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代大诗人元稹是西厢记中张生原型,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滥情的渣男

唐代大诗人元稹是西厢记中张生原型,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滥情的渣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在今天,也经常会被许多文艺青年引用。意思是“曾经经历过沧海,其他的水就不再能称之为水,曾经看到过巫山上的云,其他的云就不能称之为云了。仓促地从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那些迷人的花儿,其中的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那么美妙的你,还怎么再能对别人产生兴趣呢?”诗句情真意切,极言男女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和男女相爱的情感专一。表达自己对亡妻的真挚爱恋和不舍之情。

  

image

任谁见了这诗都要说一句“好个痴情的人儿!”可元稹当真是个痴心郎吗?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他的情史。


  

image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被欣赏他才华的太子少保韦夏卿收入门下。不仅如此,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师不顾家人反对,还进而将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了元稹。虽然这桩婚姻在当初带有相互利用的性质:韦夏卿坚信才华横溢的元稹会有大好前程,元稹则认为可以借助这桩婚姻出人头地。但或许是命中注定他们之间会有相遇,这对年轻夫妻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同甘共苦。后人记载说,天仙下凡一样的韦丛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还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无怨无悔地伴着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不幸的是,七年后,年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就因病去世。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就痛失爱妻,令诗人悲痛无比。在妻子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诗。而元稹的情感生活却并不如诗中所写真挚专一,而是相当混乱。

  

image


  元稹21岁时,经历了自己的初恋。与他相恋的少女就是后来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崔莺莺。当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官,和他的母系远亲崔莺莺一见钟情。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可在古代士农工商的阶级分类下,崔家是没有什么权势的。在仕途上帮不了元稹什么忙。因为唐代的举士制度规定,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离开莺莺,再次赴京应试。然后就娶了太子老师韦夏卿的小女韦丛。

  

image


  这段始乱终弃的感情折磨着元稹的良心,又让他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就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回顾初恋对他爱情生活所产生的挥之不去的巨大影响。他在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开篇中这样写道:“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张生游于蒲时,在军人骚乱抢掠中保护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亲,由此结识表妹崔莺莺。崔莺莺“垂鬟接黛,双脸销红”的美丽,“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妩媚让张生顿生爱慕。后来,在莺莺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莺莺私会西厢,初尝了云雨。自此之后,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入”,日日与张生私会。

  

image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认定《莺莺传》记叙了元稹的真实经历:“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莺莺传》后来还被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改编成了不朽的戏剧名作《西厢记》。

  元稹在他30岁的时候遇上了薛涛,上演了他一生中最负盛名的一场爱情。之前我们了解到元稹妻子去世时27岁,那时元稹31岁,这样算来,元稹跟薛涛之间,有点婚外情的意思。照今天看,活脱脱一出轨渣男,还装模作样地写哀悼诗,可他是装模作样吗?我觉得不是,他对每个恋人都是有感情的,至少都爱过,只是并不专一。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十岁的元稹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调查一桩公案。此前他早就听说成都有一位艳名远扬才女诗人薛涛。一到四川,元稹就自信地邀约薛涛。薛涛当然也知道对方如日中天的诗名和朝廷命官的来历。所以俩人一拍即合,迫不及待地约了会。

  果然,俩人一见面,薛涛当即为元稹的风流倜傥所倾倒,元稹也瞬间被薛涛的风雅美丽所征服。百分百的一对才子佳人啊,薛涛怎么可能不爱上他,怎么可能不爱上她一直在梦想中渴求的那种心心相印的爱情;而元稹也没法不对这么一个美好的女人动心,也没法不对真正的“沧海水”、“巫山云”动情。分手之后,关山远隔的俩人日日靠鸿雁传书寄托相思之苦。据说,薛涛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不适合随时随地给元稹写情诗,于是就直接动手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便于随身携带的窄笺,独创了别具一格的“薛涛笺”。爱情的力量有多伟大,女主都快成了蔡伦2.0。把满腹的相思,满腔的思念和满目的渴盼化作了“薛涛笺”上绵绵不绝的情诗,化作了“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的无奈与哀伤……最终由于两人年龄悬殊过大,更由于薛涛的军妓出身,四十二岁的薛涛还是未能抓住三十一岁的风流诗人。

