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请别叫我“肾斗士”

柳永:请别叫我“肾斗士”

  

  男的在仕途上丧魂落魄,女的在青楼苟且偷生,在最黯淡最冰冷的人生中,他们相遇并互相取暖。

  情和性的关系,你们搞懂了吗?别再叫我肾斗士。

  公元1007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北宋都城汴梁。

  刚入初冬,就下了一场大雪,是时候全城供卵了。

  集中了上千赶考读书人的微信群“我要当状元”,每天都热闹非凡。

  有的考生喜欢上传家乡的照片,美得不要不要的;有的人在群里求复习资料和往年真题;有的富二代,一天到晚发红包;更多人由于备考的压力太大,习惯性潜水。

  夜已深,大家正准备上床睡觉,忽然手机“叮”地一声,一个叫孟移的来自杭州的考生上传了一首作品,名为《题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人辩认说,这好像是一个福建才子的诗。

  来自山西的土豪赵白石说,他更喜欢的是下面这首《双声子·晚天萧索》。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轮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好词啊,好词,”随着一阵叹服之声,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啪啪啪,啪啪啪”。

  各种点赞的表情一个接一个。

  “弱弱问一句,谁能把这个才子拉到群里来?”一个70多岁的老考生恳求道。

  “听说他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找到,”另一个考生接话说。

  那个晚上,很多人失眠了。

  他们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何时才能写出这样牛逼的诗词”?

  难道我们天生只能是吃瓜群众?

  


  失眠的不止这群考生,还有大内深宫一个叫赵恒的人。

  他的身份是北宋最高领导人、第三任CEO,庙号宋真宗。

  其它方面他真不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对文学是真爱(宋朝皇帝的文学细胞,一直秒杀其它朝代皇帝)。

  我们每天都要去的厕所,被认为是中国文人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一天早上,赵恒正在厕所看书,忽发灵感,随手写了一句诗,从此就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圭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他当时失眠的原因是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经济下行,消费低迷;边境,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这段时间一直在滋扰。

  这个傍晚,他正在审看大宋日报记者采访的报告文学《王者如何荣耀——宋真宗同志二三事》。

  “这记者的脑袋被驴踢了吧?写的什么鬼玩意儿!”还没看完,他就狠狠地将书稿摔在地上。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皇帝,在文字上总是有要求的,有洁僻的。

  “最近江湖上有什么好的作品么?”他问一旁的掌灯太监李不白。

  “有的,皇上!”李不白清了清嗓子,念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给力,这是谁写的!”还没听完这首《望海潮》,真宗忽然像打了一剂强心针,他那著名的大眼睛似乎又变大了一号。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正跟一个天才作家同时代——以上三首词的作者,都来自柳永。

  一个自小在武夷山区长大的孩子。

  


  那一年的柳永,只有23岁。

  他出生于宦官世家,哦不,官宦世家。他的爹地柳宜以前是南唐的纪委干部,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又做了北宋的公务员。

  由于父亲辗转雷泽、费县、濮州等地任职,柳永得以随行,走南闯北。

  他符合一个文艺青年的所有特征:对文字敏感,没事就挎个相机四处转悠,喜欢撩各类女青年。

  17岁,他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首词,主题是热情讴歌家乡,《我爱武夷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像其它年轻人一样,他贪恋城市的繁华和欢娱,当他经过苏州和杭州的时候,再也抬不动腿,从20岁到25岁,他在那里流连了整整5年。

  令宋真宗赞叹不已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就创作于那几年。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已,比如,欣赏一个人,他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否则就是害了他。

  苏轼就是一个被捧杀的受害者,他本身才华盖世、光芒四射,仁宗还乐不可支地对他进行加持,为他打call,在长微博里他炫耀说,为子孙选了个好宰相,当天跟帖就达数十万条。

