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在仕途上丧魂落魄,女的在青楼苟且偷生,在最黯淡最冰冷的人生中,他们相遇并互相取暖。
情和性的关系,你们搞懂了吗?别再叫我肾斗士。
公元1007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北宋都城汴梁。
刚入初冬,就下了一场大雪,是时候全城供卵了。
集中了上千赶考读书人的微信群“我要当状元”,每天都热闹非凡。
有的考生喜欢上传家乡的照片,美得不要不要的;有的人在群里求复习资料和往年真题;有的富二代,一天到晚发红包;更多人由于备考的压力太大,习惯性潜水。
夜已深,大家正准备上床睡觉,忽然手机“叮”地一声,一个叫孟移的来自杭州的考生上传了一首作品,名为《题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人辩认说,这好像是一个福建才子的诗。
来自山西的土豪赵白石说,他更喜欢的是下面这首《双声子·晚天萧索》。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轮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好词啊,好词,”随着一阵叹服之声,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啪啪啪,啪啪啪”。
各种点赞的表情一个接一个。
“弱弱问一句,谁能把这个才子拉到群里来?”一个70多岁的老考生恳求道。
“听说他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找到,”另一个考生接话说。
那个晚上,很多人失眠了。
他们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何时才能写出这样牛逼的诗词”?
难道我们天生只能是吃瓜群众?
失眠的不止这群考生,还有大内深宫一个叫赵恒的人。
他的身份是北宋最高领导人、第三任CEO,庙号宋真宗。
其它方面他真不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对文学是真爱(宋朝皇帝的文学细胞,一直秒杀其它朝代皇帝)。
我们每天都要去的厕所,被认为是中国文人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一天早上,赵恒正在厕所看书,忽发灵感,随手写了一句诗,从此就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圭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他当时失眠的原因是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经济下行,消费低迷;边境,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这段时间一直在滋扰。
这个傍晚,他正在审看大宋日报记者采访的报告文学《王者如何荣耀——宋真宗同志二三事》。
“这记者的脑袋被驴踢了吧?写的什么鬼玩意儿!”还没看完,他就狠狠地将书稿摔在地上。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皇帝,在文字上总是有要求的,有洁僻的。
“最近江湖上有什么好的作品么?”他问一旁的掌灯太监李不白。
“有的,皇上!”李不白清了清嗓子,念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给力,这是谁写的!”还没听完这首《望海潮》,真宗忽然像打了一剂强心针,他那著名的大眼睛似乎又变大了一号。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正跟一个天才作家同时代——以上三首词的作者,都来自柳永。
一个自小在武夷山区长大的孩子。
那一年的柳永,只有23岁。
他出生于宦官世家,哦不,官宦世家。他的爹地柳宜以前是南唐的纪委干部,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又做了北宋的公务员。
由于父亲辗转雷泽、费县、濮州等地任职,柳永得以随行,走南闯北。
他符合一个文艺青年的所有特征:对文字敏感,没事就挎个相机四处转悠,喜欢撩各类女青年。
17岁,他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首词,主题是热情讴歌家乡,《我爱武夷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像其它年轻人一样,他贪恋城市的繁华和欢娱,当他经过苏州和杭州的时候,再也抬不动腿,从20岁到25岁,他在那里流连了整整5年。
令宋真宗赞叹不已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就创作于那几年。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已,比如,欣赏一个人,他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否则就是害了他。
苏轼就是一个被捧杀的受害者,他本身才华盖世、光芒四射,仁宗还乐不可支地对他进行加持,为他打call,在长微博里他炫耀说,为子孙选了个好宰相,当天跟帖就达数十万条。
苏轼太火了,火得令天下读书人嫉妒,所有人都想在他身上踩一脚。
柳永的命运依然与宫廷相关。
真宗虽然爱柳词,但业余爱好是一回事,严肃的工作是另一回事。他明确要求朝廷考官,“属辞浮糜”者,一律不得录取。
仁宗是真宗的第六个儿子,在继承大统之前,他喜欢柳永的作品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喝酒的时候,他一定要选一首柳永的词,让歌伎反复唱三次。
这是什么?绝对的真爱啊。
但是亲政之后,为塑造自己儒雅的形象,引导和示范天下人,他几乎对柳词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厌恶。
这就是政治,柳永永远不会懂。
仁宗diss柳永的顶峰是,当他看到柳的试卷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马上跟主考官交待了一句话。
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柳永的一生——
“既然想‘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说完,他亲手划掉了柳永的名字。
我勒个去,有这么干的吗?吓死宝宝了。
显然,这辈子想搏取功名,路已堵死。
柳永顿时陷入巨大的迷惑和失落。
怎么办?
数个通宵未眠过后,他做了一个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顺水推舟,“奉旨填词”。
从此,他一次次从眠花宿柳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在别人看来,那是一种颓废。
颓废就颓废,毕竟是这种生活状态,将他一次次推向诗词创作的颠峰。
……
要坚持创作很不容易。
他的词饱受争议,比如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大词人宴殊,就曾取笑他的词太俗,太野。
然并卵,你贵为宰相,但我的freestyle,哪是你能懂的?
天才的苏轼曾偷偷地问一个歌手,“我的词与柳七郎如何?”
