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谈恋爱吗?千古留名的那种

元稹|谈恋爱吗?千古留名的那种

  世界上怎么会有爱情这种人间疾苦?

  独身的时候要多快乐有多快乐。情窦初开以后,烦恼便跟着来了。

  一颗心从此不能踏踏实实地留在自己身上,欢乐的时候总想着分享给对方,痛苦的时候还得偷偷藏起来怕让人家知道。

  更可恶的是,有时候自己明明气到快要爆炸,他/她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就算如此,还得时刻防备着对象变身成为时间管理大师,让你辛苦经营的感情分分钟变成“爱情共享”。

  爱情百无一是,偏偏求而不得,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

  当然,世界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唐朝有位诗人,就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他交往过的那些女朋友,每一次都有真心相待,每一个都跟他发生过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

  而他,堪称史上最成功的“爱情经纪人”,给每一位爱人著书作诗,让她们的名字随着这些情事在世间传唱不衰。

  他,就是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唐代著名诗人元稹。

  

image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元稹少年坎坷,父亲早逝。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从没放松过对他的教育,天资聪慧的元稹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十五岁时,朝廷科举取士,元稹报考了明经科,年少及第。

  中举后,暂时没有给元稹安排职位,趁着这段闲居时间他在京城中博览群书,开始尝试作诗,这段时光为他以后与白居易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十一岁那年,元稹长成了一位英俊少年。他独身一人离开京城四处游历增长见闻。

  有一段时间,他寄宿在蒲州城外的普救寺里面,每日伴着古寺的晨钟暮鼓读书习字。

  古寺宿书生,才子候佳人。

  无论志怪小说还是爱情话本,大抵都是这样开头的。

  某天,一队人马浩浩荡荡驶进了寺中。

  元稹被马嘶声打断,放下书卷望向窗外,只见寺院门口的马车上伸出了一节白玉一般的胳膊。

  一个穿着绛红色衣服的小丫鬟从车厢里扶出来个身量苗条的少女。

  元稹望着女子被引进后院禅房,一颗心莫名地怅然若失起来。

  第二天元稹在寺庙中信步闲游,内心隐隐期盼着能和昨天的那位小姐偶遇。

  走到大雄宝殿的时候,门口侍立的小沙弥伸手将他拦住,原来昨天那伙车队的主人正在里面礼佛。

  元稹有心进去认识一下,小沙弥口口声声地跟他说不方便。

  旁敲侧击地打探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位寡居的夫人,带女儿回长安的路上听说最近蒲州有匪兵作乱,所以暂且在普救寺中躲避。

  元稹问起夫人的籍贯,竟然是自己的远房姨妈。他兴高采烈地想跟崔夫人攀上点关系,崔夫人却对这个穷书生没有半点好感,元稹讪讪而退。

  一天,乱兵包围了普救寺。崔氏大惊失色,眼下自己的家产全在寺庙中,如果被乱兵攻进来,不仅财物荡然无存,搞不好连性命都保不住。

  正当她六神无主的时候,元稹站出说道:“姨母不必担心,我和蒲州将领有些交情,我要是修书一封,他必然会带兵前来救援。”

  崔夫人千恩万谢,许诺元稹若是能请来援兵,便是他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将来必有厚报。

  元稹拿出自己的名帖连同书信一起交给寺院里的武僧翻墙出去求救,蒲州守将果然派来了援兵,崔家财产得到了保全。

  等乱兵退却后,崔夫人大摆酒宴答谢元稹的救命之恩。席间,唤出女儿崔莺莺向元稹致谢。崔莺莺年方二八,体态轻盈,一颦一笑都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元稹的魂都被勾了过去。

  酒宴分别后,崔小姐在元稹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茶不思饭不想,一颗心似乎被人偷走一样。

  元稹想跟她表露自己的心意,可崔小姐深居后院他根本找不到当面诉说的机会。相思之火把元稹慢慢地煎熬。

  崔小姐的丫鬟叫做红娘,机灵活泼。

  一天,忍受不住的元稹趁红娘出门的时候来到她面前,把自己的心意向她吐露了一番。

  红娘被吓坏了,慌慌张张地跑回了后院。元稹忐忑不安,为自己的莽撞深深自责。

  第二天,红娘悄悄来寻元稹。一见面便塞给他一张纸条。

  元稹打开一看,纸上录着一首小诗,纤秀的字体一看便知是女子所作:

