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儿子,你遗传了老爸的智商,咋就没遗传老爸的情商?

王安石:儿子,你遗传了老爸的智商,咋就没遗传老爸的情商?

  


  王雱[pāng],字元泽,生于公元1044年,抚州临川人。

  北宋名相王安石长子,与叔父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为“临川三王”。

  王雱自幼聪慧机敏,擅长写诗文,父亲王安石对他寄予了厚望。

  王雱小时候就异常聪慧,《梦溪笔谈》记载:王雱几岁的时候,家中来了一位客人,指着关在笼子里的一头鹿和一头獐子,问小王雱:“你知道哪一头是鹿,哪一头是獐子?”

  鹿和獐子长得很相似,王雱也不认识,可是他还是思考了一会儿说:獐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子!”

  这话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脑筋急转弯,客人大为惊奇,不禁拍案叫绝。

  王雱二十岁的时候,就创作了“数万言”的作品,留有《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新经诗义》、《王元泽尔雅》、《老子训传》、《南华真经新传》、《佛书义解》等著作。

  王安石曾写诗夸赞儿子的才华:“斯文实有奇,天岂偶生材。”

  


  1067年,二十三岁的王雱考中进士,最初任职旌德县尉,在邓绾、曾布等大臣的引荐之下,宋神宗召王雱进京,历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等官职。

  王雱后来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却因病辞官没有赴任,病情越来越严重,每况愈下。

  王雱年经轻轻为何就病入膏肓了呢?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宋史》记载:王雱敏感而脆弱,“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

  后因无法应对官场的尔虞我诈,精神受到刺激而疯疯癫癫。

  熙宁二年(1069年)夏,王安石设立了新法的执行机构——条例司,以太子中允程颢为重要的幕僚。

  某一日,王安石约程颢在家中商议变法事宜。

  王雱光着脚丫子,披散着头发,手中拿着女人戴的帽子走了过来。

  王雱很没礼貌地问父亲:“你们在谈论什么?

  ”王安石回答说:“施行新法屡屡遭到一些人的阻扰,我们正商议如何应对呢。”

  王雱傲慢地坐了下来,大大咧咧说:“砍了韩琦、富弼的脑袋就好办多了!”

  王安石很不满地看了儿子一眼说:“此言差矣!”

  程颢板着面孔说:“正在和你父亲商议国事,你没有资格参与,请立即退下!”王雱只好悻悻离去。

  王雱没地方发泄无名之火,常常向新婚妻子庞氏大发脾气。

  


  《东轩笔录》记载:王雱婚后一年多,妻子庞氏生了一个儿子,王雱发现儿子长得不像自己,竟然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折腾死了。

  王安石知道儿媳庞氏没有过错,怕儿媳名誉受损,于是“择婿而嫁之”,给儿媳找个夫婿改嫁了。

  熙宁九年(1076年),王雱病逝,年仅三十三岁,朝廷追赠临川伯。

  王雱无子,过继叔叔王安礼的孙子王棣为子嗣。

  俗话说: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王安石把太多精力用在了变法革新上,以至于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王雱人生的失败,做为父亲的王安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临津

宋代 王安石

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
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新田诗

宋代 王安石

离离新田,其下流水。
孰知其初,灌莽千里。
其南背江,其北逾淮。
父抱子扶,十百其来。
其来仆仆,镘我新屋。
赵侯劬之,作者不饥。
岁仍大熟,饱及鸡鹜。
僦船与车,四鄙出谷。
今游者处,昔止者流。
维昔牧我,不如今侯。
侯来适野,不有观者。
税于水滨,问我鳏寡。
侯其归矣,三岁于兹。
谁能止侯,我往求之。

咏谷

宋代 王安石

可怜台上谷,转目已阴繁。
不解诗人意,何为乐彼园。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宋代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江宁夹口二首 其一

宋代 王安石

钟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孙君挽辞

宋代 王安石

丧车上新垄,哀挽转空山。
名与碑长在,魂随帛暂迁。
无儿漫黄卷,有母亦朱颜。
俛仰平生事,相看一梦间。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