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前半生浪荡,后半生煲汤的白衣卿相

柳永:前半生浪荡,后半生煲汤的白衣卿相


  公元998年,那个时候,柳永还不叫柳永,叫柳三变。

  春天里,他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参加一位汪老师的家宴。席间,有家姬隔着幕帘歌舞助兴,众人一边吃喝,一边听歌,甚是欢乐。

  酒过三巡,汪老师开始兴奋。右手往后一捋头发,问在座的各位:“你们有梦想吗?”突然发觉此话已经过时,便改口:“你们有freestyle吗?”

  “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一个虎头虎脑、有点口吃的小子站起来:“啊,太阳当空照……”

  “打住,打住”,汪老师连连摆手:“你这一张口,就是千年以后,十岁孩童的水准。下一位!”

  另一个身穿宽体长衫、头戴小红帽的少年起身:“哟,哟,今天好开心,来到这个村。汪老师真带劲,有歌有舞有佳人。但是我的才华,真的不太行……”

  “嗯哼,大宋无嘻哈,你生错了时代。还有谁?”汪老师环顾四周。

  只见三变微微一笑,潇洒地站起身来,高声吟道: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全场鸦雀无声,随后,掌声雷鸣。

  这一年,三变十二岁。

  如果你觉得作为一个神童,这个年龄有些偏大,那么柳正太六岁时候的一首作品,肯定会让一心培养神童的家长们,受到一万点的伤害: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一晃,三变十五岁了。

  此时的三变,貌若潘安,才比子建,天天都有媒婆上门牵红线。

  三变同学的日常,基本上都是这样:前脚刚进书房,后脚就听到有人喊:“少爷,你妈喊你相亲了”。

  “好烦耶!”三变放下书本,径直走到父亲跟前:“干脆让我娶了吧,也好安心读书。”

  这么逆天的要求,在一千年前,却完全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决定。

  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吾儿果成大器,明儿我就给你办了。”

  第二天,父母带着三变,在一艘画舫内和姑娘家见了面。

  姑娘名唤瑶姬,花容月貌,美若天仙,直看得三变两眼放光,口水直咽。

  父亲问三变:“灭灯还是留灯?”

  三变低头不语,双手一个劲地搓着衣角,半晌才憋出一句话:“孩儿全凭父母做主。”

  话未说完,脸已通红,一扭身,便跑出了船舱。

  那边的瑶姬,也娇羞得直跺脚:“讨厌,抢了人家的戏了啦。”

  双方父母哈哈大笑,立刻决定择日完婚。

  或许是因为新婚生活太过甜蜜,幸福的柳三变,动不动就会填词留念,每一首都写得极为香艳,有细节,有画面,让人遐想无限:

  “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长是娇痴处。尤殢檀郎。未教拆了秋千。”

  尺度太大,我都不敢译成白话。如果实在看不懂,请用百度搜狗一下,360会给出最好的回答。

  我只想补充一点,连洞房花烛夜里的镜头,都敢拿出来分享的柳三变,真的适合穿越到21世纪做直播,保证粉丝如云,游艇满屏。

  哎呀,我是不是想得太多,罪过罪过。

  写写词,唱唱歌,做做直播,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三变的生活必定非常快乐。

  但他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好青年,身处温柔乡,也没忘了当初的远大志向。

  婚后第三年,柳三变做出一个决定,告诉父母与爱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柳父自然满口答应:“去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支持你。”

  瑶姬虽极为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分别那天,看着妻子泪眼婆娑,三变难掩离愁,作词一首:

  要爱上我你就别怕后悔,总有一天我要远走高飞。我不想留在一个地方,也不愿有人跟随。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不对,弄串了,应该是这一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便是千古传诵的《雨霖铃》,果真伉俪情深,难舍难分。

  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三变游完了江南和湖南。其间,自然对娇妻万般思念: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幸的是,等他回到家里,妻子却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不日,便撒手西去。

  想到妻子病重,自己却不见影踪,三变悲痛之余,更添几分内疚:

  花谢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阴。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便因甚、翠弱红衰,缠绵香体,都不胜任。算神仙、五色灵丹无验,中路委瓶簪。

  人悄悄,夜沈沈。闭香闺、永弃鸳衾。想娇魂媚魄非远,纵洪都方士也难寻。最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歌笑,空想遗音。望断处,杳杳巫峰十二,千古暮云深。

  妻子刚刚离世,媒妁又蜂拥而至。一年后,二十岁的三变娶了第二任妻子,然后,便踏上了漫长而又悲催的科举考试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柳三变第一次应试。