  《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原来崔小姐在席间一见元稹便也芳心暗许,有心结识他却被高门大院所阻隔,本以为自己一腔心事就这样随时光消散了,没想到小红娘竟然带来了心上人的爱慕之意。

  于是,两人通过红娘传递情愫。终于情到浓时,私定了终身。

  当一轮明月高挂西厢的时候,崔莺莺在红娘的遮掩下偷偷溜进了元稹的书房。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与佳人幽会更像是梦一场。

  当元稹鼓起勇气向崔夫人求亲的时候,崔夫人嫌他一介白身、家里又没有产业,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

  受到打击的元稹决定参加朝廷大考,想要博个功名再迎娶崔小姐。

  临行前的晚上,崔小姐面色忧愁。想到平常元稹总让自己抚琴,却一次都没有做到。如今爱人就要离开,就以一首《霓裳羽衣曲》相送吧。

  手指抚弄琴弦,刚弹了两声,琴声呜咽不成曲调,崔小姐蓦然间心痛难抑无法继续演奏。

  元稹抬起头来,才发现崔莺莺早已泪流满面。她目光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扔下琴转身跑回了母亲的房间。

  第二年,元稹科举失利,留在京城继续备考。

  时光荏苒,山河阻绝。两人渐渐断绝了音信,元稹娶了别人为妻,崔小姐也穿上了别人送的嫁衣。

  许多年以后,元稹路过崔小姐住处,想以表兄的身份再见她一面,崔莺莺躲在内室里始终没有出来相见。临别的时候,别人把她写的一首诗送到了元稹面前:

  弃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是一生。

  为了纪念这段感情,元稹编撰了一篇名为《会真记》的传奇故事,故事中以张生自寓,称崔小姐有妲己、褒姒的娇媚,自己这样的普通人是没有资格与她携手一生的。

  会真,意思是与修真的仙子相会。也许在元稹看来,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就仿佛是与仙子相会的一场梦境。

  后来,元代的王实甫根据元稹的故事做了改编,创作了 一出《西厢记》,专门安排了张生功成名就后与崔莺莺幸福结合的甜蜜结局,终于是圆了元稹五百年前那场大梦。

  

image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稹离开了蒲州进京赶考,二十三岁的时候终于高中。

  因为他颇有才名,文章在长安城中很受欢迎。当时的长安市长韦夏卿也是他的粉丝。

  喜爱到什么程度呢?他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嫁给了元稹。

  韦夏卿看中了元稹的才华,元稹也没让他失望,最后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可他女儿韦丛就没有这么好命,眼看元稹仕途有了起色自己却撒手人寰,这应该是后来贵为宰相的韦夏卿没有预料到的。

  韦丛比元稹小四岁,从富贵人家下嫁给刚刚当了校书郎的元稹之后不仅毫无怨言,还用尽全力去体贴关心丈夫。

  元稹宴请好友时捉襟见肘,韦丛取出自己的陪嫁金钗帮他付了酒钱。发了俸禄两人算计着购置吃穿,家里没粮的时候挖野菜充饥也甘之如饴。

  同时期的文人顾况曾调侃元稹的好友白居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由此可想新落户到长安的元稹和韦丛生活该是有多么的窘迫。

  韦丛是可悲的,她遇到元稹时刚好是他生命中的低谷。

  韦丛又是幸福的,她陪伴着元稹度过了他生命中最灰暗的时刻,这些苦难都融入到元稹的生命中,映照在他的作品里,让他惦念了半生。

  元稹一生所作诗文,最为出名的,全部是关于韦丛的,最感人的,也都是悼念亡妻的那些。

  《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哀。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甜心洋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虽然你跟着我从未有过一天好日子,但那些清贫的日子才是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自你离开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有你在身边当成了一种习惯。那些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只要和你一起,便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三首诗,字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在悼亡诗词中可与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和纳兰性德的“当时只道是寻常”相提并论。

  

image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介绍完元稹的结发妻子韦丛,接下来要出场的就是元稹生命中最出名的一个女人,也是他这一生最为人诟病的一段感情。

