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堪称北宋“李宗盛”,不为主流所容的深情男人

柳永:堪称北宋“李宗盛”,不为主流所容的深情男人

  柳永出生的那一年,雨水很多。民间都说,那是李煜的冤魂在哀泣。那一年,这个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废帝,终于被宋太宗以一杯鸩酒毒死了。

  柳永的父亲柳宜,是李煜的旧臣。作为一名降臣,他时刻谨言慎行,生怕被人抓了把柄;另一方面,旧主之死深深刺痛了他,每逢忌日,他都会偷偷以薄酒祭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儿时的柳永,在那些任纯性灵、哀感幽怨的词中长大,他浸染了后主的天才,也承袭了父亲柔软的性格。

  父亲、叔父们先后去了汴京做官,少年时代的柳永也来到了京都。

  


  都说宋朝积贫积弱,可那是针对军事实力而言。宋代的都市,甚至比极盛时期的大唐还要繁华。那时的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勾栏瓦舍、酒楼伎馆,到处开设,“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说,来得太晚都不叫快乐。柳永听了,大概只会惘然一笑。

  那时的汴京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舞者,宋太宗自己又精通音律,还亲制过曲目。争唱新声、新调、新腔的热流,召唤着海量的新词。在家乡已薄有文名的少年柳永,一下子被卷入这股热流,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名“流行词”新秀。

  


  那时没有娱乐圈,职业歌妓、舞伎都出入于秦楼楚馆。清秀的少年才子成为她们最追捧的对象,“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歌女们是那样央求他写词,“珊瑚筵上,亲持犀管(笔),旋迭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本就有几分不羁的柳永,经常出入于曲坊伎馆,甚至索性住进“小曲深坊”,与乐工歌女们面对面切磋琢磨“新诗小阙”。词填成后,反复修改,几经润色:“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挼(展平)。”

  出入声色场所,自然便有了暗香浮动。“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那时的爱情,不过是轻狂,不过是与可意人儿眷恋枕席。传统儒家社会,男儿自然还是要求取功名,风流不过是人生插曲。两个哥哥已经中了进士,父亲常常骂他轻薄儿。柳永收敛了一阵心性,安心备考,“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

  


  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他没有气馁,卷土重来。

  第二次失败,年少轻狂的他便写了一首发牢骚的词《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姿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三年后,柳永再一次参加科举,这次终于中了榜。

  然而,面对名册,早已看过《鹤冲天》的宋仁宗冷冷一笑,“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御笔一挥,勾掉的是一个功名,开启的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传奇。

  


  屡屡受挫的柳永终于绝了仕途的念,从此流连于烟花柳巷,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还是与师师、香香、安安们“泛爱”着,但已不再局限于枕席云雨,而是相知相怜。

  那些名妓们一度给了他无数欢快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美好回忆,如今又无视他的穷困潦倒,陪伴在不得志的他身旁。他终于看到那些脂香粉腻之下藏着的不幸,和善舞的长袖底下藏着的纯良天真。

  在他之前,文人们不乏对青楼女子的书写,可那是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明灭”,是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男人们满足于女子的“以色悦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朝是几何?只有柳永看到了妓女们的真心,他赞美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的天然风韵;怜惜着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一度是,谁得到柳永的赠词,谁就会陡然爆红,身价十倍。可对于妓女而言,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头一次有人给了她们尊严与爱,还有温暖。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风靡于整个大宋民间的歌谣,并不夸张地写出了柳永的受欢迎程度。

  歌妓们自发地欢迎着柳永,包他吃住,临走时还赠予金银。谁说“妓女无情”?她们懂得珍惜真正尊重自己的人。

  自封为“白衣卿相”的柳永,骨子里仍没有忘怀仕进。景祐元年(1034)正月,多年飘零的柳永终于登了进士第,这时的他,已经五十五岁了。

  在江浙为官十余年后,他再度得罪皇帝,被弃官不用。1053年前后,年迈的柳永孤独地死去,死时一贫如洗,没有亲人为他送葬。然而,汴京的妓女们倾城出动,年已迟暮的旧识、仰慕他才学的新秀们,熙熙攘攘来了数千个,哭声震天,数里可闻。

  


  后来,北宋形成了一个风俗,每逢清明节,汴梁城里的歌妓都要到柳永的坟上扫墓,俗称“吊柳七”。

  冯梦龙在《喻世明言》里特意写过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来描述这个场景,“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柳永的生前,按照世俗标准,不但不成功,还很潦倒,生前都要靠妓女资助才勉强活下去。然而,在文学史上,他的“柳词”最终开启了一个清新婉丽的流派,婉约派。直接学他的有沈唐、王观、晁端礼、曹组、万俟咏;黄庭坚、秦观、周邦彦,乃至轻视柳永的苏轼、李清照,也受柳词影响。

  至于柳词对金、元戏曲和明清小说的影响,更是明显。

  


  柳永经典词作赏析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qiǎng)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

  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

  隐隐两三烟树。

  


  评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

  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

  定风波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运用通俗的语言,不加雕饰,把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颇能体现柳词的特色。

  张燕瑾《唐宋词赏析》:柳永的身世处境,使他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妓女的生活,有着很深的了解,对她们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很深的了解。因而,词里刻画的许多妇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她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格外生动、真切。《定风波》就是一首描写很成功的以妇女为主人公的词。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柳永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形式,为不幸的歌妓似诉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的深怜痛惜,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是不为正统文人所认同的。相传柳永曾去拜访晏殊,晏殊就以这首词中“针线闲拈伴伊坐”相戏,足见两者艺术趣味之迥异。

  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

  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

  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宋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落第后的柳永略略牢骚了一句,就被惦记了一辈子。

  那年,愤青柳永写了一首《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的傲娇词句。不想一炮而红,甚至传到了宋仁宗的耳中。

  做皇帝的自然不爽,然后就给柳永小鞋穿。临到下一次考试,仁宗御笔一划拉,直接取消了他的高考资格,还讽刺道:“既然你好浅斟低唱,何必要浮名?且去填词吧!”皇帝一句话,柳永半生锉。

  心灰意懒之余,只得流连于青楼、秦楼之间,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不想倒闯出了名号。一度传出“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歌谣,可见其粉丝的痴迷程度。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菊花新(中吕调)

宋代 柳永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笛家弄(仙吕宫)

宋代 柳永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睛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情,尽成感旧。
别久。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凝,泪沾襟袖。

两同心(二之一·大石调)

宋代 柳永

嫩脸修蛾,淡匀轻扫。最爱学、宫体梳妆,偏能做、文人谈笑。绮筵前。舞燕歌云,别有轻妙。
饮散玉炉烟袅。洞房悄悄。锦帐里、低语偏浓,银烛下、细看俱好。那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

倾杯·离宴殷勤

宋代 柳永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西江月(中吕宫)

宋代 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钚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望汉月(平调)

宋代 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作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