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穷困而能立志,不学岂可为人

元稹:穷困而能立志,不学岂可为人

  家 训 原 文

  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元稹《诲侄等书》

  

  家 训 释 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古来诗文虽盛,但论其卓拔未有能超过唐朝一代者。唐朝盛世诗文气象为后世难以企及,终唐一代涌现出的名家也不知凡几。单论名气,元稹比之李白、杜甫等人或许稍有不及,但其诗作言辞虽简而情意甚哀,凄恻婉转别有一番意味。元稹与白居易同年登第,私交亦笃,又曾共同致力于倡导新乐府运动,因此并称“元白”。元稹幼时,家里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得以继续学习,15岁时便考中功名。不仅自己勤于好学,更写了《诲侄等书》一文训诫自己的子侄要以学习为头等大事,更不忘重立志而轻积财:

  不留财。说起不留财于后世子孙,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民族英雄林则徐书房里那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的对联。父母为子孙计长远是出自长辈的一片护犊之心,其情真切令人称赞,但如果出发点不够正确,反而会耽误子孙。不经历社会考验的人很难培养出自立的能力,对于财富的来之不易也难有感触。即使继承有诸多财富,非但不能于成事有益,反而会使其失去进取之心。元稹家族自祖上便“常恐置产怠子孙”,可谓远见,因此元稹诲侄一开始便告诫其要不忘祖训。

  志于学。元稹自幼家贫却勤学好问,其母亲也是一位深明事理的伟大母亲,不仅自己手抄书本供元稹学习,还经常指点儿子功课,因此才能以15岁之少龄荣登科第,而后进入官场,一路擢升,正是“书中自有粟千钟”的最佳说明。当此之时家族重新兴盛,元稹深恐家族子弟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因此言辞决绝地质问他们“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信奉学习乃人生追求上进的第一路径,绝不能因家境好坏、资质高下而有所动摇,这亦是元稹的切身体会。

  立志高。元稹少龄之时便考取功名,而后一路擢升官居宰相,可谓一人之下、富贵已极。但纵观他宦海一生,却有多次贬谪经历,仕途并不顺利,这是由于其一心兴利除弊而触怒他人,遭受排挤所致。为官期间元稹先后四次遭贬,处境一度凄凉,但他每次再度提拔之后仍不改初衷,“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可见其志向坚定。他以自己的这番心迹作为表露,也是为了教导侄子不要因贵而失志,人生于世便该立志于大义大是。

  不欢谑。越是繁华的地带就越是有诸多可供欢乐的场地,越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也就越有条件去享受种种旖旎乐趣。纨绔子弟的败家之道莫不由烟花柳巷之地、勾栏瓦舍之所开始,自古以来温柔乡不仅是败坏门庭的销金窟,更是腐化人心意志的销魂蚀骨之窟。元稹虽然在京城长大,交友广泛,更是朝廷重臣,但却从未涉足寻欢买醉的倡优之地,故作放荡无涯的恣意行止,可见其立身端正,安于本分。处于困顿可以考验底线,处于富贵则可见人本心,时时都应谨记圣人克己复礼之道。

  家 训 故 事

  元稹八岁之时父亲便去世,由于前母所生的几位兄长不甚待见,他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元稹等子女回到娘家,艰苦生活。即使如此,郑氏并没有因生活之困顿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并且循循善诱,十分讲求方式方法。

  对于子女所犯下的错误,郑氏一向以耐心为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劝其纠正,对于女儿、儿媳则是以严肃的态度来要求,告诫她们要事事谨慎,言行守矩。由于郑氏极为讲究原则,因此子孙对于她所说的话从来不敢有所违逆。

  由于郑氏教导有方,元稹兄弟姐妹等人从小到大都极为和睦,从来没有犯下什么大过。据元稹的邻居讲,元稹及其兄弟姐妹直至长大都不知家长责罚孩子所用的戒尺是为何物,由此可见郑氏确实是教导有方。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相和歌辞。董逃行

唐代 元稹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
人声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销骨尽烟火死,长安城中贼毛起。城门四走公卿士,
走劝刘虞作天子。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缝缀难成裁破易,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遣春十首 其三

唐代 元稹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诮卢戡与予数约游三寺戡独沈醉而不行

唐代 元稹

乘兴无羁束,闲行信马蹄。路幽穿竹远,野迥望云低。

素帚茅花乱,圆珠稻实齐。如何卢进士,空恋醉如泥。

感逝(浙东)

唐代 元稹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三声啼妇卧床上,
一寸断肠埋土中。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依次重用本韵)

唐代 元稹

梁王开佛庙,云构岁时遥。珠缀飞闲鸽,红泥落碎椒。
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古匣收遗施,行廊画本朝。
藏经沾雨烂,魔女捧花娇。亚树牵藤阁,横查压石桥。
竹荒新笋细,池浅小鱼跳。匠正琉璃瓦,僧锄芍药苗。
旋蒸茶嫩叶,偏把柳长条。便欲忘归路,方知隐易招。

遣春十首

唐代 元稹

晓月笼云影,莺声馀雾中。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
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
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空濛天色嫩,杳淼江面平。
百草短长出,众禽高下鸣。春阳各有分,予亦澹无情。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低迷笼树烟,明净当霞日。阳焰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雪鹭远近飞,渚牙浅深出。江流复浩荡,相为坐纡郁。
暄寒深浅春,红白前后花。颜色讵相让,生成良有涯。
梅芳勿自早,菊秀勿自赊。各将一时意,终年无再华。
高屋童稚少,春来归燕多。葺旧良易就,新院亦已罗。
俯怜雏化卵,仰愧鹏无窠。巢栋与巢幕,秋风俱奈何。
撩乱扑树蜂,摧残恋房蕊。风吹雨又频,安得繁于绮。
酒杯沉易过,世事纷何已。莫倚颜似花,君看岁如水。
绕郭高高冢,半是荆王墓。后嗣炽阳台,前贤甘荜路。
善恶徒自分,波流尽东注。胡然不饮酒,坐落桐花树。
花阴莎草长,藉莎闲自酌。坐看莺斗枝,轻花满尊杓。
葛巾竹稍挂,书卷琴上阁。沽酒过此生,狂歌眼前乐。
梨叶已成阴,柳条纷起絮。波绿紫屏风,螺红碧筹箸。
三杯面上热,万事心中去。我意风散云,何劳问行处。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