱。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咏碎龙山归去号,马奔流电妓奔车。

和乐天题王家亭子

唐代 元稹

风吹笋箨飘红砌,雨打桐花尽绿莎。
都大资人无暇日,泛池全少买池多。

襄阳为卢窦纪事(第五首一作马戴诗襄阳席上呈于司空)

唐代 元稹

帝下真符召玉真,偶逢游女暂相亲。
素书三卷留为赠,从向人间说向人。
风弄花枝月照阶,醉和春睡倚香怀。
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萧郎卸玉钗。
莺声撩乱曙灯残,暗觅金钗动晓寒。
犹带春酲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
琉璃波面月笼烟,暂逐萧郎走上天。
今日归时最肠断,回江还是夜来船。
花枝临水复临堤,闲照江流亦照泥。
千万春风好抬举,夜来曾有凤凰栖。

闲二首

唐代 元稹

晻澹洲烟白,篱筛日脚红。江喧过云雨,船泊打红风。
艇子收鱼市,鸦儿噪荻丛。不堪堤上立,满眼是蚊虫。
青衫经夏黕,白发望乡稠。雨冷新秋簟,星稀欲曙楼。
连鸿尽南去,双鲤本东流。北信无人寄,蝉声满树红。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