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人生浮沉,烟花巷陌

柳永:人生浮沉,烟花巷陌

  柳永:人生浮沉,烟花巷陌

  一首声情双绘的《雨霖铃》,一句低吟忧伤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那个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男子,望着即将惜别的恋人,心中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柳永,那位屹立于婉约词派高峰的才子,以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首首真挚的词,让后世众人为之泣泪。读罢他的词句,我心中被莫名的东西所触碰,产生了好奇,想知道这位才华绝代的词人究竟有怎样的一生。

  柳永,虽不是出生于皇亲国戚和权臣之家,也算是官家子弟。所以小的时候,生活应该还不错,也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他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也称柳七。

  虽然有才,可他第一次进京赶考,以失败而终。宋仁宗比较在意儒雅,很反感浮华艳丽的文章。然而当时柳三变,擅长作那些香艳的词曲,还颇有名气。在第一次科考失败后,柳永心里自不是滋味,遂抱怨般的作了一首《鹤冲天》。后来再次科考的时候,本已中式,但由于那首《鹤冲天》远名在外,传到了宋仁宗耳里。词里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惹恼了仁宗,在临近放榜的时候,仁宗因此特意让柳永落榜,还气愤地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就因为这样的原因,柳三变再次落榜,古人云:“谨言慎行”还是有一定道理。其实柳永当时还没有视功名为浮云的心境,不过是在失利之后发发牢骚,或许他若是没有名声远播,也不会因为写词而落榜,可毕竟是才华横溢的柳三变。

  经过了那件事后,柳三变也许从哪里知道了落榜原因,就把名字改做了柳永,终于在景佑元年当上了屯田员外郎,虽只是一个六品小官,但总算是做官了。

  之前说仁宗很讨厌柳永那首《鹤冲天》,但其实,当时柳永做新乐府,天下的人都喜欢咏唱。那些词传到了宫廷之中,宋仁宗看了后十分喜欢,每次宴会的时候都叫侍从演奏它们。柳永知道后,就专门做了一首叫《醉蓬莱》的词,不幸地是,这首词又激怒了仁宗,柳永的仕途也就完了至于那首《醉蓬莱》是为何惹怒仁宗,因篇幅问题略去,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看)

  词里的柳永说功名为浮名,但被免官后的柳永依然没有打消从政的念头。于是他找到了晏殊,对,就是那个写了“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的词人晏殊。

  当时柳永想请晏殊帮忙改放其他的官。晏殊就问他:“贤俊做曲子么?”柳永回到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听后说道:“殊虽做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永听后只好离开了。可见晏殊表面虽然称柳永为“贤俊”,实际有些看不起柳永当时写的那些词。不得不感叹官场上的“客套”话。柳永被罢官后,自嘲称为“奉旨填词”,从此更是流连于烟花巷陌之中

  需要说明一下,古代的所谓青楼女子和如今的类似场的女子是有比较大区别的。简单点说,那时的女子虽也卖身,但也有卖艺的。从这点来说,当时的一些妓女是比较有才华的。柳永时常流连教坊中,深得烟花女子的喜爱。一方面,柳永很有才华,做的曲子深受女子喜欢。另一方面,柳永也不像一般的客人那样,他很是同情那些女子,对他们也没有偏见。

  若你问,柳永到底和青楼女子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相信你看了便能深深体会到柳永受欢迎的程度。或许,某些人还羡慕不已呐。

  一般人,和青楼女人逢场做戏也就完了。可柳永却多情,一如他的词曲。《雨霖铃》也就是和恋人的分别之作。至于那位恋人具体是谁,根据我已有的资料并没有查阅到,但应该也是一位青楼女子。那首词写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叫,大概就是农历七月,被称为孟秋。长亭让人联想到了送别。可舟上的船夫催着上船了,而此时的人却依然恋恋不舍。悲秋时节遇分离,心中的感受恐怕也只有柳永自己知道了。又是一位多情之人,分别后只好借酒来暂时忘却内心的离愁,酒醒何处又有什么关系,佳人已不能伴君,君纵有千种风情,又能与何人诉说呢?

