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诗写得再好也是一只政治动物!

元稹:诗写得再好也是一只政治动物!

  

  《遣悲怀》之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昔日开玩笑设想的一些谁先走就怎样怎样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在了眼前。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为了怕睹物思人,我把你的衣服都布施送给别人了。虽然衣服已经快送完了,但你做衣裳的针线盒我还是舍不得打开。

  “行看尽”,就是眼看快要完了。这两句太煽情了,令读者感同身受,催人泪下啊!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因为怀念你,爱屋及乌的我对你生前的婢仆也格外怜爱。我这段时间还经常梦到你,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怕你在下面受苦。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之后,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更是伤心啊!

  要知道,那时候元稹的官已经做到监察御史,比之前的条件好多了,可出身富贵的韦氏却没能跟着他享什么福,而且他在成都出差期间还彻底出轨(肉体和灵魂都出,出得很彻底),和薛涛同居了三个月,想来元稹对此也多有歉意,所以才会有此句。

  “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是元稹思念亡妻之语,想到以前贫贱时的旧事,处处都很伤心。“百事”是泛指以前的点滴往事,但现在则多被误读为,夫妻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天天吵架,呵呵,也算一种解释吧!

  前面多次提到过薛涛,这里也顺便说几句。薛涛其实是个妓女,但可不是一般的妓女,她和当时很多大官、大文豪都有不寻常的关系,包括韦皋、武元衡、白居易、杜牧、张籍等,当然纠缠最深的还是元大人。由于文才过人,薛涛在文化史上名气超级大。成都有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为纪念她修的,望江楼里有一副对联,是光绪年间的四川总督刘秉章写的: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批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个评价非常高,认为薛涛完全有资格和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其影响可见一斑!

  薛涛本是官宦之女,由于她父亲薛郧亏空钱粮,她受牵连被没入乐籍,成为官妓。当时的剑南节度使韦皋发现了这颗明珠,特别将她召到府中侍宴赋诗,薛涛即席赋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里又提到“巫山云雨”的典故,所以元稹那个巫山到底是不是说他老婆还两说,但他说是,我们权且就信他一回吧!呵呵。

  


  湖南书法名家曾利平作品

  韦皋看罢,拍案叫绝,居然破格向朝廷举荐她作“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元稹、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在薛涛众多恋人中,元稹应该是她爱得最深也伤害她最深的人。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现在绵阳一带)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一下就被这位小她十岁的“小弟弟”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征服。

  人到中午的薛涛,爱情之火一经点燃,显得比少女还要炽烈。想见后第二天,她就天真地写下了《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这完全像情窦初开的少女写的,所以《诗经》里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个“说”其实是通假“脱”,是说男人陷入爱河,还犹可解脱,而女人一旦陷入爱河,就非常危险,不容易解脱了!果然,同居了三个月,薛涛的春梦就该醒了。人家元大人由于工作关系必须回洛阳,接下来就只能靠写信以解相思了。

  开始一段时间,元稹还是“青鸾有信频频寄”,薛涛当然非常激动,两个著名诗人的过招都能挠到对方的痒处。薛涛为了方便写情诗,还改造了造纸工艺,发明了一种情诗定制彩色信笺,后世人称薛涛笺。薛涛造纸所用的那口井被后世称为“薛涛井”,整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依托这口“薛涛井”而打造出来的,所以薛涛在文化史上的名气也不是浪得的。

  可是后来元稹慢慢开始疏远她了。原因很简单,元稹是个政治动物,他永远不会娶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妓女,去断送自己的政治前程的。可惜,薛涛开始没能认识到这点。薛涛毕竟也不是小女生了,看穿了逢场作戏分分合合的她,最终选择了以一袭灰色的道袍谢幕,坚守内心最后的那点洁净。

  


  元稹后来还娶过两任老婆,可惜再也找不到当年韦氏那么既贤惠,又有背景的女人了,因此也只能是“曾经沧海”渴了凑合喝点水吧!

