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的这首肉麻情诗,很多人都觉得情深似海,却被名家评性情凉薄

元稹的这首肉麻情诗,很多人都觉得情深似海,却被名家评性情凉薄

  很多人提到元稹,都是争议颇多。一方面他的文采确实让人折服,例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同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一方面因为生活作风方面,又为人所诟病。很多人说他是渣男,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元稹的代表作来品味下作者真正的内心感受。

  


  《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看过沧海,从此以后,其他的水再也难以让我动心。看过巫山的云之后,别的地方的云彩即便再美,也无法让我的心产生波动。默然从花丛中走过,却懒得回眸。既是因为修道之人要清心寡欲,也是由于你的出现,让我对这世间的风景再无留恋。

  


  难字,不仅仅是难忘,更是那份刻骨铭心的伤口久久无法痊愈,这暗指作者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充满萧索的。不字,既是对自己的深刻要求,也是对这俗世的生无可恋。懒,进一步彰显作者的索然无味,了无牵挂。最后一句的两个半字,读起来更有如切肤之痛。作者一生才高八斗,却情路坎坷,只能有两种解药方可痊愈。一是如今修道,此为果,只有修心才能抵住作者内心的思念,缓解疼痛。二是曾经佳人,此为因,因为有了经历,尝遍了世间苦难,才会懂得修行之道。两个半字将完整的作者无情分开,澄澈分明,短短一句话便有一种看透情爱,欲要超脱的意境流转。既阐述了情爱之事,也指万千俗世离不开因果二字,令人难忘。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浓浓情谊,见过山海星云,走过万水千山,可最难忘的还是当初的那份承诺与而今的痛楚。很多人觉得这首诗读起来很肉麻,觉得作者的情谊比天高比海深。如果从这首诗中得到的真实感受,也确实如大家所说,作者是真心的,也是深情的。这是作者对古诗的专注与责任,对这份感情的执念与感伤。但通过诗评家的剖析,我们逐渐发现,元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在秦朝钎的《消寒诗话》就曾说“悼亡而日‘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也”,可见元稹看似一往而深的感情,其实并没有付诸于全部用心,他给她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则是给了“修道”之事,所以说他“凉薄”实不为过。

  


  相传元稹在任职期间与薛涛产生情愫,后来元稹任期将满,却没有选择将薛涛带在身边,因为这会影响他的政治前途,可见在前程与情爱中,元稹果断选择前者。而过了多年,当元稹想要将薛涛接回来的时候,刘采春又出现在他的世界,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元稹已经是不惑之年,可还是包养了这个女子长达七年的时间。也许,他早就把薛涛抛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说他是渣男,并不为过,如此行径,又岂是凉薄二字足以诠释?可怜薛涛苦苦等待,人老珠黄也没有在连天衰草外看到那人归来。

  


  风流往事,总有谢幕,才子佳人,恩怨交织。在这漫漫时光里,无数璀璨的繁星都相继陨落,有的惊天动地,有的黯然无声。可无论怎样,元稹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留下浓重的一笔,至于他的人品,心照不宣便好。有才华,有相貌的人,无论古今,都容易辜负佳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渣男。只是相比之下,元稹知名度比较高而已,这就是名人效应。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悟禅三首寄胡果

唐代 元稹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
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
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
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
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春游晋祠水,晴上霍山岑。
问法僧当偈,还丹客赠金。莫惊头欲白,禅观老弥深。

使东川。望驿台(三月尽)

唐代 元稹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酬乐天书后三韵

唐代 元稹

今日庐峰霞绕寺,昔时鸾殿凤回书。两封相去八年后,
一种俱云五夜初。渐觉此生都是梦,不能将泪滴双鱼。

同醉(吕子元、庾及之、杜归和同隐客泛韦氏池)

唐代 元稹

柏树台中推事人,杏花坛上炼形真。
心源一种闲如水,同醉樱桃林下春。

咏廿四气诗 大暑六月中

唐代 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人寄三首 其三

唐代 元稹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朝朝宁不食,日日愿人君。

一日不得人,愁肠坐氛氲。如何远相失,各作万里云。

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