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温柔乡,英雄冢,人不风流枉少年

元稹—温柔乡,英雄冢,人不风流枉少年

  

image


  在大唐有这个一个男人,论才华他比不上李白、杜甫,但要说颜值,他绝对是榜上有名,还是很靠前的那种。

  那种帅据说空前绝后的,就连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女诗人都没能抵挡住,乖乖地拜倒在他的颜值下,做了一回颜值奴。

  除了女诗人,还有一个貌比王嫱,才比卓文君的女子也为他痴迷。

  甚至他做了渣男,女孩依旧惦记如初。

  就连大诗人白居易不顾世人翻白眼,公然表示如果自己是个女人,一定要嫁给他之类的话。

  他很渣,但从没否认他的才华。

  已经被用到了烂大街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他一生与白居易世称“元白”的双子星座之一,创“元和体”新诗风,打破了多项诗坛记录,即便是千年过了,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元和以后,诗章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

  他这一生得到了很多,失去的也很多。

  但他从不否认他喜欢温柔乡。

  即便是那是英雄冢,他也一头扎进去了,再也没走出来。

  他就是元稹。

  一个来自今属河南洛阳的读书人。

  元家算起来是豪门大户,认祖归宗的话应该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父母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放在北魏,那是妥妥的高富帅。

  稍微包装一下,就是下一个姑苏慕容。

  好在,元家没这个意思,什么王侯将相到头来还不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身份再高贵也抵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

  活着才是最实在,也是最有用的理想。

  这个最简单也是最务实的道理,母亲郑氏最先明白。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郑氏开始担负了元稹的家教工作。

  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小小年纪就因才学名动乡里。

  15岁那年,参加了人生的第一场考试,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考试,年纪也不大,考试经验上并不丰富,一番犹豫后,他选择了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

  过人的才学,一路畅通无阻。

  当年就实现两经擢第,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国家预备干部。

  及第之初的元稹因为没有门路,一直无官,闲居于京城。

  在这种闲散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停止学习,他虽然年轻,但心里明白,学习永远不会过时。

  一个人的才华再好,不学习也终究有枯竭的时候。

  为此,他系统的学习了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诗词水准立即提高了几个档次。

  这一学就是6年。

  6年后,21岁的元稹名声响彻整个京城,却始终未能步入仕途。

  日日混吃等死的日子始终不是他喜欢的,为此他去了蒲州谋取职务养家糊口。(今山西临猗县临晋镇)。

  在这里,他不但谋取了一个小官职,还见到了一个远方的表妹。

  18岁的年纪,魔鬼的身材,天使的面孔,一个让人见了就忍不住喜欢的女孩。

  年轻气盛的元稹一见就再也忘不掉。

  他总觉得这个妹妹似乎哪里见到过。

  这种初恋的感觉让他不顾一切的追了过去。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个表妹对他似乎并不热情,远远没有京城那些小迷妹的那种从眼里流露出来的疯狂。

  他想不通,自己人长得帅还有才,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还是个诗人,怎么就不能获得表妹的喜欢呢?

  为此,他苦思冥想了好几个晚上。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想明白了一切。

  这个美得一塌糊涂的表妹是一个重才华多过相貌的女该。

  再帅,没有内涵,终究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看明白了这一点,他笑了。

  才,他有的是。

  就这一天,他开始漏才了。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肉麻而又自然的情诗他一首一首的写,崔小姐那经得起这么撩啊。

  很快就沦陷了。

  二人频频幽会,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

  温柔乡的确温柔。

  但再温柔,也抵不过现实,没有功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终究会走向消亡。

  一个男人,一个担负家族荣耀的男人很清楚,再好的爱情也抵不过现实的一碗茶,一个香喷喷的馒头。

  他爱温柔乡,但他更需要千秋功业。

  他永远记得母亲传授他学业时的辛苦与期望,他忘不了八岁那年父亲临终时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元家从此靠你了!你要争气。”

  越是回忆,内心就越是渴望。

  越是渴望,越觉得功名的可贵。

  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拉过崔莺莺的小手拍了拍,艰难的说道:“莺莺呀,人得有梦想,但是光有梦想没有功名的爱情是不能长久的,我们得为将来打算?”