  作为神童出道的青年才俊,他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甚至在进考场前,就口出狂言:“如果没有柳三变,大宋文坛将会惨不忍睹,尽失半壁江山”。

  其他考生听后,心里自是万马奔腾:“你个柳半壁,祝你永生不得及第。”

  果然,三变应声落第。

  几杯热酒下肚,三变写下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很快便流传开来,宋真宗阅后,大为恼火:“纳尼?这个柳三变,既然对功名爱理不理,那朕就让你高攀不起,填词去吧!”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柳三变的仕途就这样被判了死刑。

  失望、委屈、无助,三变蹲下身来,抱了抱自己。

  许久,觉得抱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意思,便开始穿梭于花街柳巷,放逐灵魂和身体,终日沉迷:

  暇日游遍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

  红得发紫的柳三变,最擅长为妓女量身填词: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衫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心娘、佳娘、酥娘,经三变这么一包装,一个个身价翻番,通告不断。

  凭借着这种深得妓心的“私人定制”服务,柳三变在青楼间极受欢迎: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两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天,柳三变又在为一个叫虫虫的妓女写文案: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喧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拿走了一大笔广告费后,柳三变回到家中,发现口袋里多了一张小纸条,打开一看,里面是四个娟秀的小字:心仪久矣。

  短短一句话,暧昧指数10万+。

  即便是个老司机,三变也被撩得措手不及。立马回到虫虫住处,一进门,两人就来个深情相拥,然后便扭成了麻花: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艾玛,又是一次辣眼睛的直播。

  终日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这样的人生,哪有什么出路。许多粉丝都在替三变的前途担忧,纷纷留言,或惋惜,或质疑,或鼓励:

  人生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你凭什么浪得那么心安理得?

  你知不知道,你逛青楼的样子好糟糕!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前半生?

  你有多自律,才有多美好。

  功名,才是一个男人最大的底牌。

  三变看后,沉默良久。

  虽说这些留言,鸡汤味十足,看一眼都会吐。但三变十分清楚,依红偎翠之余,写就的词曲,主流文化圈根本不屑一顾,连酷爱填词的宰相晏殊,都直言“淫秽下流”。

  寻花问柳,红袖间行走,终归不能长久。三变这样告诫自己。

  几天后,三变发了一篇文,《在青楼,有2000人在假装逍遥快活》,细数青楼花销太大、妓女没有人情味等不足,坦言青楼终归不是读书人的青楼,灯红酒绿也不是自己的终极追求。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不想中举的书生,不是一个好文人。并恳请请粉丝相信,三变一定不忘初心,努力过好下半生。

  说到就要做到,此后的十余年,三变又顽强地参加了四次科考,次次名落孙山。

  好在落榜归来,妻子秋芸都会好言相劝,始终陪在身边。三变在心里暗暗起誓,此生必当金榜题名,回报妻子的恩情。

  只可惜,这个秋芸,四十岁左右便暴病身亡,没能亲眼见到郎君高中皇榜。

  对于贤妻的病逝,三变伤心不已: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次年,三变又娶了第三任妻子。完婚后,他再次投身到月朦胧鸟朦胧前途一片黑咕隆咚的科举考试之中。

  景佑元年,亲政不久的宋仁宗开恩科,四十八岁的柳三变,终于金榜题名。

  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专业应试二十六年的柳三变,立即更新了朋友圈: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随后,柳三变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次年,改任余杭县令。

  初至余杭,柳三变就一心扑在工作上,文风也有所改变:

  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当是时、河朔飞觞,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渐任罗绮。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省教成、几阕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这下那些粉丝们不干了,纷纷质问:这还是柳公子吗?再不写美女,再不露点香肩,我们就粉转路、路转黑啦。

  柳三变没有理会,继续转文风,改作风。访贫问苦中,他了解到当地的百姓,大多目不识丁,深感要致富,先读书,便写下一篇《劝学文》: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前半生浪荡,后半生煲汤,这柳大人的文风,确实变得有点猝不及防。

  文风亲民,作风更感人。

  余杭出产藤纸,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一千张。柳三变实地查看后,深知做工繁琐,耗时巨多,每一张藤纸的背后,都是农民的血汗。

  便吩咐手下:“即使藤纸有盈余,也不可多贡,给纸民让一点利吧。”

  在余杭任上,因长期劳累,柳三变疾病缠身,久治不愈,遂改名为柳永。

  名字一改,好运即来。

  两年后,柳永赴泗州任职。由于政绩斐然,在泗州呆了不到半年,柳永便被吏部推荐,去京城参加殿试。

  这可是天子主持的面试,若成功,仕途自可再进一步。

  柳永深晓个中利害,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各项准备都异常充分,不仅猜题、押题,连面圣时的呼吸,都要反复练习。

  好在柳大才子智商情商双高,硬是将那场殿试,演绎成了面试的经典案例:

  宋仁宗问:“三变的名字不是很好么,为什么要改名?是不是因为先帝不喜欢你,换个马甲又来考试?”

