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曾经沧海的元稹,生命中三个女人到底爱谁

曾经沧海的元稹,生命中三个女人到底爱谁

  

image


  元稹认识薛涛的时候,他30岁,她41岁,有年龄差距,但这都不是问题,事实上是元稹追的薛涛。

  所以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好处在哪呢?

  比如追女生,不好意思开口吧,可以写诗:啊大海,你为什么这么多水。

  追上了手,要分手,还是写诗,元稹是唐朝相当出名的文学家,经过一千多年还能被记下来的,都是经典,比如这一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话是对女人说的,意思是认识你,和你谈恋爱,是一场灾难,因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办法爱上其他女人了。

  高!写的好!

  元稹的这首诗属于系列诗中的一部分,当时刚和薛涛分开,通过书信还保持着联系,但史书上明确记载,这些诗不是写给薛涛的,真正的主人是元稹的老婆,还有种说法,是写给他的初恋。

  看,社会对读书人多么包容。

  元稹对女人的吸引力,除了有才有貌,还有不一般的少年生活,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上进心。

  元这个姓,最早出现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草原的放牧文化撞上了中原的农耕文明,拓跋改姓元,半个世纪后北魏分裂,后来杨坚建国统一南北,直到唐朝,几百年过去了,元氏家族成了彻底的汉人。

  

image


  元稹的父亲叫元宽,是舒王府的大管家,这一届的舒王来头很大,是唯一能抢走太子之位的王子,唐代宗嫡长子李邈的儿子。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李邈去世,后来的德宗收养了李谊,大历十四年被册封为舒王。

  元稹的母亲姓郑,是元宽的小老婆。

  童年的元稹生活在一个有背景有靠山的家庭里,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是德宗上台后形势一下就紧张了起来,又是打仗又是兵变,连皇帝都搬了家。

  社会混乱的结果就是,元稹的父亲和叔叔在他八岁的时候死了,而唯一的伯伯在战场上失去了消息,原本豪气的元家忽然就青黄不接,到了领取社会救济金过日子的地步。

  经济困难,最常用的解决手段就是裁员,在一个家族里也是如此,作为小老婆,郑氏被扫地出门,带着元稹回到凤翔的娘家过日子。

  古代出嫁的女人再回娘家,被认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郑氏只能独自抚养元稹长大。

  单亲家庭,母亲的教育,对元稹日后的影响很大。

  白居易在见过元稹的母亲后说,她在颜值、妇德、母仪方面属于三高人群。

  特别说明一点,古代对女人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从一而终,相夫教子,即使丈夫去世也要独立抚养子女长大,这对女人来说很辛苦,实在顶不住了才选择再婚,但郑氏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贞洁女子,也是社会要求身为妇女的道德规范。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元稹15岁的成年仪式刚过完,就进京参加了明经科的考试,中举后留在了京城。

  总结一下元稹的少年经历:

  第一是贵族,虽然落魄了但底蕴还在,什么是底蕴,就是相信自己能成为大人物的底气;

  第二是母亲对他的影响,勤劳持家,有文化有学识,元稹少年的学习主要是由母亲负责;

  第三是渴望成功,元稹太需要出人头地了,为了这个目标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去村里借书去舅舅家请教,一切可以提升自己的方法他都想遍了。

  为什么他科举考的是最容易的科目,因为手头上能读到的,就是这些最基础的四书五经。

  后来能成为大文豪,是在进入家族藏书馆,从陈子昂和杜甫的诗书上学习起来的。

  这些经历决定了元稹想要娶的媳妇,只能是后来成为老婆的韦氏。

  

image


  韦氏的父亲是刑部员外郎韦夏卿,担任过岭南的行军司马,家族有影响力,本身又是朝廷命官,在朝廷里说的上话,能对元稹的仕途有帮助。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韦氏身上有元稹母亲的影子。

  两人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是五六年,元稹的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韦氏带着娘家送给她的丫鬟,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自己的男人。

  在韦氏死后,元稹有表达过当时过穷日子的心境: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韦氏突然得了重病,只有27岁就去世了,而这个时候正是元稹离别薛涛,回京述职的路上,连妻子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

  更糟的是,后来的历史学家怀疑,韦氏是因为产后大出血死的。

  元稹为了抵消心里的愧疚,一连写了八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在诗里,元稹提到了他妻子的名字,叫韦丛。