  “元哥哥,你打算怎么办?”崔莺莺依偎在元稹的怀里,轻声细语的问。

  “大丈夫当奋斗为科举。”元稹一脸豪迈的说道。

  看着元稹豪气纵横的脸,一脸崇拜点了点头道:“人家等你回来。”

  “我一定会回来的!”元稹有些感动的将崔莺莺拥在了怀里。

  第二天天亮,元稹再次赴京应试。

  临行前,他拉着一脸泪痕的崔莺莺说用最坚定地语气说道:“等我回来!”

  “我知道!”

  吻别了崔莺莺,元稹上路了。

  这是一次全国考试,千万才华男儿过独木桥。

  元稹有才不假,但还没有达到逢考必过的地步。

  这一年,他落榜了。

  巨大的失败,让他有些郁闷,正准备收拾行装返回蒲州重新再来。

  君子考试,十年不晚。

  此时的他无比的想念蒲州的温柔乡,那个温柔可人的人儿一定倚靠着大门

  仰望着他回去的小路。

  莺莺我回来了。

  “请问你是元稹么?”一个儒雅的老者这时走了进来,浑身散发的气度,

  让元稹生出这人不简单的感觉。

  他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道:“我是元稹。”

  老者哦了声,道:“总算找到你了!”

  “敢问老丈,你找我有什么事?”一脸雾水的元稹问。

  “这样的,我需要一个帮着看文章的人,我看你的文章很不错!”老者客气的说,顺便掏出了自己的名片递了过来。

  名片上白纸黑字写着——新任京兆尹韦夏卿。

  “你可愿意?”老者问道。

  “愿意!”元稹想都没想一口答应。

  “那明天就来上班吧?”老者很满意元稹的态度说完了各种要求就走了。

  得老者的认可,元稹得以经常出入韦家,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小自己4岁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韦丛。

  这是一个温婉的女子,看似柔弱,个性却十分的坚强。

  两人头一次见面,没有心跳让人冲动的感觉,但各自内心的平和,却让彼此心生些许好感。

  此后,他们经常见面,聊人生、说理想。

  渐渐的他们有些离不开彼此。

  准确的说,他们恋爱了。

  起先,元稹也觉得这样不好,脑子里还时时想起了崔莺莺,可渐渐的就不想了。

  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眼前的温柔乡就是眼前人,况且眼前人不光温柔,还自带平台。

  不久,他结婚了。(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

  这种夹杂着政治因素的婚姻,他以为婚后一定需要遭受白眼与嘲讽。

  但他发现,他想多了。

  韦丛是个很温柔的女子,且心甘情愿与其过苦日子。

  韦丛对他,真爱无疑!

  老天爷对我还真不错。

  婚姻的幸福美满,工作上也迎来了起色。

  得老丈人帮助,元稹可以无心无忧的读书准备科考。

  过人的才学加上精心准备,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

  不久,他的才学引起了宪宗的注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轨迹在缓慢进行。

  他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我娶的是崔莺莺,会有今天么,也许有,也许

  ……

  此时他三十一岁,正是男人最好的年华。

  他没想到这么快就停下自己的脚步,年轻人就该往前走。

  既然才学能给我带来更大的名声,更好的职位,那就往前再走两步,钱我没有,才华有的是。

  就在他继续想让事业再上一层楼时,厄运却悄悄找上了他。

  先是他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罪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他被外遣--分务东台。

  如果说这只是一种打压,只要心脏够大,还能承受。

  那么接下来的打击差点摧毁了他。

  陪伴了他7年的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

  韦丛之死,对他的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伤痛,他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四句浓缩了他一生对妻子的爱恋,看完没人不流泪的。

  

image


  大学问家陈寅恪就说:“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这是他人生最出名的诗,也因为这首诗,他渣男的名头才一点一点的被世人洗白。

  只可惜,温柔这东西,他总也忘不了。

  妻子去世不久,他去了四川。

  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叫薛涛的女子——一个出道即巅峰的女诗人。

  一个满脸写着沧桑的男人终究是迷人的。

  见多识广的薛涛本以为能躲过,可一番交往下来,立即沉迷了下去。

  她见到的第一天,就生出相见恨晚的感觉。

  此后,她放下了自己的高傲,为他磨墨捧砚,看他写诗作画。

  温柔的心,需要温柔来感动。

  他心动了。

  那天,他拿出了自己最强有力的武器——写诗。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我不会说话,这诗你应该看得明白,在我心中,你就是最好的,作我女朋友吧,我会对你负责的。