  虽然后来元稹先是通过严绶攀附上了宦官崔潭峻,后又通过攀附宦官魏弘简成为了宰相,但朝中官员,对元稹急功近利、攀附权贵的行为多有非议。任命诏书颁布的时候,朝野里一片嘲笑之声,揭发、攻击他的人不绝于耳。

  没过多久,元稹就成为宦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到一年就黯然下台了。

  应该说元稹在官宦生涯的后期,还是在努力挽回自己不太光辉的政治形象的。在元稹生命中的最后10年里,他基本上被排斥在朝廷中枢之外,主要在浙江和湖北等地做地方官。在职权范围内,他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改革,比如改革税收制度、兴修水利等。但由于他的名声一向不好,他所做的事情依然得不到理解。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元稹这个人从来没有操守,做这些事情仍然是有所图。所以后来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当宰相,朝中依然人心不服,当不到一年就下台了。

  应该说这次下台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从小便希望出人头地的他,当最好的机会降临之时,却发现根本无力把握。

  下台仅仅一年之后,53岁的元稹就突发暴病身亡,结束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灰墨齋主人)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各赋诗…不复撰成徒以四韵为识

唐代 元稹

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逾旬便隔生。会拟一来身塔下,
无便共绕寺廊行。紫毫飞札看犹湿,黄字新诗和未成。
纵使得如羊叔子,不闻兼记旧交情。

江陵三乃 其一

唐代 元稹

平生每相乃,不省两相知。况乃幽明隔,乃魂徒尔为。

情知乃无益,非乃见何期。今夕亦何夕,乃君相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帏。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君在或有托,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惊悲忽然寤,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心魂生次第,觉乃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百年永已诀,一乃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絷维。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极,此乃何由追。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春鸠

唐代 元稹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华之巫

唐代 元稹

有一人兮神之侧,庙森森兮神默默。神默默兮可奈何,
愿一见神兮何可得。女巫索我何所有,神之开闭予之手。
我能进若神之前,神不自言寄予口。尔欲见神安尔身,
买我神钱沽我酒。我家又有神之盘,尔进此盘神尔安。
此盘不进行路难,陆有摧车舟有澜。我闻此语长太息,
岂有神明欺正直。尔居大道谁南北,姿矫神言假神力。
假神力兮神未悟,行道之人不得度。我欲见神诛尔巫,
岂是因巫假神祜。尔巫,尔巫,尔独不闻乎。与其媚于奥,
不若媚于灶。使我倾心事尔巫,吾宁驱车守吾道。
尔巫尔巫且相保,吾民自有丘之祷。

景申秋八首

唐代 元稹

年年秋意绪,多向雨中生。渐欲烟火近,稍怜衣服轻。
咏诗欲处立,忆事夜深行。濩落寻常惯,凄凉别为情。
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啼儿冷秋簟,思妇问寒衣。
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良辰日夜去,渐与壮心违。
嗢嗢檐溜凝,丁丁窗雨繁。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强眠终不著,欲卧暗消魂。
瓶泻高檐雨,窗来激箭风。病憎灯火暗,寒觉薄帏空。
婢报樵苏竭,妻愁院落通。老夫慵计数,教想蔡城东。
风头难著枕,病眼厌看书。无酒销长夜,回灯照小馀。
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廊庙应多算,参差斡太虚。
经雨篱落坏,入秋田地荒。竹垂哀折节,莲败惜空房。
小片慈菇白,低丛柚子黄。眼前撩乱辈,无不是同乡。
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
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病苦十年后,连阴十日馀。人方教作鼠,天岂遣为鱼。
鲛绽酆城剑,虫凋鬼火书。出闻泥泞尽,何地不摧车。

酬刘猛见送

唐代 元稹

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养鸟恶羽翮,剪翮不待高。
非无剪伤者,物性难自逃。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
伊余狷然质,谬入多士朝。任气有愎戆,容身寡朋曹。
愚狂偶似直,静僻非敢骄。一为毫发忤,十载山川遥。
烁铁不在火,割肌不在刀。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六尺安敢主,方寸由自调。神剑土不蚀,异布火不燋。
虽无二物姿,庶欲效一毫。未能深蹙蹙,多谢相劳劳。
去去我移马,迟迟君过桥。云势正横壑,江流初满槽。
持此慰远道,此之为旧交。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