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唯梦闲人不梦君,十首元稹诗词魂颠倒!

唯梦闲人不梦君,十首元稹诗词魂颠倒!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一七令·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春晓》

  【唐】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酬乐天频梦微之》

  【唐】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写了上面这首和诗。

  


  《杏园(此后并校书郎已前诗)》

  【唐】元稹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

  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智度师二首》

  【唐】元稹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生春二十首 其十四

唐代 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人意中。晓妆虽近火,晴戏渐怜风。

暗入心情懒,先添酒思融。预知花好恶,偏在最深丛。

嘉陵水

唐代 元稹

尔是无心水,东流有恨无。我心无说处,也共尔何殊。

春别

唐代 元稹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
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崔徽歌 其四

唐代 元稹

舞态低迷误招拍。

华岳寺

唐代 元稹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双燕营巢始西别,
百花成子又东还。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
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

唐代 元稹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