  苏轼太火了,火得令天下读书人嫉妒,所有人都想在他身上踩一脚。

  柳永的命运依然与宫廷相关。

  真宗虽然爱柳词,但业余爱好是一回事,严肃的工作是另一回事。他明确要求朝廷考官,“属辞浮糜”者,一律不得录取。

  仁宗是真宗的第六个儿子,在继承大统之前,他喜欢柳永的作品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喝酒的时候,他一定要选一首柳永的词,让歌伎反复唱三次。

  这是什么?绝对的真爱啊。

  但是亲政之后,为塑造自己儒雅的形象,引导和示范天下人,他几乎对柳词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厌恶。

  这就是政治,柳永永远不会懂。

  仁宗diss柳永的顶峰是,当他看到柳的试卷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马上跟主考官交待了一句话。

  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柳永的一生——

  “既然想‘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说完,他亲手划掉了柳永的名字。

  我勒个去,有这么干的吗?吓死宝宝了。

  显然,这辈子想搏取功名,路已堵死。

  柳永顿时陷入巨大的迷惑和失落。

  怎么办?

  数个通宵未眠过后,他做了一个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顺水推舟,“奉旨填词”。

  从此,他一次次从眠花宿柳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在别人看来,那是一种颓废。

  颓废就颓废,毕竟是这种生活状态,将他一次次推向诗词创作的颠峰。

  ……

  要坚持创作很不容易。

  他的词饱受争议,比如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大词人宴殊,就曾取笑他的词太俗,太野。

  然并卵,你贵为宰相,但我的freestyle,哪是你能懂的?

  天才的苏轼曾偷偷地问一个歌手,“我的词与柳七郎如何?”

  歌手回答,“柳郎中词,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听后一言不发。

  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我是看出来了——

  苏轼是柳永的铁粉,两人简直是天生的CP。

  很遗憾,柳永离世的时候,苏轼还没离开四川,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

  两人错过了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握手。

  


  柳永是一个洒脱的人,但在科举方面他一点也不洒脱。

  他追求功名的情结,比想象中要坚定得多。

  因为他来自一个儒学氛围深厚的家庭,天天想着经世报国。

  他还记得,淳化五年(994年),他的父亲调往扬州工作,在随行路上,才10岁的他写了一篇习作《劝学文》。文中踌躇满志地写道,“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但命运就是要跟他开玩笑,早在20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为礼部考试作具体准备,但25岁、31岁、34岁的时候,他参加三次国家考试,均名落孙山。

  失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失败。

  柳永狂傲自负,一直认为自己是状元之才。

  考得不好,都是因为运气不好,在阴沟里翻了船(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习惯性落榜。

  他的人生,再次遭遇万点暴击。

  看到身边很多人拿到盖着红章的录取通知书,柳公子几次哭晕在厕所。

  其时,他已经名满天下,成为流行歌王,江湖上甚至盛传,“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但是,他还是想有一个功名。

  夜深人静时,他总能回忆起老父亲咽气前对他的交待:

  “七郎,我的儿,你……你一定要考上啊!”

  落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没有落过榜的人,永远体会不到那种痛苦的千分之一。

  汴梁很繁华,又有深爱的人,但现在,柳永决心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

  这个城市到处是考中的人和没有考中的人,不离开,天天受刺激,迟早会郁闷死。

  走吧,走吧,到别处去苦痛挣扎。

  


  公元1024年(天圣二年)农历七月,据一些郊游的人反映,他们看到一对男女正在都门外的长亭边抹泪边喝酒。

  男的40岁左右年纪,太阳穴突出,一看就是一个内功深厚的文化人;女的衣着鲜艳,画着淡妆,是个令人过目难忘的、有着A4纤腰的美女。

  他们当时的对话如下。

  女:真的要走吗?

  男:真的要走。

  女:考试对你就那么重要吗?你已经那么有名了。

  男:男人的心思,你们女人怎么能懂。我只能说,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难忘怀。

  女:爱,意味着陪伴,你走了,我们是不是就算分手了?(哽咽,抹泪)

  男:顺其自然吧,你知道的,我也不止你一个女人。

  女:我从来没有奢望成为你唯一的女人(号啕大哭)。

  男:乖,别哭了,你再哭我也要哭了,我也舍不得离开你,只是心里特别难受,想出去散散心。

  女:那就是说我们还能再见?

