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元稹和李商隐,谁的爱情诗更胜一筹?

元稹和李商隐,谁的爱情诗更胜一筹?

  


  元稹和李商隐,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号称“元白”,李商隐和杜牧号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从诗词名气上来说不相上下。

  


  元稹诗词风格言简意赅,妍丽艳美,李商隐构思新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都是描写爱情的诗词名家。其中元稹的《离思》和李商隐的《无题》(多首)都是唐诗中最著名的爱情诗篇,那么,元李二人谁的爱情诗更胜一筹呢?

  


  元稹和李商隐生活的年代相近,元稹活跃于中唐时期,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卒于831年;李商隐生于大约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约卒于858年,为晚唐诗词成就最高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元李二人都是名族之后,元稹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父亲官至比部郎中(从五品上);李商隐和唐朝皇族同宗,奈何血脉已远,父亲官至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二人都是幼年丧父,元稹8岁丧父,所幸家族世代为官,家底殷实,可以专心攻读;李商隐9岁丧父,随母归乡,生活贫瘠,作为长子“佣书贩舂”,贴补家用。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贞元十九年(803年),24岁的元稹与大他8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在科举上可谓春风得意,然而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李商隐同样24岁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也是少有才名,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受到诸多器重,然而一生困顿不得志,只不过是任职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参军等小职位。

  


  元稹是中唐时期身居要职,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当属风云人物。而李商隐虽然官职卑微,却在诗词成就上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以至于白居易极为欣赏李商隐的文章,曾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唐才子传 卷七》)。从《唐诗三百首》收录情况来看,李商隐22首,排第四,元稹4首,而《离思》竟然没有收录,固然可能是蘅塘退士有所偏好,也许是遗漏所致,然而,其实和元稹的人品有很大的关系。

  


  贞元十五年(799年),21岁的元稹寓居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西归京城应制科试,中举后弃之不顾,攀附高门,娶东都洛阳留守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这则轶事成为后世《西厢记》的蓝本,只不过事实和戏曲结果截然相反。这要是在宋代有可能会被狗头铡伺候,然而唐代对男女之事相对开放包容,因此不了了之。

  


  婚后元稹夫妻和睦,韦丛“懿淑有闻”,7年生5子1女,元和四年(809年)在27岁时病逝,为此,元稹写下著名的《离思五首》和《遣悲怀三首》,以悼念亡妻,其中《遣悲怀三首》其二的名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广为传颂,被录入《唐诗三百首》,《离思其四》更为著名: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仅从诗词来讲,《离思》其四堪为元稹代表作,也是古代描写爱情诗的脍炙人口的佳作之一。元稹用一往情深的笔触,抒发自己对心爱妻子的爱恋及怀念,感人肺腑。因为曾经的爱恋,以后再也不会遇上,即便是面对再美貌女子也懒得去看,一般源自修道一般源自爱人,表现的忠贞不移,十分令人感动。

  


  然而,事实上,元稹并非如此,在韦丛尚未去世当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川蜀,便同当时号称“唐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营妓薛涛打的水深火热。不久元稹得罪当地权贵,很快被调离四川,二人情书不断,元稹的《寄赠薛涛》有:“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之叹。大概薛涛的营妓身份以及比元稹大11岁的缘故吧,这段恋情也成了镜花水月。

  


  韦丛去世后不到一年,元稹纳友人李景俭的表妹为侧室,不过三年也去世,元稹同样满怀深情的写文纪念。元和十一年(816年),元稹迎娶山西河东望族裴氏家族的裴淑为继妻,裴淑为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郧的之女。按说元稹应该就此收心,然而浪子的旧性复发,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元稹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时,遇到了江南歌女诗人刘采春,迅速迸发火花,曾有《赠刘采春》诗,用“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来形容刘采春的美貌。

  


  元稹不但风流多情,而且还嫉贤妒能,心机颇深,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受令狐楚器重举荐,结果元稹时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生怕令狐楚实力增强,皇帝询问张祜才能,元稹来了一句“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于是张祜从此一生布衣,不再求仕,然而一生诗词成就远远高于元稹。