歌手回答,“柳郎中词,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听后一言不发。
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我是看出来了——
苏轼是柳永的铁粉,两人简直是天生的CP。
很遗憾,柳永离世的时候,苏轼还没离开四川,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
两人错过了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握手。
柳永是一个洒脱的人,但在科举方面他一点也不洒脱。
他追求功名的情结,比想象中要坚定得多。
因为他来自一个儒学氛围深厚的家庭,天天想着经世报国。
他还记得,淳化五年(994年),他的父亲调往扬州工作,在随行路上,才10岁的他写了一篇习作《劝学文》。文中踌躇满志地写道,“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但命运就是要跟他开玩笑,早在20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为礼部考试作具体准备,但25岁、31岁、34岁的时候,他参加三次国家考试,均名落孙山。
失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失败。
柳永狂傲自负,一直认为自己是状元之才。
考得不好,都是因为运气不好,在阴沟里翻了船(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习惯性落榜。
他的人生,再次遭遇万点暴击。
看到身边很多人拿到盖着红章的录取通知书,柳公子几次哭晕在厕所。
其时,他已经名满天下,成为流行歌王,江湖上甚至盛传,“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但是,他还是想有一个功名。
夜深人静时,他总能回忆起老父亲咽气前对他的交待:
“七郎,我的儿,你……你一定要考上啊!”
落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没有落过榜的人,永远体会不到那种痛苦的千分之一。
汴梁很繁华,又有深爱的人,但现在,柳永决心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
这个城市到处是考中的人和没有考中的人,不离开,天天受刺激,迟早会郁闷死。
走吧,走吧,到别处去苦痛挣扎。
公元1024年(天圣二年)农历七月,据一些郊游的人反映,他们看到一对男女正在都门外的长亭边抹泪边喝酒。
男的40岁左右年纪,太阳穴突出,一看就是一个内功深厚的文化人;女的衣着鲜艳,画着淡妆,是个令人过目难忘的、有着A4纤腰的美女。
他们当时的对话如下。
女:真的要走吗?
男:真的要走。
女:考试对你就那么重要吗?你已经那么有名了。
男:男人的心思,你们女人怎么能懂。我只能说,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难忘怀。
女:爱,意味着陪伴,你走了,我们是不是就算分手了?(哽咽,抹泪)
男:顺其自然吧,你知道的,我也不止你一个女人。
女:我从来没有奢望成为你唯一的女人(号啕大哭)。
男:乖,别哭了,你再哭我也要哭了,我也舍不得离开你,只是心里特别难受,想出去散散心。
女:那就是说我们还能再见?
男:当然,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女:嗯,我等你(破涕为笑),我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的户口本上。
……
特别交待一下,在这段对话中,男的是词坛天才柳永,女的是他当时的女盆友虫娘。
柳公子似乎很坚强,可是一回头,看到虫娘精心准备的美酒佳肴,他却哭得稀里哗啦,一颗心碎成了二维码。
他感觉到了深深的爱,和莫名的悲哀。
爱,无疑比功名重要。
但,为什么求一个功名,圆一个梦就那么难?
哭过之后,灵感忽然袭来,他马上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了一首词,没错,就是那首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首词实在写得太凄美、太伤感,我是能完整背诵的,这里照录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牛在什么地方呢?它“状难状之景 ,达难达之情 ,而出之以自然 ”(《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在社交平台传开后,这首诗立即引发了文坛一股强烈的海啸。
它此后长期霸占大宋新词排行榜榜首,直到50年后苏轼写出《水调歌头》。
网友“心酸的浪漫”认为,《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一首凡人写就的神作,将人类的离别之情推到了最高峰、最极致。
此词面世后,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下子从原来的278位,上升到前10强。
……
他的词极具张力,里面蕴含的深情总是喷薄欲出。
这1000年来,被他秒粉的人,数不胜数。
他一辈子有6个名字,分别是柳三变、柳景庄、柳永、柳耆卿、柳七、柳屯田。
每个名字都让人耳熟能详,随时能让人流泪。
人每感动一次,流一次泪,都会对生有更多的领悟。
活着,感动着,真好。
柳永同志的一辈子,是才气迸发的一辈子,共留下216篇词作。
说他提高了整个大宋娱乐业的逼格,一点都不过分。
很多人都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灵感?
因为他身后站着一群女子,准确地说,是青楼女子。
古代文人爱逛青楼,而且经常会写青楼题材的作品。
这个名单可以拉一长串,李白、杜甫、杜牧、秦观、元慎、关汉卿……
但像柳永那样,拥有那么多青楼粉丝的,历史上再无第二人。
他在青楼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知名作家冯梦龙曾在《喻世明言》里形容——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也就是说,柳永在青楼女子们心中的地位,高过了神仙和皇帝。
简直到了疯狂打call、盲目打call的地步。
艺术来源于激情,作为宋朝第一音律大家,青楼是柳永创作灵感的第一来源。
在汴梁生活的时候,他几乎游遍了大大小小的青楼,青楼女子对他有所求,因为经他作词的小曲,市场价值会直线蹿升。(耆卿遍游妓馆,妓者爱其有词名,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他经常去参加各种青楼高峰论坛,新的青楼开张,他总要去当个嘉宾剪个彩。
他的公号“我是柳三变”,只要发出文章,半小时内连点赞都可以到100000+。
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事实,凡是有柳永助阵作词的青楼女子,必火。
虽然脸很重要,但一个终日画皮的青楼女子,显然比不上一个追求内在的青楼女子更有卖点和溢价效应。
……
柳永的代表作,大都是在她们的锦被绣榻中写出的。比如——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这样的词作,极具画面感,只要是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健全的人,看了都会脸红。
他赢得了数不清的女人心,大多数来自青楼,比如陈师师、赵香香、谢玉英、虫娘。
为她们,他写下了很多动人心魄的金句。
比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