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特色的念白,是《八声甘州》这一折中,王君安以老生苍老、沙哑的声腔表现晚年的柳永,并通过延长字词间的停顿,表现老年柳永气力的不足。由此看来,《柳永》的念白在辅助声腔的同时协助表现柳永的矛盾心理,发挥着双重作用,这也是王君安在尹派念白基础上的一些创造,可以称得上是王君安的代表。
在《少年游》一折,王君安增加了小丑的身段。在给虫娘讲故事时,唱到“可是洞宾刚就座,汉钟离、蓝采和捷足又登”时,王君安手提衣襟,半蹲着往前走,并在唱“登”字时左腿小腿抬起,翻向左边,脚底正对右膝,右腿站立,右手手提衣襟,面朝观众,一个有趣诙谐的柳永立刻呈现在观众面前。由此看来,《柳永》的老生和丑行做工,与尹派的潇洒身段相结合,将一个丰富鲜活的角色呈现在舞台上,这突破了王君安以往的翩翩佳公子形象,可以说是王君安的代表。
每一个折子,都用柳词命名,通过一个小故事,侧面表现柳永的性格及其对其人生选择的影响。巧的是,这六个折子,似乎和王君安的人生经历相吻合。因此,通过王君安的演绎,一个鲜活、真实的柳永完美地呈现在了舞台上,也让人在舞台上的柳永身上看到了王君安的影子。
君安塑造的柳永情真意切,饱含深意,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感触。
《柳永》一出需静心细品的戏,王君安这些年的艺术上的所有展现。尹派的精品。
观点二君安成就了《柳永》,君安好评和人气远超《柳永》1
由于编剧的选取角度如此,加之设置的矛盾过于牵强,简单,加之越剧种本身的剧种特色所制,越剧《柳永》中呈现的只能是醉眠烟花柳巷中、靠女人活着善写浅吟低唱、投献之词的那个词人,而柳永怀有的古代仕大夫那种才华横溢、报国无门、极度矛盾的情结在女人怀中消解了!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是淡淡然、不思家、只愿醉卧温柔乡的才子!如果把其词拿掉,冠上任何一个古代才子的名号,均无不可。
柳永这样一个新编原创“非主流”男主角,对演员演技的要求更高,演他的谄媚,得让观众理解,产生同理心;演他的高才,得让观众信服,得有个风流名士的“把式”;演他的痛苦,更是要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他的痛苦,不是说演员自己痛苦得泪流满面就行。这些需要演员不断的琢磨,表演里得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而王都是“大动作”,没有“小动作”。因此柳永这个人物,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又在表演上显得空洞了些。希望王君安再深入人物,多多研究,正因为这个人物不对戏路,可能是提升演技的一个极好机会。
情节选择缺乏说服力,错认太守,鹤冲天得罪皇上,这两折给人的感觉是”柳永运气太差“,而不是——自身性格与主流社会的不融合,无法达到主创所期待的效果。
白马还是演干干净净心无杂质的传统型小生比较好,申贵升、梁玉书都很nice。
并不认为,柳永是很成功的剧本!尤其是最后的一段总结性的唱词,本来这样的唱词应该是要向成为经典唱词冲刺的,可是,有多少戏迷能记得唱了些什么?编剧要表现的柳永的潦倒,不羁,落魄,这其实也不符合君安,君安应该是温婉的谦谦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