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东汉末年,连年战争,疾病流行,民不聊生。从最底层蝼蚁般的百姓,到最上层的皇室贵族,对死亡的恐惧,像一团阴云,笼罩每一个人。
于是,很多的诗歌,就有了对人生无常的慨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这种感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时代的主题。
就在很多人迷茫,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不如及时享乐时,曹操的声音从众生的喧嚣里跳脱出来,雄健而刚猛。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操写这首诗时已经53岁,他刚刚平定北方乌桓的叛乱,消灭了北方袁绍的残余势力,准备南下征讨东吴和荆州。打仗,打仗,何时有一个尽头?
曹操是创业最艰难的英雄。他苦战30多年,才基本平定天下。所以曹操才会在《蒿里行》中感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是见过太多死亡的人,而他自己,也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活着就是一个奇迹,这是曹操领悟到的。曹操也一定无数次问过自己:人总会死,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
这样的问题,仍在拷问今天的我们。只是很多人回避它,而曹操却坚定地作出了回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话如洪钟大吕,至今仍激荡着后来者,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而作为曹操自己,他是当得起这句话的。
曹操曾经的人生理想,原本是做一个“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在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就足够了。但随着不停地征战,在曹操离世之前,他已是位居诸王侯之上的魏王,更是汉王朝的实际控制者。
在为自己一生所做的总结陈词《述志令》中,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确是事实。
在曹操的另一首诗《短歌行》里,我们也许能更全面地了解一个英雄的内心世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悲哀的曹操,也看到一个欢乐的曹操。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好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没了。而逝去的时光已经太多。所以,让我们饮酒吧,唱歌吧,跳舞吧。
但悲哀如影随形。我们于是又开始了浩叹:当空悬挂的明月,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一群寻巢的乌鹊,哪里才有它的栖身之所?
我们被“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孤独感深深打动,但我们也仿佛更加坚定和自信。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就是一座大山,一个大海。在悲哀面前,他没有流于颓废和消沉。
在 《三国志》的“武帝本纪”里,诸侯讨伐董卓是最精彩的一段:所有讨伐董卓的诸侯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曹操只是个30多岁、没有多少权势的官员。但真正要攻打董卓了,袁绍等一干政坛领袖前辈、军界老油条、投机者们每天喝酒开会,都不敢去打,只有曹操慷慨激昂:“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没人搭理他,包括后来指责他是汉贼的人。曹操便自己带着人去攻打董卓,结果大败而逃,坐骑都丢了。如果不是老弟曹洪舍命献马,曹操的命估计都保不住。败逃的路上,士兵又哗变,“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
失败能使人失去信心,变得颓废。但曹操不是这样,面对接踵而至的失败,他一一笑纳。
曹操求贤若渴,对人只看才干,不问亲疏,胸襟气度非同凡人。当谋士许攸来投靠曹操时,他来不及穿鞋就跑出去迎接;当张郃、高览来降时,夏侯惇担心靠不住,他却表示:“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
更为难得的是,大败袁绍军队后,袁绍的大量辎重、珍宝、图书都落到曹操手里,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但凡与袁绍有过书信来往的,无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曹操却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都付之一炬。曹操的解释是这样的: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我都自身难保,何况大家呢!这话说得何等大气。
但曹操死后,名声却臭了。他的臭,倒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不姓刘,刘家的天下只能由姓刘的人来坐,所以理学家朱熹会骂:“只有先主名分正,曹操自是贼。”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曹操杀了当时一些不服从他的名士,使得一些士子为之心寒。
从生前到死后,曹操一直是孤独的,少有人知道他的内心世界。他可以在讨伐张绣后,长子侄子俱逝,却只哭典韦。谋臣郭嘉去世,他悼念说,郭嘉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郭嘉死了,自己的知己就更少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其实曹操不也是一只盘旋又盘旋,找不到可栖之木的乌鹊吗?曹操是一个孤独的王者,因为他的赫赫威名,我们觉得离他是那么远。而因为他的孤独,我们又一次走近了他,觉得英雄和我们如此相似。
曹操(155-220),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前不久,公司组织年会,去了趟秦皇岛。
酒店在海边。晚上活动结束,我一个人走到海边。有人点燃烟花,有人弹着吉他唱,“听,海哭的声音。”
站在海边,总有一种感觉袭上心头。这不是高档的酒店、人造的美丽草坪和灯光所能赋予的。这是一种自古以来紧紧相依的存在感。我们的祖先就这么赤条条站在大海的面前,感受它带给自己的轰鸣和震颤——想逃离,又想投入;心存敬畏,又惶恐甜蜜。我知道,我将消失,大海将继续存在下去。
我想起了曹操的那首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