  我答应你!薛涛一脸迷恋的点头。

  在哪个风气最开放的时代,他们没有申请一切合法手续,就住在了一起。

  白天参加各种文学沙龙,晚上红袖添香。

  日子过得比蜜蜂还甜。

  这是元稹人生最难得快活的日子,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俗物的忙碌,一切都薛涛操持。

  他只需要用心办公就好。

  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并不长,仅一年的光景。

  他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被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刚开始的爱情,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就此画上了句号。

  对此,薛涛十分无奈。

  尽管她百般不舍,但他还是走了。可这里美好的回忆已经深深印在他的骨髓里,使得想忘,也难以忘怀。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写了一份信发了过去。

  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原来薛涛对他的思念一样的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在心头。

  一天,她喝了点酒,大哭了一场后,提笔写了一首诗。

  《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写完,她久久没有离去,她知道自己一辈子的情感已经宣泄完了,这辈子再不会在另一个男人身上得到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

  她虽有不甘,但没后悔。

  爱情爱了就爱了,用不着苦苦纠缠。

  沉吟了许久,她做了一个决定。

  在一个有阳光的早上,她脱下红色的长裙,换上一身灰色的道袍。

  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她心再无波澜。

  这一切,元稹知道,却始终没有阻止。

  难舍弃温柔乡的他,在这之后,又认识了一个叫刘采春的女艺人。

  为此,他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这是一个善于唱歌,且婉柔的女子。

  那份甜甜的笑容如早上的朝阳一样,很快温柔了他寂寞的心。

  他开始为她写诗。

  《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这首诗很快就火爆娱乐圈,刘采春直接从二线女星成为一线当红女艺人,

  出场费从一场500两涨到1000两。

  两人一个温柔,一个多情。

  一个有才,一个有歌。

  一个帅气,一个漂亮。最佳的组合。

  和所有组合一样,他们经过了先恋爱,后矛盾,最后分道扬镳的下场。

  一辈子很短,与爱情又很长。

  元稹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后又一次一次的寻找。

  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望着渐渐远去的身影,喃喃道:“温柔乡,英雄冢,人不风流枉少年……”

  生活需要温柔啊。

  

image


  说了这么多元稹的坏话,还是要公平的说两句,尽管在爱情上,元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丈夫、男朋友。

  但他绝对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他直言勇谏,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一生四次被贬,差不多都是为了老百姓仗义执言惹下的祸端。

  对此,他没有后悔。

  他的诗,虽不及白居易那么有深度和广度,但在民生疾苦上,他还是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他对待感情是真诚的,每一段感情都是认真的。

  否则,世上也没有才华横溢元稹,而是一个叫元稹的渣男了。

  公元(831年)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三。

  回望他的一生,也许就13个字最合适——温柔乡,英雄冢,人不风流枉少年

  下辈子,还能继续享受温柔么?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刘氏馆集隐客、归和、子元、及之、子蒙、晦之

唐代 元稹

湿垫缘竹径,寥落护岸冰。偶然沽市酒,不越四五升。
诗客爱时景,道人话升腾。笑言各有趣,悠哉古孙登。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

唐代 元稹

风水荆门阔,文章蜀地豪。眼青宾礼重,眉白众情高。
思勇曾吞笔,投虚惯用刀。词锋倚天剑,学海驾云涛。
南郡传纱帐,东方让锦袍。旋吟新乐府,便续古离骚。
雪岸犹封草,春江欲满槽。饯筵君置醴,随俗我餔糟。
莫叹巴三峡,休惊鬓二毛。流年等头过,人世各劳劳。

遣春十首 其三

唐代 元稹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阳城驿

唐代 元稹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偷。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尔,忠信先自修。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舟。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輈.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弊裘。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岂无司言者,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利柄扼其鞲。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叩阁仍叩头。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降官司成署,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訧.喉舌坐成木,鹰鹯化为鸠。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祠曹讳羊祜,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日月冥九幽。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囚。

遣行十首 其九

唐代 元稹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一七令·茶

唐代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