  柳永答:“非也。微臣自小多病,希望永年,故改名‘永’”。

  仁宗点头:“嗯,其他都是0,健康才是1,可以理解。”

  柳永则答:“多活几年,才能为社稷多效犬马之劳。另外,‘君子有三变’,微臣恐担不起‘君子’二字,若陛下不喜欢这个名字,微臣改回去就是了。”

  仁宗甚为满意:“不用改了,这样挺好。在你的治下,余杭藤纸产量有所提高,却为何不同意增加进贡数量?”

  答:“加量很简单,若继任者纷纷仿效,老百姓就会苦不堪言。为陛下谋利,不如为陛下赢得民心。”

  整场面试,柳永答得滴水不漏,谦虚中透着一丝奢华,奢华中又透着一丝低调,哟,哟,切克闹,惹得宋仁宗发出了一阵阵拖拉机般的大笑。

  自此,柳永和皇上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柳永的职位也随之一路走高,先是被提拔为著作郎,授西京陵台令兼永安知县,三年后,又赴太常寺任职。

  这期间,柳永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作风,嫉恶如仇,敢打敢斗。

  永安县有不少官宦子弟,冒用他人名义,领取朝廷拨付的补助,导致本该获益的农民,只能乞讨为生。柳永知晓后,将那些不法之人,全都抓进大牢,一一问罪。

  被抓的都是官二代,自然十分嚣张,这个说“我爸是李刚”,那个喊“我爹是双江”。柳永只回了一句挺押韵的话:“我哥们是皇上”,瞬间,整个县城都安静了。

  但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庆历二年秋,柳永像往常一样,填了一首新词,得意洋洋地献给宋仁宗: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原以为皇上会照例赏他几朵小红花,然后一起快乐的玩耍。没想到宋仁宗阅后,勃然大怒:“‘波翻’是几个意思?用一下‘波澄’会死吗?你给我有多远滚多远。”

  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翻”字自古就是皇家大忌,柳永却主动撞到了枪口上,一下子被“滚”到了苏州。

  此后十三年,柳永一直在成都、潭州、苏州和杭州间“滚来滚去”,直到至和二年,六十九岁的柳永,才调回汴京。

  一年后,柳永由屯田郎中转为都官郎中,同年退休。

  多年沉沦下僚,柳永也看淡了仕途风云,后期所填的词曲,除了写写如画风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便是表露有意归隐:

  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好,携手同归。

  嘉佑五年,七十四岁的生日宴上,面对前来祝寿的英英、心娘、佳娘、酥娘等一众花王,柳永回首往事,思绪万千,写下《传花枝》,小结了一下人生:

  平生身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嚬嗽,表里都峭。每遇著、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是年五月,一代风流才子柳永,卒于汴京。

  柳永是风流的,生性使然,环境使然。唐宋文人,大多如此,不能苛求他一人免俗。

  柳永也是任性的,毕生爱填“属辞浮糜”之词,虽颇受鄙薄,却大力革新宋词,让词曲的交流传播,第一次从文人士大夫中跳了出来,变成了“凡有井水处,皆可歌柳词”。

  这种任性,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

  但柳永出身仕宦家庭、书香门第,他更看重的,是另一种坚持,那便是入世和出仕。

  柳永一生,历经六次应试,暮年方能及第,为官后也颇有政绩。

  但直至终老,他都困于下僚,一直未能实现,“兼济天下”的宏愿。

  可悲,可叹。

  二十二年后,柳永之子柳涗任职镇江,将其父安葬于北固山。

  山后,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墓前,歌姬舞女秉烛载酒,凭吊者无数。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民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祭天神·欢笑筵歌席轻抛[身单]

宋代 柳永

欢笑筵歌席轻抛[身单]。背孤城、几舍烟村停画舸。更
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
。被连绵宿酒醺醺,愁无那。寂寞拥、重衾卧。

又闻得、行客扁舟过。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念
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
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

满庭芳·茉莉花

宋代 柳永

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凝眸,犹记得,菱花镜里,绿鬓梢头。胜冰雪聪明,知己谁求?馥郁诗心长系,听古韵,一曲相酬。歌声远,余香绕枕,吹梦下扬州。

看花回·玉墄金阶舞舜干

宋代 柳永

玉墄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轮台子(中吕调)

宋代 柳永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长相思(京妓·林钟商)

宋代 柳永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宋代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