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柳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公元978年,李煜死了。

  这位“生不逢时”的词帝,带着“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家仇国难,命赴黄泉。

  六年后,柳宜的第三子出生,取名柳永。正是这位柳永,接过李煜的大旗,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

  柳永,原名柳三变,在家族排行第七,江湖人称“柳七”,柳七是天才,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十岁能文,十三岁能诗,十七岁能词,轻轻松松甩同龄孩子几十条街。

  他名“三变”是《论语》中君子行为的标准:远望庄严可畏,接近时温和可亲,说话时严厉不苟。

  按这标准,柳七是谦谦君子的楷模,他长相俊美,风姿飘逸,言谈举止彬彬有礼。

  此时的柳七并不知,所有的命运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公元1002年,宋咸平五年,福建崇安。

  柳七18岁,背起行囊从老家出发,前往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他相信在那里,自己可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柳七出钱塘,经苏州,览杭州,游扬州,饱览山河秀美。在杭州,如诗如画的美景深深打动了少年柳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一阙《望海潮》词,迅速让少年柳七名满天下。

  相传一百多年后,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顿时惊掉了下巴。他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美的地方,即使有,也应该由他独享。于是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悍然投鞭渡江、挥师南下。

  因为一首词引发的战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

  苏杭扬三地,丰饶富庶,商贾云集,青楼酒肆林立,是闻名天下的销金窟。

  因词填得好,翩翩少年柳七成为曲坊青楼歌妓竞相结交的对象。而他的词作,也因美人们传唱,红遍大街小巷。

  就这样,柳七偎红倚翠,醉倒在烟雨江南的温柔乡,一醉就是六年。

  六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公元1008年,24岁的柳七结束流浪,到达帝都汴梁。进到帝都后,他发现自己的词作已在京城广为传唱。

  因声名远扬,再加上精心备考,柳七相信自己定能“魁甲登高第”,然而,在1009年的黄金榜上,柳七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愤懑的他写下《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虽满腹牢骚,出离愤怒,但柳七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会有蟾宫折桂的那一天。

  公元1024年,天圣二年,第四次参加科考,柳七终于中榜,名单很快呈送给了最大Boss宋仁宗赵祯。

  仁宗皇帝,与唐太宗和康熙大帝,被后人称为华夏最好的三位帝王。

  仁宗皇帝看到柳七名字后,想到后宫都在偷偷哼唱这货的淫词艳曲,不禁大为恼火。

  他重重地把“柳三变”从榜单上划去,然后奋力批下十个大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至此,柳七的仕途间接被判无期,无奈,40岁的他只好绝望地修改了个性签名:奉旨填词柳三变。

  然后,他惨然大笑,转身走进烟花巷陌。

  他不知道,转身的刹那,他已经开启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时代。

  


  3

  官场放逐了柳七,柳七也放逐了官场。他彻底心灰意冷,将自己置身于灯红酒绿的青楼歌肆。

  在大宋,狎妓冶游,是整个社会极为流行的风尚。当时艺妓产业极其发达,曲坊青楼歌妓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落魄文人,无不流连花丛,乐此不疲。

  尽管如此,青楼女子的地位却十分卑微低下。她们就像开在路边的野花,默默承受世俗的无情踩踏。

  只有柳七,做到了与众不同,石破天惊。

  他倾尽真心,成为那些青楼女子的贴心知己,他甘愿拿起笔,为她们写下赞美话语,他用心去爱,平等去爱,写出直击她们内心最深处的词。

  这些绝美倾情的文字,经她们传唱,散落在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怀才不遇的柳七,在青楼酒肆,终于涅槃浴火重生,他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在大宋,他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王牌填词天皇巨匠。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只是,他写的虽是烟花寂寞,又何尝不是在写苦苦挣扎的自己。

  距仕途之路渐行渐远,柳七决定离开汴京这个伤心都市。

  临别之际,青楼知己虫娘前来相送,两人依依不舍,泪洒长亭,萧瑟秋风中,柳七泪眼朦胧地写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风,秋雨,愁煞离别之人。此去一别,山高水长,与卿何日还能相见?

  一阕悱恻缠绵的《雨霖铃》,划破长空,传唱千年,经久不衰。

  出汴京后,柳七顺水路南下,以填词为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漂泊太久,两鬓微霜、身心疲惫,他开始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岁月蹉跎,人生苍老,他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故乡,是再也到达不了的远方;往事,只能在内心最深处珍藏。

  一阕传诵千古的《八声甘州》,道尽天下游子羁旅天涯的无限哀愁。

  


  5

  命运往往会不经意间开些玩笑,公元1034年,50岁的柳七终于换来了他想要的“浮名”。

  只是,昔日的鲜衣怒马少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沧桑老者。但骨子里,他仍是那个初心未改的追梦人。

  虽担任芝麻大小官职,可他为官清廉,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民办事。在每个职位上,他都做出了很好的政绩,故一直被称为“名宦”。

  然而,无论如何努力,他最终只做到了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公元1053年,柳七于悄然无息中离世,传奇就此谢幕。

  柳七去世后,青楼女子谢玉英以妻子的身份作主丧,昔日红颜知己以陈师师为主,集资钱财,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柳七出殡那天,满城歌妓无人不到,遍地缟素,哀声震天。

  参加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而返。

  柳永的墓地设在乐游原,墓碑刻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之墓。

  从此,每到清明,众歌妓都来柳坟凭吊,如此竟然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名曰“吊柳会”。

  一直持续到宋高宗南渡之后“吊柳会”才宣告结束。对于这种千年不遇的情景,后人有诗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人这一生,应当如何度过?当然是按照自己所喜爱的方式,度过一生。

  纵观柳永的一生:

  他才华横溢,却遭遇种种不公;

  他放浪形骸,却始终善良真诚;

  他离经叛道,为主流社会所不容;

  他是白衣卿相,是百姓心中的无冕之王……

  他悄无声息地来过,轰轰烈烈地奋斗过,在那个薄情的世界里,他活出了最纯真的自我。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迎春乐(林钟商)

宋代 柳永

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开解。
良夜永、牵情无计奈。锦被里、余香犹在。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蝶恋花·凤栖梧

宋代 柳永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静。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凤归云

宋代 柳永

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玉楼春(五之二·大石调)

宋代 柳永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鹓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宣清(林钟商)

宋代 柳永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甚时重恁。

少年游(十之九·林钟商)

宋代 柳永

日高花榭懒梳头。无语倚妆楼。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
王孙走马长楸陌,贪迷恋、少年游。似恁疏狂,费人拘管,争似不风流。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