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元稹,一生流连花丛,始乱终弃,辜负了多少红颜,估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枚妥妥的渣男,只不过这个渣男才貌双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它不仅孕育了辉煌的文明更成就了千年诗歌王国的高峰,那个时代的天空被一首首诗歌装点得星光灿烂,李白杜甫双峰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诗人们,似乎撑起了大唐风雅的半壁江山。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你是否曾经被这首情真意切的诗句撩拨了心弦?写下这首千古名句的诗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元稹。
元稹何许人也?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曾经官至监察御史、宰相,更兼风流倜傥,才情过人,即便放到今天,也足以堪当红颜杀手。他的诗辞浅意哀,扣人心扉,对唐代诗坛影响很大,但他数不尽的情史与道德上的缺陷直到今天,仍然为人诟病不已。
元稹的才情是无可厚非的,千百年来,也为他收割了无数的粉丝。
元稹和白居易是最好的朋友,共称元白。他们的诗风像一股强劲的疾风,吹遍了晚唐诗坛。元白二人一生中为彼此写下了数不尽的诗文唱和。
说来也怪,元稹一生辜负了太多的红颜,但只有对白居易这个知己,却是情深义重,至死不渝。这两个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知己,两个男人之间能有如此深情厚谊,实属难得,所以宋代诗人杨万里曾有诗云: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今天我们不说作为诗人与官员的元稹的才情与仕途,只想借着一个个走过他生命的女人,来看一看风流才子才情掩盖之下的本来面目。
他的一生,真的像他诗中所言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般的专一而深情吗?
真实的元稹,一生流连花丛,始乱终弃,辜负了多少红颜,估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枚妥妥的渣男,只不过这个渣男才貌双全。
有时候,笔下的锦绣文章并不能与作者真实的人品,划上等号。
遣悲怀之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是元稹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诗,曾被清人评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可见其在诗坛的地位。
这首诗是元稹写给第一任妻子韦丛的,韦丛是太子太保韦夏卿的女儿,生前深得元稹宠爱,死后又随着夫君无人可及的悼亡诗而留名千古。
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阶层,门第并不高贵,他入仕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京城结识了当时的太子少保韦夏卿,韦夏卿对元稹的才情深为赏识,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元稹。
这门亲事对于元稹,意义重大。在古代,要想出人头地,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是通过与世家联姻,所以对元稹来说,能够攀上韦夏卿这门亲事,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彼时的元稹只是一个小小的校书郎,官职很小,俸禄也不高。所幸妻子韦丛非常贤惠,从没有怨言。韦丛是韦夏卿的小女儿,元稹曾有诗写道:“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作为小女儿女婿,元稹夫妇深得岳父疼爱,实际上,也正是通过这次与高官的联姻,元稹借助岳父的力量,才渐渐走向了权力的中心。
在老丈人的不断运作之下,元稹官至监察御史。彼时,正是元稹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此贤妻,夫复何求?元稹或许也是这样想的,但他并不这样做的。
31岁那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中,在蜀中的秀水明山之间,与一个美女诗人,谱写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这个女子,可不是等闲之辈,如果你读过这首诗,就会知道她的美貌与才情,曾经令多少达官贵人推崇备至。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她就是唐朝著名的被称为“女校书”的美女诗人薛涛。据记载,薛涛年长元稹11岁,但爱情面前,年龄真的不是问题,何况薛涛姿容俏丽,风姿绰约,更兼文采飞扬,令时年31岁的元稹一见倾心。
他爱慕她绝妙的才情与美貌,她敬慕他的文采与儒雅,这份爱,或许更多的是对彼此才情的倾慕。遇到元稹,薛涛仿佛找到了心灵的知音,于是,在蜀中他们上演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一场姐弟恋。两人谈诗论政,情投意合。风流才子的款款深情暖暖地击中了薛涛寂寞已久的芳心,沉浸与爱河中的才女写下了:
《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在四川居住的半年时间,他们双宿双栖,宛若一对神仙眷侣。才女薛涛,像飞蛾扑火一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之中,那或许是薛涛最快乐的一段锦瑟年华。他们流连锦江,相伴蜀山,双宿双栖,浓情蜜意。
自古才子多风流,从来男儿多薄幸,即便是到了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的薛涛这里,亦无例外。
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女子,为情所伤,被情所负。女人,陷于爱情的时候,智商与情商都会直线下降,以至于,对眼前的那个男人,识别不清。因为爱他,所以愿意把他想象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样。
生活的真相常常残酷得颠覆掉所有美好的想象,元稹在结束了蜀中的公干之后,启程返京,浓情蜜意中的才子佳人在依依不舍中分别。
元稹许诺薛涛,返京后尽快接她团聚。望着心上人远去的背影,一代才女薛涛虽然有些怅然若失,但对美好爱情与未来的期盼还是让她满怀希望地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他带走了她深情的爱恋与希望。
劳燕分飞,两地相隔,他们寄情诗文,互诉衷肠,薛涛用桃红色的信笺书写了一首首缠绵悱恻的情诗,遥寄给远方的心上人,这就是薛涛笺的来历。
薛涛倾注笔墨: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元稹饱含深情: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陌上花开,流年暗度,元稹是渐行渐远渐无书。在望江楼畔苦苦守候的痴情女子,哪里知道,自己深情相许的情郎,其实就是一个渣男,薄情寡义,始乱终弃。
漫长的等待换来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她终于绝望地收起了情爱与希望,这绝望深深地刺痛了她千回百转的那颗心,薛涛从此彻底禁闭了心扉,脱下红裙换道袍,浣花溪畔度余生。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痴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辜负。蜀中女校书,即使才高八斗,风华绝代,却得不到平常女子所能拥有的幸福爱情与婚姻,只能说,自古才女情坎坷,从来红颜多薄命。
元稹远在蜀中与薛涛缠绵的时候,他的妻子韦丛正在家中生病。那个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风流才子,真实地诠释了渣男的本质,在深情厚意的结发妻子病重期间,还能与她人聊的火热?那一首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是发自内心的倾诉,还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如果是真情,也只能说元稹真的很滥情了。
对于薛涛,如果不是真爱她,为何要去撩拨?既然不想与她共结连理,何苦不断地给她希望与幻想,令她刻骨铭心地思念等待?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人品是怎样写出了那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篇?
