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我在宋朝做自媒体

柳永:我在宋朝做自媒体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一个中年男人第三次落榜了。

  他是柳永。

  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大都已经有了出头之日。

  比他小两岁的范仲淹,已经做了好几年兴化县令,而且靠着一款爆文《岳阳楼记》扬名天下。这一年他和好朋友滕子京(也就是《岳阳楼记》里的那位)率领民工四万余人,主持海堤的修复工程;小鲜肉晏殊,从小就被誉为天才少年,早在十几年前就被破格录取,这时已经做到了从四品的大官;最气人的,是他的长兄柳三复,他从小不好好学习,一有时间就去踢足球,成绩远远不如他,竟和高俅一样的命好,靠着精湛的球技升了官。

  在那个无法入睡的晚上,他蜷曲在被窝里,轻轻地哼起了一首流行歌曲,想起了之前写了一篇文章《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那时候,他青春年少,无法无天,满肚子的才华,浑身的刺,才可以说出这句话:功名算个屁呀。

  可恰恰是因为这首爆红网络的词,让他成为了当时的严打对象,他被拉入了政治的黑名单:柳永小人,永不叙用。

  好在这是开明的宋朝,放到其他朝代,就不是拉黑和封号那么简单了。

  他的眼睛湿润了。

  在当时,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就像那句话,错了的,躺下,回家;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

  百无一用是书生。柳永碰了一鼻子灰,这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回家复习三年,继续死磕;第二条,结束北漂生涯,和大多数落魄文人一样,转向肯收留自己的那一隅山水。

  他偏偏选择了第三条路,扎到市民堆里,卖词为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创业。

  离开汴梁的那天,是个秋天。一无所有的中年人孤注一掷,开始了自主创业的道路。由于创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他的心境是很凄凉的。

  他写给女朋友的信里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要知道,这时正值北宋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大量资本主义萌芽,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崛起,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

  自百家争鸣后,内容创业赢来了第二个春天。

  虽说是误打误撞,柳永似乎是很懂品牌运营,他为自己的账号起了一个炫酷无比的名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六神磊磊说过,字数超过五个字的账号名称,是个失败的创意。但,这不妨碍好内容会有市场。

  他第一篇文章《雨霖铃》立马就火了,自此以后不可收拾。

  “奉旨填词的柳三变”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赏和接广告。据叶嘉莹在《古典诗词讲演集》里透露,当时的歌妓如得到柳永为她们包装策划,立马身价十倍,所以很多人不惜以重金约稿,以求填词。

  这就是KOL效应。

  柳三变不仅诗词的功力深厚,他写软文也是一把好手。他把形容词用出花来,在歌词中巧妙地植入广告,最著名的莫过于他四首《木兰花》——

  心娘:“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木兰花》)

  佳娘:“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

  酥娘:“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木兰花》)

  虫虫:“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木兰花》)

  这是当时的四大文艺女青年。写完这些,还有人拖各种关系找他合作,柳永不得已又写下以下几篇:

  秀香:“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昼夜乐》)

  英英:“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柳腰轻》)

  瑶卿:“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凤衔杯》)

  火爆程度,一时无两。作为一个自媒体账号,“奉旨填词柳三变”无疑是很出色的。

  他的粉丝群体,上到宫中达官贵人,下到河边洗衣服的家庭主妇。他写的《倾杯乐》这首曲子,曾在宫中传唱一时。而且,用户的留存率出奇的高,几乎就没有取关人数。远在西夏、大理、辽国的文艺青年们,都自发地向自己的亲戚好友推荐这个账号。

  有句现成的话,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在1035年,同时代的两大天才终于碰面了。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那是多么幸运。比如说,杜甫与李白的那次见面,被誉为“太阳与月亮走碰了头”(闻一多语),流芳百世。但,这次见面只有一个词可以用来描述,那就是尴尬。

  一个是苦熬了十多年始终不得志的自媒体人,一个是十八岁起就平步青云万众瞩目的政坛巨星。

  这时的柳永终于有了正式的编制,一个小公务员,但是不被重用。于是柳永前来拜见晏殊,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和他“互粉”、“互推”。

  气氛诡异。沉默无言。十分钟后,看报纸的晏殊终于开口了:“你也写曲子吗?”

  在这句暗藏杀机的话面前,过于聪明的柳永立马反问道:“你不是也写曲子吗”

  两个写诗的人可以加个微信,那么两个写词的人呢?

