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之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昔日开玩笑设想的一些谁先走就怎样怎样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在了眼前。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为了怕睹物思人,我把你的衣服都布施送给别人了。虽然衣服已经快送完了,但你做衣裳的针线盒我还是舍不得打开。
“行看尽”,就是眼看快要完了。这两句太煽情了,令读者感同身受,催人泪下啊!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因为怀念你,爱屋及乌的我对你生前的婢仆也格外怜爱。我这段时间还经常梦到你,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怕你在下面受苦。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之后,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更是伤心啊!
要知道,那时候元稹的官已经做到监察御史,比之前的条件好多了,可出身富贵的韦氏却没能跟着他享什么福,而且他在成都出差期间还彻底出轨(肉体和灵魂都出,出得很彻底),和薛涛同居了三个月,想来元稹对此也多有歉意,所以才会有此句。
“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是元稹思念亡妻之语,想到以前贫贱时的旧事,处处都很伤心。“百事”是泛指以前的点滴往事,但现在则多被误读为,夫妻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天天吵架,呵呵,也算一种解释吧!
前面多次提到过薛涛,这里也顺便说几句。薛涛其实是个妓女,但可不是一般的妓女,她和当时很多大官、大文豪都有不寻常的关系,包括韦皋、武元衡、白居易、杜牧、张籍等,当然纠缠最深的还是元大人。由于文才过人,薛涛在文化史上名气超级大。成都有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为纪念她修的,望江楼里有一副对联,是光绪年间的四川总督刘秉章写的: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批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个评价非常高,认为薛涛完全有资格和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其影响可见一斑!
薛涛本是官宦之女,由于她父亲薛郧亏空钱粮,她受牵连被没入乐籍,成为官妓。当时的剑南节度使韦皋发现了这颗明珠,特别将她召到府中侍宴赋诗,薛涛即席赋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里又提到“巫山云雨”的典故,所以元稹那个巫山到底是不是说他老婆还两说,但他说是,我们权且就信他一回吧!呵呵。
湖南书法名家曾利平作品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居然破格向朝廷举荐她作“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元稹、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在薛涛众多恋人中,元稹应该是她爱得最深也伤害她最深的人。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现在绵阳一带)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一下就被这位小她十岁的“小弟弟”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征服。
人到中午的薛涛,爱情之火一经点燃,显得比少女还要炽烈。想见后第二天,她就天真地写下了《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这完全像情窦初开的少女写的,所以《诗经》里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个“说”其实是通假“脱”,是说男人陷入爱河,还犹可解脱,而女人一旦陷入爱河,就非常危险,不容易解脱了!果然,同居了三个月,薛涛的春梦就该醒了。人家元大人由于工作关系必须回洛阳,接下来就只能靠写信以解相思了。
开始一段时间,元稹还是“青鸾有信频频寄”,薛涛当然非常激动,两个著名诗人的过招都能挠到对方的痒处。薛涛为了方便写情诗,还改造了造纸工艺,发明了一种情诗定制彩色信笺,后世人称薛涛笺。薛涛造纸所用的那口井被后世称为“薛涛井”,整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依托这口“薛涛井”而打造出来的,所以薛涛在文化史上的名气也不是浪得的。
可是后来元稹慢慢开始疏远她了。原因很简单,元稹是个政治动物,他永远不会娶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妓女,去断送自己的政治前程的。可惜,薛涛开始没能认识到这点。薛涛毕竟也不是小女生了,看穿了逢场作戏分分合合的她,最终选择了以一袭灰色的道袍谢幕,坚守内心最后的那点洁净。
元稹后来还娶过两任老婆,可惜再也找不到当年韦氏那么既贤惠,又有背景的女人了,因此也只能是“曾经沧海”渴了凑合喝点水吧!
虽然后来元稹先是通过严绶攀附上了宦官崔潭峻,后又通过攀附宦官魏弘简成为了宰相,但朝中官员,对元稹急功近利、攀附权贵的行为多有非议。任命诏书颁布的时候,朝野里一片嘲笑之声,揭发、攻击他的人不绝于耳。
没过多久,元稹就成为宦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到一年就黯然下台了。
应该说元稹在官宦生涯的后期,还是在努力挽回自己不太光辉的政治形象的。在元稹生命中的最后10年里,他基本上被排斥在朝廷中枢之外,主要在浙江和湖北等地做地方官。在职权范围内,他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改革,比如改革税收制度、兴修水利等。但由于他的名声一向不好,他所做的事情依然得不到理解。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元稹这个人从来没有操守,做这些事情仍然是有所图。所以后来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当宰相,朝中依然人心不服,当不到一年就下台了。
应该说这次下台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从小便希望出人头地的他,当最好的机会降临之时,却发现根本无力把握。
下台仅仅一年之后,53岁的元稹就突发暴病身亡,结束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灰墨齋主人)
平生每相乃,不省两相知。况乃幽明隔,乃魂徒尔为。
情知乃无益,非乃见何期。今夕亦何夕,乃君相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帏。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君在或有托,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惊悲忽然寤,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心魂生次第,觉乃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百年永已诀,一乃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絷维。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极,此乃何由追。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