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的“追星族”

柳永的“追星族”

  柳永的“追星族”

  这几年来,热闹非凡的“超女”、“超男”轰动大半个中国,节目空前火爆,“偶像”红得发紫,若论功行赏,这绝对与一大帮子铁杆“追星族”有关。虽然他们自称“新新人类”,其实,追踪溯源,这“追星族”也是古已有之,北宋词人柳永,就有一帮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追星族”。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追星族”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追星族”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追星族”。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都成了歌妓们的最高愿望:“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顺口溜不知怎么传到宫里,仁宗醋意顿生,气得差点吐血,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怎么能让这个小瘪三抢了我的头彩?但碍于身份,自己又不能和一个风流文人争风吃醋,只好闷在心里发狠。

  

image


  论铁杆,柳永的“追星族”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追星族”自发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追星族”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哪像现在的“追星族”们,朝秦暮楚,这一阵儿追张三,过几天又捧李四,追时奉若神明,弃时甩若敝屣。

  论影响,柳永的“追星族”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追星族”,虽然宋仁宗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可是他的“追星”记录,从他对柳词的熟悉程度便可略见一斑。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仁宗看到柳永的考试卷子,就不假思索信手批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一下子,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词”的“天皇巨星”了。

  论“副作用”,柳永的“追星族”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超女”的副作用,除了使许多孩子不愿上学迷恋唱歌外,湖南还曾有一个15岁的女“追星族”,为参加超女比赛减肥过度成病,居然活活“饿死”。相比较而言,柳永的副作用似乎更有诗意,气魄也更大一些。柳永名词《望海潮》中有佳句称赞杭州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想不到被他千里之外的一个著名“追星族”金主亮看到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效果,“此词传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这样惊人的“副作用”,差一点儿被人当成出卖情报的汉奸了,是柳永万万想不到的,不过也充分说明柳词的巨大魅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柳永及其“追星族”早已作古,随风远去,留下美好记忆。愿我们时下的偶像与“追星族”都能比柳永们更精彩、更健康、更洒脱也更有品位,同时也少一点“副作用”,唱红今天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望汉月

宋代 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
、缺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缺旧,奈夜永、
厌厌人绝。

其六

宋代 柳永

铃齐无讼宴游频。罗绮簇簪绅。施朱傅粉,丰肌清骨,容
态尽天真。

舞[衤因]歌扇花光里,翻回雪、驻行云。绮席阑珊,凤
灯明灭,谁是意中人。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宋代 柳永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小镇西犯(仙吕调)

宋代 柳永

水乡初禁火,青春未老。芳菲满、柳汀烟岛。波际红帏缥缈。尽杯盘小。歌祓禊,声声谐楚调。
路缭绕。野桥新市里,花秾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酩酊谁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处,落日眠芳草。

倾杯·离宴殷勤

宋代 柳永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