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风流才子与情场骗子

元稹:风流才子与情场骗子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少年得志,十五岁及第。作为“新乐府”的积极倡导者,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今存有《元氏长庆集》。其诗作当时被普成曲子,在宫廷中广为流唱,获得“元才子”之美誉。

  元稹提倡以新题写时事,在诗歌理论以及创作实践上,开时代之先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但对于他的为人,古往今来却存在诸多争议,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陈寅格就认为他是一个“小人、骗子”:“ 综其一生形迹,巧宦故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在对待感情与婚姻上,元稹确为后人所诟病——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他口口声声念及旧情,却口是心非,不断在外风流惹事,一生娶妻纳妾无数。唐代四大女诗人(李冶、薛涛、鱼幼薇、刘采春)中,薛涛与刘彩春都被他蒙骗过,身心备受摧残,后者甚至投河自尽。

  

image


  从元稹早期的作品《传奇》,就可窥其为人。《传奇》讲述张生与崔莺莺在红娘的牵线下,两人明月夜相约西厢。后来,张生抛弃良家女子莺莺,并将她说成红颜祸水,以此为自己开脱。《传奇》后改名《莺莺传》,明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就由此改编而来。据考证,《莺莺传》作于贞元二十年(804)九月,元稹写这篇传奇,是以张生自喻,讲述自己的初恋故事。

  元稹作《莺莺传》时,她与妻子韦丛已经结婚两年。也就是说,在与韦丛结婚之前,他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风流韵事,这一点被他给彻底隐瞒了,足可见元稹不是光明磊落之人,其薄情寡义让人可憎。

  韦丛小元稹4岁,出身明门,为太子少保韦夏卿的掌上明珠。贞元十八年(802),她下嫁给元稹(一说元稹攀附夏家)。当时,24岁的元稹仅是秘书省校书郎,官小位卑。然而,过惯了荣华富贵的韦丛并未嫌弃元稹,而是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给了元稹一个温暖的家庭。

  元和四年(809)三月,他升任授监察御史,出使东川,31岁的元稹在官场上迎来转机。但随着他仕途得意,对韦丛开始存异心,嫌弃与自己共患难的糟糠之妻,于当年结识薛涛。七月,他又移官洛阳,没过几天,韦丛因大病不治,年仅27岁便仙逝了。

  元稹善于伪装自己,对韦丛的驾鹤西去表现出“悲痛万分”之状,并挥笔写下了一系列悼亡诗,追忆与“爱妻”的点点滴滴,让人为之动容,也为他的形象赢得了不少加分。

  

image


  在韦丛为元稹所作的悼亡诗中,《离思五首》【其四】久负盛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达对亡妻的忠贞以及在自己心目中地位无人可比——即使美女万千,也懒得回头探看,因为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而在《遣悲怀三首》中,也表达出他对亡妻的不尽追思,让人读了黯然泪下。

  但元稹的“男儿柔情”仅能说明他是一个“好演员”,做了“恶人”还要为自己立牌坊。其实,在韦丛去世前,他就到处寻花问柳。他在成都认识薛涛(770-832,字洪度)并与其相好时,韦丛尚未去世。可见元稹风流成性,作风不检点。

  据记载,元和五年(810)二月,元稹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政治上遭遇沉重打击。但他的人生却过得有滋有味,与文人好友四处游玩,歌妓相伴,流连山水与美色之间。就在这一年,他在江陵纳表妹安仙嫔为妾,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这段生活也不长久,元和九年秋,安仙嫔病逝,为元稹留下一个孩子。

  元和十年,他出任通州司马,上任两月后便与才貌双全的裴淑(805-835,字柔之,涪州刺史裴郧的女儿)一见钟情,忘记了丧妾之痛。元和十一年,他推掉手上的公务,请了长假去涪州与裴淑结婚。或许是由于政治失意,他对公务不闻不问,刚脆在涪州与裴淑生子以后再返回通州。

