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一马,孤身,过仪陇

元稹:一马,孤身,过仪陇

  一位年近不惑的壮年男子

  身着一裳司马青衫、头戴黑色幞头

  骑着骏马路经新政县

  远处,漫天繁星倒影在嘉陵江面

  身边,飘落纷纷扬扬的白雪

  本是一番美丽夜景,但他却无心欣赏

  听着远方传来的鼓声不禁感叹:

  已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

  身在美景,他为何无心欣赏?

  他的心中想见的人又是谁?

  


  “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这是唐诗《新政县》的首联。读及此,是否有一种亲切感?新政县即今仪陇县新政镇,如今,嘉陵江依然从新政镇淌过。

  这首唐诗的作者正是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古名句的元稹。他为何会来仪陇县?为什么会写新政镇?2月17日,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世明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薄雾。

  通州司马驻足嘉陵江 睹物思人想念谁

  “在唐代,巴蜀土产文学家并不多,外籍游蜀的却不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世明说,他们中有的人是入蜀任职的,有的人是游乐的,也有不少人是来此避乱的。元稹两次入蜀,第一次时间较短,写有30多首诗,第二次入蜀在通州(今达州市)有4年,作诗百首以上,这些诗多写迁谪之感。

  公元815年,37岁的元稹奉诏回京,以为起用有望。但却突然被放逐任通州司马。“唐代的司马是低级职务,没有实权只领俸禄。”杨世明解释,当时京官一般被贬为司马,官员们不会跟他们交往,因为如果交往了,可能被人抓到把柄而被罢职。而且这些司马也有可能又会回到京城做官,所以只能敬而远之。当年元稹就是“一身骑马向通州”。

  初读元稹的《新政县》,记者脑中浮现一幅画面:一位年近不惑的壮年男子,身着一裳司马青衫、头戴黑色幞头,也许他还有唐代诗人的普遍爱好,在腰间系着一把宝剑。他骑着骏马路经新政县。远处,漫天繁星倒影在嘉陵江面;身边,飘落纷纷扬扬的白雪。本是一番美丽夜景,但他却无心欣赏,听着远方传来的鼓声不禁感叹:“已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

  身在美景,元稹为何无心欣赏?元稹心中想见的人又是谁?

  知交虽相隔遥远 诗作却唱和不断

  著有《唐诗史》和《巴蜀文学史》等书的杨世明,在两本书中都收录有元稹的生平事迹。他认为,元稹当时心中想见的人不是君王,也不是妻子,而是白居易。

  “白居易比元稹大7岁,两人是知交。”杨世明说,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因科举相识,两人在考试前曾共同切磋,后来同中书判拔萃科、同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两人从此成为至交好友。元稹第一次被贬时,是白居易为他连上三状据理申冤;白居易因直言进谏遭贬时,元稹闻讯“垂死病中惊坐起”。公元815年,元稹被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由于古时交通不便,两人只能以诗来往。翻看两人诗作可见一些诗作,他们俩虽各写其诗,却有一种“对话感”。“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元稹和白居易友谊深厚,政治见解和诗歌主张也相近,两人均敢于进谏针砭时弊,又有着相同的遭遇。“唐代的通州偏僻而荒凉,加上迁谪的苦闷,‘一身骑马向通州’的元稹在心理上很悲观,还写有《巴蛇》、《蛤蜂》、《蚊子》、《虻》这类诗,把当时的环境写得很可怕。”杨世明分析,元稹途经仪陇县新政镇时还不到40岁,又是有政治抱负的壮年人。但却被贬远离京师,他的心情是很苦闷的,一方面他虽遭权贵打击但无悔;一方面他又彷徨苦闷,萌生归隐念头。元稹的苦闷情绪需要发泄,他苦闷的话说给白居易是最合适的,因为两人在有生之年虽相隔遥远,却诗作唱和不断。