  晏殊的回答很直接: “我虽然也写,但是我不写流行歌曲啊。”

  我不知道柳永是怎么回答的。后人记载那次会面的结局是,“柳遂退”。

  自媒体人是不属于“士”这个阶层的,说到底,他是一个文化商人。宋词俱乐部里面,范仲淹晏殊是一个朋友圈的,后来陆续来了欧阳修和王安石,他们把柳永挡在了俱乐部的大门之外。

  因为文人自古以来,就有股傲娇劲儿:往来无白丁。虽然柳永这个自媒体账号坐拥粉丝千万,但内容通俗,属邪门歪道,上不了台面,是不被主流媒体认可的。

  好在,历史最终还给了柳永一个公正的评价: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有人做了个统计,在《诗经》《唐五代词》《全宋词》和《宋诗钞》里数万首诗词中,使用“狂”字频率最高的人,不是苏轼,不是辛弃疾,而是柳永。更奇怪的是,他曾公开声明,自己的偶像,不是清新俊逸的李白,而是刚出道就长着一副五十多岁的脸孔的杜甫。

  柳永的矛盾之处就在于此。

  他是官二代,既不屑于仕宦生涯,又有兼济天下理想;入酒肆勾栏风流成性,偏偏又是痴情种子的命。他身上乖戾、懒散、轻狂、无知的一面,在万万人之下;他的无双才情、仁人之心,又似在万万人之上。

  1039年,柳永在浙江当一个小公务员。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晒盐的场景,这个饱经风霜的媒体人,热血涌上心头,写下了一篇纪实报道《海的儿女们靠什么谋生?》(《煮海歌》):

  盐碱地种不出桑树和五谷,女不能织布男不能耕地。

  落潮时一部分海水留在岸上,海的儿女们去深山砍柴煮盐。

  山路崎岖,有豺狼虎豹,他们早起晚归,别无谋生手段。

  海的儿女把盐卖入官府,只能拿到很少的钱,还不够还高利贷。

  他的读者们很震惊,纷纷留言,你居然是这样的柳永。

  柳永变了吗?

  五十多岁的柳永,锐气被打磨干净,只剩下了一个赤子之心。在底层生活,他会想起了杜甫的草堂和那间豪华的大房子,长叹一声:我的心愿是,罢免重税,皇帝和宰相以仁治国以及,世界和平。

  杜甫和柳永,这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那瞬间影像重合。杜甫是那种过于现实的人,而柳永是过于理想的人,但归根到底,他们都是过于理想的人。或许是因为过于理想,他们都被时代抛弃了。他们像一把锥子,抓在手里嫌结实,放在口袋里又扎人,无处安放,只有被抛弃。

  可是对于柳永他们来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官职,也比

  要好很多。

  他去世的时候,依旧是个小公务员。煌煌《宋史》上,没有这个小公务员的那一页。

  在柳永参与的四次高考里,据官方记载,考上的总共有916人,皆是人中龙凤。在九百多人里面,有的位极人臣显赫一时,有的不务正业碌碌无为。历史终究还是把绝大部分人遗忘了,可是柳永作为一个自媒体人,被我们记住了。

  我想,在某个夜里,他会拿着“文以载道”的标尺,去衡量自己文章的价值,陷入困惑当中——我写的那些艳词,离这个国家很远,但离人民很近,离庙堂很远,但离市井很近,这个方向是不是对的?

  没人告诉他。他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困惑,忠于自己的内心,并且一直写下去。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祭天神·欢笑筵歌席轻抛[身单]

宋代 柳永

欢笑筵歌席轻抛[身单]。背孤城、几舍烟村停画舸。更
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
。被连绵宿酒醺醺,愁无那。寂寞拥、重衾卧。

又闻得、行客扁舟过。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念
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
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

玉女摇仙佩·佳人

宋代 柳永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关。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双关 一作:双美)

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宋代 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棚。春睡厌
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
韶光过了。

望远行(仙吕调)

宋代 柳永

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
幽雅。乘兴最宜访戴,泛小棹、越溪潇洒。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宋代 柳永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少年游(十之五·林钟商)

宋代 柳永

淡黄衫子郁金裙。长忆个人人。文谈间雅,歌喉清丽,举措人精神。
当初为倚深深宠,无个事、爱娇嗔。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