  男:当然,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女:嗯,我等你(破涕为笑),我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的户口本上。

  ……

  特别交待一下,在这段对话中,男的是词坛天才柳永,女的是他当时的女盆友虫娘。

  柳公子似乎很坚强,可是一回头,看到虫娘精心准备的美酒佳肴,他却哭得稀里哗啦,一颗心碎成了二维码。

  他感觉到了深深的爱,和莫名的悲哀。

  爱,无疑比功名重要。

  


  但,为什么求一个功名,圆一个梦就那么难?

  哭过之后,灵感忽然袭来,他马上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了一首词,没错,就是那首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首词实在写得太凄美、太伤感,我是能完整背诵的,这里照录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牛在什么地方呢?它“状难状之景 ,达难达之情 ,而出之以自然 ”(《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在社交平台传开后,这首诗立即引发了文坛一股强烈的海啸。

  它此后长期霸占大宋新词排行榜榜首,直到50年后苏轼写出《水调歌头》。

  网友“心酸的浪漫”认为,《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一首凡人写就的神作,将人类的离别之情推到了最高峰、最极致。

  此词面世后,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下子从原来的278位,上升到前10强。

  ……

  他的词极具张力,里面蕴含的深情总是喷薄欲出。

  这1000年来,被他秒粉的人,数不胜数。

  他一辈子有6个名字,分别是柳三变、柳景庄、柳永、柳耆卿、柳七、柳屯田。

  每个名字都让人耳熟能详,随时能让人流泪。

  人每感动一次,流一次泪,都会对生有更多的领悟。

  活着,感动着,真好。

  柳永同志的一辈子,是才气迸发的一辈子,共留下216篇词作。

  说他提高了整个大宋娱乐业的逼格,一点都不过分。

  很多人都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灵感?

  因为他身后站着一群女子,准确地说,是青楼女子。

  古代文人爱逛青楼,而且经常会写青楼题材的作品。

  这个名单可以拉一长串,李白、杜甫、杜牧、秦观、元慎、关汉卿……

  但像柳永那样,拥有那么多青楼粉丝的,历史上再无第二人。

  他在青楼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知名作家冯梦龙曾在《喻世明言》里形容——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也就是说,柳永在青楼女子们心中的地位,高过了神仙和皇帝。

  简直到了疯狂打call、盲目打call的地步。

  艺术来源于激情,作为宋朝第一音律大家,青楼是柳永创作灵感的第一来源。

  在汴梁生活的时候,他几乎游遍了大大小小的青楼,青楼女子对他有所求,因为经他作词的小曲,市场价值会直线蹿升。(耆卿遍游妓馆,妓者爱其有词名,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他经常去参加各种青楼高峰论坛,新的青楼开张,他总要去当个嘉宾剪个彩。

  他的公号“我是柳三变”,只要发出文章,半小时内连点赞都可以到100000+。

  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事实,凡是有柳永助阵作词的青楼女子,必火。

  虽然脸很重要,但一个终日画皮的青楼女子,显然比不上一个追求内在的青楼女子更有卖点和溢价效应。

  ……

  


  柳永的代表作,大都是在她们的锦被绣榻中写出的。比如——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这样的词作,极具画面感,只要是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健全的人,看了都会脸红。

  他赢得了数不清的女人心,大多数来自青楼,比如陈师师、赵香香、谢玉英、虫娘。

  为她们,他写下了很多动人心魄的金句。

  比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破阵乐·露花倒影

宋代 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玉楼春(五之四·大石调)

宋代 柳永

星闱上笏金章贵,重委外台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
太仓日富中邦最。宣室夜思前席对。归心怡悦酒肠宽,不泛千钟应不醉。

宣清(林钟商)

宋代 柳永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甚时重恁。

轮台子(中吕调)

宋代 柳永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玉楼春(五之三·大石调)

宋代 柳永

皇都今夕如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烧晓色。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宋代 柳永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