  历史成为过去 唐诗照耀古今

  杨世明分析,《新政县》是元稹任通州司马时,奉命前往阆州(今阆中市),途经新政县,因思念友人而作。元稹在阆州时,还作有一首《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这里的‘君’也是白居易。”杨世明告诉记者,他们唱和不断,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就曾提到当时就已“赠答诗仅百篇”,看诗“忽如会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记者从仪陇县档案局了解到,元稹诗句中描写的新政县“城”、“鼓”均已不可考证。记者从阆中市有关部门也了解到,目前阆中观音寺(即阆州开元寺)已无类似题字。

  曾经的一切,随岁月化作尘埃;曾经的苦闷,随时间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今天依然能通过唐诗与千年前的元稹“对话”,让我们感受到1000多年前的嘉陵江夜景,体会到这位宦游人的孤独,“情致曲尽,入人肝脾”。一脉相承的唐诗和汉字文化就是这么的神奇!他们的作品是中国人的通用基因,一点就通,哪怕是相隔遥远、极古穷今、素昧平生。

  新政县

  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

  已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

  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

  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

  嘉陵驿二首

  (一)

  嘉陵驿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声。

  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

  (二)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

  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人物简介

  


  元稹 (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其诗辞浅意哀,动人肺腑。元稹根据自己的感情生活原型写作《莺莺传》,由此发端的《西厢记》,成为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光彩照人的杰作,家喻户晓。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八月六日与僧如展、前松滋主簿韦戴同游碧涧寺…平声韵

唐代 元稹

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岩扉。穿廊玉涧喷红旭,
踊塔金轮拆翠微。草引风轻驯虎睡,洞驱云入毒龙归。
他生莫忘灵山别,满壁人名后会稀。

兔丝

唐代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看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沣西别乐天博载樊宗宪李景信两秀才…三月三十日相饯送

唐代 元稹

今朝相送自同游,酒语诗情替别愁。
忽到沣西总回去,一身骑马向通州。

遭风二十韵

唐代 元稹

洞庭瀰漫接天回,一点君山似措杯。暝色已笼秋竹树,
夕阳犹带旧楼台。湘南贾伴乘风信,夏口篙工厄溯洄。
后侣逢滩方拽zB,前宗到浦已眠桅。俄惊四面云屏合,
坐见千峰雪浪堆。罔象睢盱频逞怪,石尤翻动忽成灾。
胜凌岂但河宫溢,坱轧浑忧地轴摧。疑是阴兵致昏黑,
果闻灵鼓借喧豗.龙归窟穴深潭漩,蜃作波涛古岸颓。
水客暗游烧野火,枫人夜长吼春雷。浸淫沙市儿童乱,
汩没汀洲雁鹜哀。自叹生涯看转烛,更悲商旅哭沉财。
樯乌斗折头仓掉,水狗斜倾尾缆开。在昔讵惭横海志,
此时甘乏济川才。历阳旧事曾为鳖,鲧穴相传有化能。
闭目唯愁满空电,冥心真类不然灰。那知否极休征至,
渐觉宵分曙气催。怪族潜收湖黯湛,幽妖尽走日崔嵬。
紫衣将校临船问,白马君侯傍柳来。唤上驿亭还酩酊,
两行红袖拂樽罍。

杨子华画三首

唐代 元稹

杨画远于展,何言今在兹。依然古妆服,但感时节移。
念君一朝意,遗我千载思。子亦几时客,安能长苦悲。
皓腕卷红袖,锦鞲臂苍鹗。故人断弦心,稚齿从禽乐。
当年惜贵游,遗形寄丹雘.骨象或依稀,铅华已寥落。
似对古人民,无复昔城郭。子亦观病身,色空俱寂寞。
颠倒世人心,纷纷乏公是。真赏画不成,画赏真相似。
丹青各所尚,工拙何足恃。求此妄中精,嗟哉子华子。

游三寺回呈上府主严司空时因寻寺…故以诗自诮尔

唐代 元稹

谢公恣纵颠狂掾,触处闲行许自由。举板支颐对山色,
当筵吹帽落台头。贪缘稽首他方佛,无暇精心满县囚。
莫责寻常吐茵吏,书囊赤白报君侯。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诗人元稹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