  与柳永相恋,有名字记录的一位叫谢玉英。此女是宋仁宗时期的京城名妓,十分喜欢唱柳永的词。柳永见谢玉英时,在她的房中发现了自己的词集。而且这个词集是谢玉英自己亲手用小楷抄录的。长得漂亮,还喜欢自己的词,柳永自然对谢玉英产生了爱意,而谢玉英更是为了柳永闭门谢客,两人过得十分甜蜜。

  后来柳永还写下了《尉迟怀》: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上阙写出了佳人的美貌,下阙描写了与佳人的甜蜜生活。从这首词,可读出柳永当时满满的幸福。

  只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匆匆,柳永要去余杭上任,不得不和谢玉英分别。临别前,柳永给谢玉英写下了那首《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奈的分别总是让柳永心绪万千,酒似乎成了他那时最好的选择,即便终究是强颜欢笑,索然无味。而谢玉英也立下誓言说,就算柳永走了,也不接客,她要等自己的恋人回来。

  柳永这一去就是三年。期间,谢玉英却并没有按照誓言,还是做回了曾经的烟花女子。也许,她是听说了柳永在余杭任上依旧风流,对他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失去了信心;也许,她也逃不过众人的那句“青楼女子多薄情”;亦或许,她是有其他迫不得已的苦衷。

  三年后,柳永回京,便急切地去寻谢玉英。然而,等待他的是目睹心爱之人在其他人怀里的事实。纵柳永多情,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是醋意大发。他走了,临走前在墙上作词一首,还说:“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知道柳永回来又走了后,对于自己违背誓言的事非常后悔。据说她卖掉了自己的一些家当,四处去找柳永,最终在京城名妓陈师师家中寻得爱郎。再次与昔日恋人相见的柳永,在听了谢玉英的解释后,两人重归于好,又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只是柳永后来被罢官,嘴上说是“奉旨填词”,实则相当落魄。柳永死后,还是谢玉英和陈师师等京城名妓一起出钱将他安葬。也就是世人所称“群妓合金葬柳七”。在此期间,谢玉英感于往日深情,戴了重孝。京城的很多妓女也来为柳永守丧,一时间半城哀愁。

  一代词人柳永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多少有些令人唏嘘感叹。风流一生,才华一世,化作尘土,可他的词却代代相传,永垂不朽。

  后记

  柳永在词上的造诣,得到了大家的公认。他能够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古代的时候,词是有曲调的,所以可以唱出来。而柳永不仅会填词,还会谱曲,可谓一个精通音律的人才。他的那首《八声甘州》,苏轼曾赞:“不减唐人高处。”俞文豹在《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和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大文豪苏轼把自己的词和柳永的词作比较。试想,若是不觉得柳永的词好,可能会将之与自己的作品比较吗?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苏轼对柳永的评价很高。

  后来,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 中评柳词 “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国学大师王国维称柳永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并在《人间词话未刊手稿》里写道:“若屯田(柳永)之《八声甘州》......格调千古,不能以常词论也。”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那些从古代书籍中记录的故事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了出来。鉴于手边的资料有限,不严谨之处必然存在,还请见谅。另外,我在最后把故事的部分原文以附记的形式给出,有兴趣的可以参看。(标号对应于上面文段后的标号)

  附记:

  [1]此段故事来自于《能改斋漫录》: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2]此段故事来自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

  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官达后宫......(仁宗)投之于地,自此不复擢用。

  [3]宋代张瞬名的《画墁录》记载了这件事。

  [4]此故事可在《古今小说》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查看

  [5]《鹤冲天》全词如下: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瑞鹧鸪(二之一·南吕调)

宋代 柳永

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巧。绮罗丛里,独逞讴吟。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嘹亮处,回厌弦管低沈。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玉楼春 其一

宋代 柳永

昭华夜醮连清曙。金殿霓旌笼瑞雾。九枝擎烛灿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缕。

香罗荐地延真驭。万乘凝旒听秘语。卜年无用考灵龟,从此乾坤齐历数。

引驾行

宋代 柳永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是。

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

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

宋代 柳永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尾犯·夜雨滴空阶

宋代 柳永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萧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玉蝴蝶 其四

宋代 柳永

误入平康小巷,画檐深处,珠箔微褰。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

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亸、浓染春烟。忆情牵。粉墙曾恁,窥宋三年。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