  而他与薛涛则属于婚外情,薛涛从他身上什么也没得到,无名无份。薛涛自幼聪颖过人,八岁能诗,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风华绝代的奇女子。14岁时,父亲病逝,薛涛便跟着母亲相依为命,游走江湖,后流入蜀中。迫于生计,精通音律和工诗赋的她,开始以“歌妓”(诗文唱和)身份活跃于风月场所。16岁时,她已名声大震,当时地方上的达官贵人点名要她陪酒。

  

image


  薛涛在四川剑南生活了几年,地位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节度使,每位节度使上任,第一件要事就是拜访薛涛。她结交了白居易、张籍、杜牧、刘禹锡等著名诗人,这些诗人也经常给薛涛写诗。一些名气不算大的诗人,则想尽办法靠近她,以给她写诗为荣。安史之乱后,她定居成都,居住在浣花溪旁边。

  在遇见元稹时,薛涛一直空守闺房。薛涛大元稹11岁,他们相识时,薛涛已经42岁了。但由于天生丽质,保养有方,她依然风韵不减。元稹被薛涛的才华与容貌折服,并向她发起爱情攻势。在当时的社会,这桩“姐弟恋”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元稹与白居易一样,常流连娱乐场所,跟当时的“歌女”打成一片。白居易的诗歌更受宠,元稹的诗稍逊一点,但元稹长得帅气,且善于言辞巧令,几句话就让女人为他心花怒放、死心塌地。

  长庆元年(821),元稹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这一年,他作诗《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这首诗就是专为薛涛而作,据说,薛涛收到这首诗时,终于克制不住自己,不顾世俗舆论的压力,与元稹步入爱河。

  元稹与薛涛相遇后,两人互为对方的才华所吸引。但薛涛当时已年过40岁,算得上一个“老姑娘”了,理应不会主动向元稹倾诉感情。事实上,有文史记载,是元稹先向薛涛表露心迹。他不仅告诉薛涛喜欢她的才华与容貌,也旁敲侧击,向她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婚姻的不美满与不幸。原本打算终老不考虑儿女情长之事的薛涛,终于在元稹身上失去了“免疫力”,对元稹动了真情。为了争取与元稹结合,一个弱女子竟然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去打破旧社会的种种禁锢。

  薛涛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春望》就是她的代表作,也是为元稹所作。“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做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与元稹相识,一起游玩蜀川大地,论诗作文,薛涛对爱情有更多的向往与期待。

  但元稹为人的最大争议之处在于,当薛涛鼓起勇气迈出步伐后,元稹却“玩失踪”。长庆三年(823年)冬,元稹因为公务需要转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刺史,并兼浙东观察史。离别时,他嘱托薛涛等他,一旦公务安排妥当,将派人去成都迎接。薛涛信以为真,一个人傻傻地留在浣花溪旁边,每天望断飞鸿,看溪水哗哗流淌,整日以泪洗面。然而,几度花开花落,却等不来元稹半点消息。这时,她的好朋友奉劝薛涛该收回与元稹的感情,回到现实中来,而当时也有中年文人与官场人士对薛涛有好感,可为她的晚年寻找一个归宿。

  但她完全沉迷在与元稹的幻想世界之中,在《池上双鸟》中写道:“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薛涛还活在元稹为她虚构的黄粱美梦中,希冀有一天与元稹会像幸福的池鸟一样自由自在地比翼双飞。而元稹踏上新的仕途后,他就开始物色新的目标,将有些“年老色衰”的薛涛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薛涛才幡然醒悟,元稹是个大骗子。她终于释然,不再纠结下去。不过,她对感情之事已不再相信,直到自己太和六年(832)去世。