  

image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元稹一贬江陵(今湖北荆州)。朋友李景俭看他孤身一人,无人照顾,将表妹安仙嫔嫁与他作侧室,促成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但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三年,元和九年秋,安仙嫔在江陵府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病逝。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十六岁的元稹再贬通州司马(今四川达州)。在上司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当于今省长)权德舆做媒关照下,续娶大家闺秀裴淑为妻。裴淑是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涪陵)刺史裴郧的女儿。裴郧到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权德舆处任职报到,欢迎宴会期间,和上次在川时遇见薛涛一样,元稹和裴淑也是一见钟情,顷刻倾心,并立即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婚姻。此后元稹以养病为名,在兴元府 “乐不思蜀”,直到他同裴淑的孩子元樊满了三个月后才动身返回通州。

  

image


  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三贬越州刺史(今浙江绍兴),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段浪漫情史——与江南著名女诗人、歌伎刘采春相识相恋。具有夜莺般嗓子,歌声能响遏行云的著名女诗人刘采春,当时在大江之南、吴越一带红极一时,只要刘采春她的歌声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作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风流诗人,元稹当然要一睹刘采春的风采。很快,在一次特意安排的宴会上,元稹目睹了刘采春的惊人风采。时年二十五岁、风姿妙曼的青春诗人立即勾起了元稹当年遇见薛涛时的惊艳。演唱会后,大诗人立即写了篇声情并茂的评论文章,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刘采春这个久经欢场的老手当然懂得投桃报李的潜规则,更何况面对一个心仪的男人,朝廷命官,于是想都不用想地便一头扎进了元稹的怀抱。后来,元稹花了一笔钱,从欢场买断了刘采春,纳其为妾,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直到他升官回京,才找理由抛下刘采春,独自离去。如同当年的薛涛一样,刘采春也看破红尘地离开伤心地越州。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元稹四贬武昌,任鄂州刺史。第二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后便在公馆去世,年仅五十三岁。好像只有在这一次短暂的贬谪中,他没有来得及演绎什么新的恋情。可是细细数来,大唐四大女诗人(刘采春、鱼玄机、薛涛、李冶)竟有两个中了他的招,给他冠以情圣称号倒也不为过。

  

image


  纵观元稹的风流史,结合他一生被贬的遭遇,或许能对他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有些理解。但下次读到“曾经沧海难为水”时,便是可知诗中所写,与现实确是大不一样,那种浪漫,忠心,或许只存在于元稹的诗里。

  关注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照亮人生,让文学滋润生活幸福一生!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予病瘴,乐煎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因有酬答

唐代 元稹

紫河变炼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金籍真人煎上合,
盐车病骥轭前惊。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
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舞腰

唐代 元稹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夜坐

唐代 元稹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古城楼影横空馆,
湿地虫声绕暗廊。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感事三首(此后并是学士时作)

唐代 元稹

为国谋羊舌,从来不为身。此心长自保,终不学张陈。
自笑心何劣,区区辨所冤。伯仁虽到死,终不向人言。
富贵年皆长,风尘旧转稀。白头方见绝,遥为一沾衣。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骠国乐

唐代 元稹

骠之乐器头象驼,音声不合十二和。促舞跳趫筋节硬,
繁辞变乱名字讹。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
俯地呼天终不会,曲成调变当如何。德宗深意在柔远,
笙镛不御停娇娥。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
古时陶尧作天子,逊遁亲听康衢歌。又遣遒人持木铎,
遍采讴谣天下过。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秦霸周衰古官废,
下堙上塞王道颇。共矜异俗同声教,不念齐民方荐瘥。
传称鱼鳖亦咸若,苟能效此诚足多。借如牛马未蒙泽,
岂在抱瓮滋鼋鼍。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是非倒置自古有,骠兮骠兮谁尔诃。

梦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刘猛)

唐代 元稹

梦上高高天,高高苍苍高不极。下视五岳块累累,
仰天依旧苍苍色。蹋云耸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日月之光不到此,
非暗非明烟塞塞。天悠地远身跨风,下无阶梯上无力。
来时畏有他人上,截断龙胡斩鹏翼。茫茫漫漫方自悲,
哭向青云椎素臆。哭声厌咽旁人恶,唤起惊悲泪飘露。
千惭万谢唤厌人,向使无君终不寤。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