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他是三国最可悲谋士,曹操求之不得,将他杀死并带走他的妻子

他是三国最可悲谋士,曹操求之不得,将他杀死并带走他的妻子

  

  


  三国是各路诸侯英雄的舞台,同时也是各位脑子灵光、机变百出的谋士们的舞台,谋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自身并无自己的事业,而是依附于各家诸侯,为他们的事业发展积极谋划,献言献策,轻则管家理事、护持日常事务周全有序,重则洞察天机、挥师奏凯,为主公建立不世功业,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心有大志的诸侯,除了招兵买马、收养大将之外,还会非常重视谋士人才的引入。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在动乱时局的召唤下,无数谋士纷纷从各地被“海选”上来,加入到各派势力之中,引领着时局走向复杂化,斗争走向专业化,他们中不少人曾因深刻影响天下局势,而青史留名,诸如著名的郭嘉、荀彧、司马懿、诸葛亮等,如果能力出众、所辅佐的主公又知人善任,那么能充分发挥出自己才干的他们,自然也是幸运的,可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而投错人主,那么其一生注定是坎坷的,其人注定是悲情的。

  十分不幸,三国著名谋士之一陈宫就是后者,他的谋士之路要比诸多同行来得要更为坎坷,人生结局也更为悲壮,显得十分可怜。陈宫,祖籍是在山东莘县,自幼博学广记,结识的也多为当时有才学的明士,这就样,其逐渐成长为有识有谋之人,为他以后发挥聪明才智、建功于疆场打下来良好的基础。由于其颇有才干,又结交甚广,所以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曾在兖州因刺史死亡,而变得一时无主之时,发挥个人影响力,极力促成了曹操接管兖州,使得曹操实力大增,因而被曹操招为麾下,并且视为心腹之人,此后又继续在曹操账下,为曹营日常发展做贡献,曹操雄才大略、知人善任,陈宫得投其门下,也算是良禽择木而栖了,这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的是,后来却一件意外事件,而使得这对美满的臣主二人失和。

  


  这起变故还得从陈宫极力促成兖州归于曹操说起,曹操占据兖州,似乎颇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惹得兖州诸多明士颇有不满的议论,曹操新得兖州不久,人心尚且不稳,非常害怕这种言论的传播,从而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于是,经过为慎重起见,曹操决定处死几位带头非议的兖州明士,可是这些人大都是陈宫的旧识,交往的情谊颇非常深,曹操此举极大地激怒了陈宫,陈宫暗暗决定叛操。后来,抓住一个曹操外出征战,而独守兖州的机会,陈宫决定立即联络相关人等,把兖州执掌大权交于吕布之手,就这样,陈宫与旧主曹操彻底决裂,而一心开始辅助新主吕布。

  


  然而,吕布毕竟是有勇无谋之辈,完全是扶不起的阿斗,如果单纯从主公能力角度考虑,陈宫弃操投布,多少有点弃明投暗的意思,陈宫也在新主公的糊涂中落得个悲惨殒命的下场,兖州被吕布占据,曹操怎肯善罢甘休?就在建安三年冬天,曹操决定攻伐吕布,率领大军围攻吕布所驻扎的下邳城,攻城甚急,曹操不但军事实力强,而且还发动心理战,无谋吕布吓得失魂落魄,下意识的就要投向,陈宫不许,并且献出犄角之计,让卢布扎营于外,陈宫守城于内,互为应援,使曹军不能安心攻击任何一方,只需月余,曹操粮尽就会自退,下邳之围可解。叵耐吕布这厮听信妇人谗言,不信任于人,致使兵败,而臣主俱被俘。

  


  曾经在曹操账下之人,而且被信任为心腹,而今却在两军对垒前兵败被俘,陈宫心里想必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尽管曹操捐弃前嫌,愿意重新启用于他,陈宫却心灰意冷,丝毫不为所动,只愿引颈受戮,祈求一死,曹操最后看其心意已决,就不再勉求,只得下令处死陈宫。

  


  陈宫作为三国时期著名谋士,本投在曹操麾下,最终的下场却是作为敌军被曹操所擒,以致最后又被曹操处死。值得欣慰的是曹操杀他时说带走他妻儿老母代为供养,事后也确实履行了这一承诺。不得不说陈宫的整个人生经历可谓十分的可悲、可叹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谣俗词

两汉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龟虽寿

两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薤露

两汉 曹操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猴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猴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述志令

两汉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陌上桑

两汉 曹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秋胡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