  

image


  元稹厉害之处在于,女诗人在唐代属于奢侈品,他却一个人瓜分了一半。任越州刺史时,他就与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女诗人刘采春好上。相比薛涛,刘采春更为年轻风韵,暗解风情,元稹见后乐不思蜀,将薛涛抛向九霄云外。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代)人,生卒不详,约比元稹小4岁,是当地沉鱼落雁之美的歌妓。与元稹认识前,她已嫁作他人妇(伶工周季崇之妻),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刘采春善歌唱,有一副如百灵鸟般的嗓子,唱起来婉转动听,当时很有“票房”号召力,文人骚客与达官贵人喜欢听她唱戏。

  《全唐诗》共收录了刘采春6首《曲》,这几首代表作都是抒发离情别绪的闺怨诗,曲调伤感。《啰唝曲》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据记载,周季崇及其兄都擅长参军戏(相当于今天的相声),在淮阴地区很有名气,他们三个人组成一个戏团,去周边地区演戏。周季崇是一个细心的男人,很宠爱刘采春,经常陪她去各地演出,从来没有半点脾气。如果不是元稹的出现,他们一生应该能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元稹打破了这个假设。在元稹任越州刺史时,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从淮甸到越州进行演出,元稹就常去听刘采春的戏,并迷恋上这个有夫之妇。后来,元稹就想尽办法接近刘采春,以诗歌献媚,与具有才气的刘采春查出火花。

  

image


  元稹是一位情场高手,开始接触刘采春,只是叹息,并不说话。刘采春见一个大官人叹息,觉得好奇,就去问元稹何事。元稹回答说,一个女子在外奔波太辛苦,以她的容貌与才华,应该享尽荣华富贵。他还给刘采春许诺,替代她作诗,带她去更大场面演戏。

  元稹喜欢讨好女人,他的《赠刘采春》一诗,可看出他哄得女人心花怒放:“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在元稹的凌厉攻势之下,向往“富贵生活”的刘采春开始心动,被元稹纳为小妾,一起渡过了七年光阴。但刘采春的结局之悲惨甚于薛泰。元稹的负心和薄情,导致刘采春万念俱灰。她嫁给元稹想过安逸的日子,却遭抛弃,采春忿而做出决绝之举,以跳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元稹一生欠了太多的风流债。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夜别筵

唐代 元稹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
滴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代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阳城驿

唐代 元稹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偷。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尔,忠信先自修。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舟。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輈.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弊裘。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岂无司言者,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利柄扼其鞲。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叩阁仍叩头。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降官司成署,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訧.喉舌坐成木,鹰鹯化为鸠。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祠曹讳羊祜,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日月冥九幽。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囚。

月三十韵

唐代 元稹

蓂叶标新朔,霜豪引细辉。白眉惊半隐,虹势讶全微。
凉魄潭空洞,虚弓雁畏威。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
绮幕残灯敛,妆楼破镜飞。玲珑穿竹树,岑寂思屏帏。
坐爱规将合,行看望已几。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迥照偏琼砌,馀光借粉闱。泛池相皎洁,压桂共芳菲。
的的当歌扇,娟娟透舞衣。殷勤入怀什,恳款堕云圻。
素液传烘盏,鸣琴荐碧徽。椒房深肃肃,兰路霭霏霏。
翡翠通帘影,琉璃莹殿扉。西园筵玳瑁,东壁射蛜蝛.
老将占天阵,幽人钓石矶。荷锄元亮息,回棹子猷归。
迢递同千里,孤高净九围。从星作风雨,配日丽旌旗。
麟斗宁徒设,蝇声岂浪讥。司存委卿士,新拜出郊畿。
今古虽云极,亏盈不易违。珠胎方夜满,清露忍朝晞。
渐减姮娥面,徐收楚练机。卞疑雕璧碎,潘感竟床稀。
捐箧辞班女,潜波蔽虙妃。氛埃谁定灭,蟾兔杳难希。
须遣圆明尽,良嗟造化非。如能付刀尺,别为创璿玑。

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

唐代 元稹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两虎定随千岁鹿,
双林添作几株松。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
为僧时先有脚疾。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

相和歌辞。估客乐

唐代 元稹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少交假,交假本生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家勍。
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岂惟绝言语,奔走极使令。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