  对比韦丛,似乎和薛涛的感情,元稹显得更加的势利,他去找薛涛喝花酒,当然是因为薛涛名声在外,是所有文人骚客检验自己魅力的最好机会,另一方面薛涛在西川官场上的人脉,能更好的帮助元稹完成自己的任务。

  唐宪宗元和四年,元稹的官职是监察御史,负责对西川的巡查,有足够的时间和薛涛相处。

  当元稹与薛涛的接触越深入,交往的时间越久,忽然发现两人有太多的共同经历,同样是幼年丧父,同样不幸的童年,同样对文学的天赋,但是薛涛羡慕元稹,因为他是个男人,可以读书考取功名,而自己只能出卖色相。

  元稹是爱薛涛的,即使是分手还依然保持着联系,只是仕途对他的诱惑太大了,当得到来自朝廷的召回命令时,元稹毫不犹豫的赶回长安。

  如果上天会对元稹的不忠诚有什么惩罚的话,那就只能在他最在乎的仕途上下手了。

  

image


  在元稹从河南老家安葬完妻子,返回长安的途中遇到了大太监。

  大太监的名字叫仇士良,是从小陪在宪宗身边的玩伴。

  两人在靠近长安的华州驿馆相遇,都想要驿馆中最好的客房,元稹心情低落,平时看着太监就不爽,今天更没有心思忍气吞声,上来就对公公们冷嘲热讽。

  元稹是文人,擅长的是骂人,但太监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心理负担,骂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于是拿起马鞭就朝元稹打去。

  元稹被打的破了相,鼻子都流血了,最后告到了皇帝面前,结局却是超出元稹的预料,自己被贬到荆州江陵,做了五年参军。

  元和八年,政事堂内支持对淮西动武的宰相李吉甫忽然死了,宪宗为了获得政事堂宰相们的支持,把武元衡从西川调回长安,重新担任宰相。

  当时的朝廷内,反战情绪很高,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武元衡请求宪宗,重新启用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人。

  元和十年,这帮人还在返回京城的路上,武元衡就被刺杀了,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四人只能去更遥远的地方服役,元稹去的是四川通州,待了四年。

  这样的流放生活一直持续到元和十二年,淮西战役结束,裴度成为大功臣。

  裴度是武元衡一手提拔起来的,和元稹算是同一个门派,在裴度的帮助下,元稹从通州司马变成通州刺史,元和十三年公元819年重新返回长安。

  从妻子去世在路上遇到仇士良,到结束十年流放,元稹的职业生涯随着淮西战役的胜利,终于迎来了转机。

  在宪宗之后的穆宗朝,元稹官拜宰相,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晚年的元稹依旧奔波在功名的路上,他参与朝廷党派斗争,支持谁不支持谁,上书弹劾哪位同事。

  44岁的元稹在浙江的东部城市绍兴当了六年的刺史,返回长安后的公元831年,元稹死在了武昌。

  

image


  在元稹闭上眼睛的刹那,脑海中浮现的是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当时他在山西担任一个小县尉,因为节度使浑瑊的去世,山西爆发兵变。

  在乱世里元稹认识了他的初恋情人,小说《莺莺传》的女主角崔莺莺。

  崔莺莺是一户有钱人家的闺女,商人的女儿虽然衣食无忧,但社会地位连只能温饱的元稹都不如,乱世里崔莺莺的父亲被关进了大牢,因为是远房亲戚的关系,元稹搭救了他们。

  元稹年轻帅气有才华,无论是因为报恩还是正常恋爱,元稹和崔莺莺之间发生了爱情。

  只可惜商人不能带给元稹仕途上的进步,第二年元稹返回长安,参加了朝廷的吏部考试,和白居易一起得到了校书郎的职务,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元稹把她留在了小说里,而自己则化身成为始乱终弃的张生。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唐代 元稹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江陵三梦 其一

唐代 元稹

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明隔,梦魂徒尔为。

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今夕亦何夕,梦君相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帏。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君在或有托,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惊悲忽然寤,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心魂生次第,觉梦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百年永已诀,一梦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絷维。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极,此梦何由追。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

唐代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
隔林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分明。

日高睡

唐代 元稹

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

看花

唐代 元稹

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
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和乐天赠云寂僧

唐代 元稹

欲离烦恼三千界,不在禅门八万条。
心火自生还自灭,云师无路与君销。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