  


  后世对元稹评价也多为贬低,《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然以稹素无检操,人情不厌服。”予以评价总结,因此元稹在宰相位子上还没坐热就因为和裴度发生矛盾,被双双罢相。元稹临去世前,生怕别人贬低自己,于是请挚友白居易撰写墓志铭,替自己褒扬,为此元家给了润笔费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中记载了此事:“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於予。”,最后白居易不好推脱,只好捐给香山寺。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去世前请李商隐给自己撰写墓志铭,可以看出李商隐在白居易心中的地位。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李商隐。李商隐因为令狐楚父子的影响力才得中举,后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青睐,将女儿王氏嫁给了他,然而李商隐从此便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王茂元和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李商隐身处夹缝之中,最后双方都排挤李商隐,因此一生不得志,抑郁寡欢,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然而,李商隐和王氏伉俪情深,感情笃实,著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便是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思念。结婚不到12年,王氏病故,李商隐的悼亡追忆之作,如《正月崇让宅》、《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无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泪写成,令人不忍卒读。

  


  李商隐一生写了大量的的爱情诗,部分诗歌(无题诗)隐晦迷离,难以索解,被誉为“西昆体”,各种解释和附会千百年来源源不绝。以笔者来看,其中不少只是纯粹描写爱情的优美诗句,如果肆意攀附,只会误入歧途,我们就只欣赏其缠绵悱恻魂牵梦绕的凄婉之歌,其他就不必过于追求了。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定僧

唐代 元稹

落魄闲行不著家,遍寻春寺赏年华。
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

哭女樊

唐代 元稹

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巴猿不賸鸣。
应是一声肠断去,不容啼到第三声。

赋得春雪映早梅

唐代 元稹

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积素枝逾密,真花节暗催。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悟禅三首寄胡果

唐代 元稹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
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
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
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
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春游晋祠水,晴上霍山岑。
问法僧当偈,还丹客赠金。莫惊头欲白,禅观老弥深。

看花

唐代 元稹

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
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大觜乌

唐代 元稹

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
饮啄食廉俭,音响亦柔雌。百巢同一树,栖宿不复疑。
得食先反哺,一身常苦羸。缘知五常性,翻被众禽欺。
其一觜大者,攫搏性贪痴。有力强如鹘,有爪利如锥。
音声甚eT嗗,潜通妖怪词。受日馀光庇,终天无死期。
翱翔富人屋,栖息屋前枝。巫言此乌至,财产日丰宜。
主人一心惑,诱引不知疲。转见乌来集,自言家转孳。
白鹤门外养,花鹰架上维。专听乌喜怒,信受若神龟。
举家同此意,弹射不复施。往往清池侧,却令鹓鹭随。
群乌饱粱肉,毛羽色泽滋。远近恣所往,贪残无不为。
巢禽攫雏卵,厩马啄疮痍。渗沥脂膏尽,凤凰那得知。
主人一朝病,争向屋檐窥。呦鷕呼群鵩,翩翻集怪鸱。
主人偏养者,啸聚最奔驰。夜半仍惊噪,鸺鶹逐老狸。
主人病心怯,灯火夜深移。左右虽无语,奄然皆泪垂。
平明天出日,阴魅走参差。乌来屋檐上,又惑主人儿。
儿即富家业,玩好方爱奇。占募能言鸟,置者许高赀。
陇树巢鹦鹉,言语好光仪。美人倾心献,雕笼身自持。
求者临轩坐,置在白玉墀。先问鸟中苦,便言乌若斯。
众乌齐搏铄,翠羽几离披。远掷千馀里,美人情亦衰。
举家惩此患,事乌逾昔时。向言池上鹭,啄肉寝其皮。
夜漏天终晓,阴云风定吹。况尔乌何者,数极不知危。
会结弥天网,尽取一无遗。常令阿阁上,宛宛宿长离。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10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