  唐元和四年,清贫多年的元稹终于在仕途上发迹,与他相伴了七年的韦丛此时却已经病入膏肓。

  草长莺飞的时候,元稹接到了出使蜀地的任命。韦丛躺在病榻上,目送爱人离开,此时的她绝对没有想过这一面以后竟然是永诀。

  元稹到达蜀地后,经常听到周围人夸赞薛涛,渐渐地,他对这个女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艳名远播又才情过人,这样一位大美人对于多情的元稹来说,吸引力是无穷的。

  他写了一封信和薛涛相约在梓州相见,鬼使神差下,薛涛答应了元稹的邀请。

  世界上真的是有一见钟情这种感觉,仅仅一面,四十二岁的薛涛就被三十一岁的元稹深深吸引。

  两人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治国理念聊到民生艰辛。

  虽然相差十一岁,两个灵魂却都觉得遇到了刚好契合的另一半。汹涌热烈的爱火将两人渐渐吞没。

  在他们相处的三个月中,四十多岁的薛涛第一次品尝到了爱情的甜蜜,连完成的诗歌都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酸臭味:

  《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当元稹和薛涛在蜀地双宿双飞的时候,家中传来了韦丛离世的消息。对于韦丛,元稹虽然没有做到忠贞,但他一定是深爱着对方的,否则也不会留下一首首深情又刻骨铭心的诗作来悼念,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

  《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韦丛死后不久,元稹调离蜀地,从此与薛涛分隔两地。

  渐渐地,元稹消减了对薛涛的情感,偶尔想她的时候才会留下片言只语通过书信寄送到她的身边。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薛涛收到情郎的信笺,读着这些词句心中思绪纷飞,录了一首七言回赠。诗人之间的感情果然是纯粹又节省纸墨。

  《录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闲似好男儿。

  一个在诗中死命地夸赞对方姿态秀丽,文采飞扬;另一个把自己爱得卑微到尘埃里,片言只语诉尽了相思。也许薛涛在动情的那一刻就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元稹只是把她当成一个爱过的女人吧。

  

image


  江南地区有个流行女歌手名叫刘彩春,据说她嗓子婉转悠扬深受人们喜爱,所作歌曲在当时传唱度极高。

  在吴越一带,只要刘彩春的《曲》声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

  她和丈夫周季崇在越州演出时遇到了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的元稹,当时的元稹本来兴起了将薛涛接来浙东的想法。一见到刘彩春惊为天人,把薛涛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当场发挥自己的才华赋诗一首馈赠佳人。

  《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刘彩春当场就被撩动了心弦。

  据说后来元稹给了周季崇一笔钱将刘彩春纳为妾室,两人度过了很长一段热恋时间。

  七年后,元稹调回京城并迎娶了名门闺秀裴淑。可怜的刘彩春像是被他遗忘在角落里的明珠暗暗蒙尘。一年、两年,等不到爱人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大云寺二十韵

唐代 元稹

地胜宜台殿,山晴离垢氛。现身千佛国,护世四王军。
碧耀身楼瓦,赪飞半壁文。鹤林萦古道,雁塔没归云。
幡影中天飏,钟声下界闻。攀萝极峰顶,游目到江濆。
驯鸽闲依缀,调猿静守群。虎行风捷猎,龙睡气氛氲。
获稻禅衣卷,烧畬劫火焚。新英蜂采掇,荒草象耕耘。
钵付灵童洗,香教善女熏。果枝低罯罯,花雨泽雰雰。
示化维摩疾,降魔力士勋。听经神变见,说偈鸟纷纭。
上境光犹在,深谿暗不分。竹笼烟欲暝,松带日馀曛。
真谛成知别,迷心尚有云。多生沉五蕴,宿习乐三坟。
谕鹿车虽设,如蚕绪正棼。且将平等义,还奉圣明君。

看花

唐代 元稹

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
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遣昼

唐代 元稹

密竹有清阴,旷怀无尘滓。况乃秋日光,玲珑晓窗里。
旬休聊自适,今辰日高起。栉沐坐前轩,风轻镜如水。
开卷恣咏谣,望云闲徙倚。新菊媚鲜妍,短萍怜靃靡。
扫除田地静,摘掇园蔬美。幽玩惬诗流,空堂称居士。
客来伤寂寞,我念遗烦鄙。心迹两相忘,谁能验行止。

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

唐代 元稹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见乐天诗

唐代 元稹

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
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

松树

唐代 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