后来的元稹就永远消失在了薛涛的世界里,因为他的身边从不缺乏红颜的身影。可叹一代才女薛涛,只不过为他的风流韵事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妻子韦丛去世后,元稹又与第二任妻子安仙嫔度过了几年漂泊的日子。元稹的命真的很硬,第二任妻子没有几年也撒手了人寰。
元和十年,在元稹被贬通州期间,他的第三任妻子斐淑走进了他生命。上辈子元稹一定是修了很大的福分,每一任妻子都是才情相当,贤惠温柔。这个斐淑勤劳善良,温柔贤德,更兼才女一枚,生活中还能与元稹诗文唱和,后半生元稹虽然颠沛流离,仕途坎坷,斐淑始终不离不弃,夫唱妇随。
写到这里,还有一个插曲。
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与薛涛分别后的元稹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在这里,他又与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刘彩春上演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婚外恋。刘彩春姿容俏丽,文采斐然,共同的兴趣使得两人顿觉相见恨晚。
元稹魅力无穷,硬是活生生拆散了有夫之妇刘彩春,刘彩春离开了丈夫投入了元稹的怀抱。只可惜,几年后,回到长安的元稹,再一次始乱终弃,把刘彩春永久地抛弃掉了。心灰意冷的刘彩春,自觉无颜面对夫君,投河自尽。
薛涛、刘彩春,不过是元稹猎艳生涯中两段佳话,可悲了这两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只能叹一句:红颜薄命古今同。
在元稹丰富的情史中,有贤淑的大家闺秀,才情出众的才女,还有一个就是元稹的初恋情人,不得不说。
这个初恋情人,不是别人,就是《西厢记》里有名的崔莺莺。
王实甫《西厢记》来源于元稹的自传体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而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自己,那或许是元稹最初的真爱。
在长安东边一座名叫普救寺的寺庙里,元稹遇到了花容月貌的少女崔莺莺,当即惊为天人,爱情,瞬间就击中了元稹的心房,如花美眷,近在眼前,他发挥自己的强项,写下了一首暗藏莺莺名字的诗托莺莺身边的侍女送给了她:
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漂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这首意境旖旎的诗,像一束阳光,惊动了崔莺莺寂寞的芳心。这个多情的才子,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寂寞春愁,她怎能不欢喜雀跃?于是,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爱情,自带魔力,常常令人不顾一切。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二人浓情蜜意,海誓山盟。遇到莺莺,我想应该是元稹的真爱。只是,当爱情与仕途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就做了爱情的叛徒。
真实的经历并非如《西厢记》的崔母无情棒打鸳鸯,实际上是元稹出于仕途考虑抛弃了初恋情人崔莺莺。
因为他在京城结识了名门望族太子太保韦夏卿,与高门的联姻对他来说,远比忠于爱情更为重要。出于对自己仕途晋升的考虑,诗人元稹在现实中非常理智,他或许也有过挣扎与不忍,但是那个可以望得到的前程,还是让他义无反顾地抛弃了爱情。
这段爱情里,元稹投入的应该也是真情,对莺莺还有一丝愧疚与遗憾,后来的元稹,也许是受到良心的谴责,或是对初恋情人难以忘怀,想再次求见莺莺,遭到了莺莺的严词拒绝,回京后,他心有不甘,于是以自己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莺莺传》,也就是《西厢记》的前身。
元稹写下了自己的初恋故事,借助文学作品为自己寻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元稹,他所选择的妻子,大都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三任妻子都是贤德温柔,才情可嘉,他需要妻子的家世来提升自己的仕途显达,即便他很爱莺莺或者后来的薛涛,也断不会选择与她们结婚,男人在婚姻的选择上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冷静与理智。
只有女人,陷于爱情的时候才会飞蛾扑火般的不顾一切,所以,从古至今,都是痴心女子负心汉,却少见痴心汉子负心女。
毫无疑问,元稹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散文和传奇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与成就。
但,一个人,无论他的才情多么高、能力多么大,如果在做人方面非常低劣,那么他的形象都会大打折扣的。
只能说,风流倜傥的大诗人元稹,满腹的的才情也掩盖不住他内在渣男的本质。
无论对于谁,人品永远是超越能力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