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从曹操种田到北大荒奇迹: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屯田”?

从曹操种田到北大荒奇迹: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屯田”?

  每逢特殊时期,超市里就会出现抢购风潮,无论中外,皆是如此,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美国家的超市里也掀起一波又一波抢购卫生纸的高潮,甚至有顾客在超市里为了抢一包卫生纸而大打出手。

  


  国外一超市,几名消费者为抢卫生纸而吵架

  此外,随着各国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出台后,有人又担心有朝一日会出现粮食紧缺的情况。

  这些行为可以理解,毕竟人类所经历的灾难、事故和瘟疫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防患于未然”。在所有战略物资中,粮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史学家徐中约在总结中国古代王朝轮回时,认为农业社会的秩序和混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分配适当与否——大乱导致许多人被杀,以致有足够的土地供幸存者耕种,但经过一段和平时期,人口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这又引起民生之艰,进而引发盗匪和起义,这些乱象又常伴随着治理不力、政治腐败和道德沦落。中国古代王朝就是这样在一轮又一轮的“人地平衡—矛盾”之间循回往复。

  屯田:古代社会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在甲骨文中,“屯”字是草在土中的象形,表现幼芽破土的形象,“屯”字底下的一横表示地面,地下的部分扭曲,表示生长困难,进而用来比喻万物初生的艰难。对“田”进行“屯”,体现出土地的来之不易。

  


  “屯”字的演变

  屯田出现于西汉,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获取军队供养和税粮,主要可以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

  西汉前期,汉王朝统治区域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匈奴通过与汉和亲,获取朝廷银两与丝织,朝廷也希望用这种方法减少匈奴侵扰。然而事与愿违,西汉与匈奴的矛盾并未缓解,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边陲地带,更是首当其冲,仅有的人口基本是被征来的戍卒防守,又“一岁而更”(即一年一换),粮草需要从远道调来,非常不利于戍边,官府既要承担繁重的征兵任务,广大劳动人民也要为种粮运粮出力。

  对此,借汉文帝征讨匈奴的时机,晁错提出“徙民实边”的办法巩固边陲防御,他认为,匈奴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容易侵扰边境,在《守边劝农疏》中,他分析道:“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

  但对于汉人来说,稼穑是主业,因此他建议“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同时在要害之处和河流交界处设立不少于一千家规模的城邑,先盖房,再置备农耕器具。在募民方式上,晁错建议先招募罪犯和免除刑罚的人,不够的话就招募家丁、奴婢、赎罪的人,如果还不够,就招募想去的人,并“赐高爵”,守边有功的人还会获得朝廷的奖赏。通过这种方式,晁错希望达到“邑里相救助,赴胡不辟死”的效果。汉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募民徙居塞下,形成民屯的雏形。

  军屯的雏形则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同样与匈奴有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廷分析局势,认为“赵信替匈奴策划,在沙漠以北活动,以为汉兵到不了那里”,于是用粮草喂马(平时饲马用豆类,战时用粮食),集合十万骑兵,加上自携装备、马匹共十四万匹准备攻打匈奴,大将军卫青从定襄、骠骑将军霍去病从代郡出发,将大军分为两部横渡沙漠攻打匈奴。

  此战过后,匈奴单于“远遁”,沙漠以南没有匈奴的地盘,汉廷则在河西地区开始设县,兴修水利,并“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巩固获得的新领土,同时又逐步扩大版图,使汉廷控制区域一直连接到匈奴旧地以北。

  到了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谋反,西羌侵扰边境,汉武帝因部分地区遭灾无粮而赦免囚犯,征发数十万人讨伐,并设置张掖和酒泉郡,第二年又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地区设置田官,并安排六十万士卒在那里且戍且田。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血洗轮台,汉廷又在轮台、渠梨(均在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分别置“田卒数百人”用以屯田。昭、宣时期和元帝初年,除继续轮台、渠梨的屯田外,又先后在伊循(今新疆哈密县西)、赤谷城、(今俄罗斯中亚伊塞克湖东南)、车师前王庭(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等地搞军屯。这些都是汉代几个典型的军屯案例。

  


  西汉时期全图,出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西汉屯田减轻了军粮不足和粮草转运成本高的困难,为国家节约了一笔开支,加强了汉王朝的边防力量,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同时,内地流民被移到边地进行屯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兼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然而,尽管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屯田现象,但屯田没有被制度化,多是用于避免长途调粮,解决边境需求。真正提出屯田制的,是在曹魏时期,这一时期的屯田制规模更大、影响更广。

  


  电影《关云长》截图,片中曹操经常下地种田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粮食奇缺。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余部时,枣祗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将其利用,在今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

  


  电影《关云长》中,扛着镰刀的曹操(姜文饰)在表白关羽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仅一年间,就获粮百万石。这时的屯田也正式被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民屯就是政府把流民(称作“屯田客”)组织起来,向他们提供种子、农具、耕畜等,50人一屯,让他们去耕作无主土地,收获后,屯田客把收成的五到六成上缴政府作为租税,政府设置屯田司马、屯田都尉、屯田校尉等官吏进行管理。军屯则以士兵为劳动力,称为“屯田兵”,战时作战,闲时种地。曹魏政权的屯田制使得受战争之扰的北方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安置流民,北方的社会秩序也得到稳定,充实了国家力量。但到了曹魏后期,由于屯田制剥削太重,甚至达到民官二八分的地步,屯田客被土地束缚,而土地又不断被门阀侵占,引发反抗,屯田制遭到破坏。到了晋朝,屯田制已经被废除。

  


  曹魏屯田

  虽然屯田制被废,但屯田戍边的现象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例如在唐朝前期,面临战乱影响,朝廷在河西陇右地区部署重兵防御,屯田规模较大,《旧唐书》记载:仪凤年间(677-679年)“时以河源军正当贼冲,欲加兵镇守,恐有运转之费,遂远置烽戍七十余所,度开营田五千余顷。”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攻占高昌国,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屯垦事务。太宗不顾魏徵、褚遂良等人的反对,将西域州县化,“改西昌州曰西州,更置安西都护府,岁调千兵,谪罪人以戍之。”此后唐朝在于阗、疏勒、龟兹、焉耆修筑城堡、建立军镇,被称为“安西四镇”。到了南宋高宗初年,频繁的战乱对江淮、荆襄诸路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百姓流离,土地荒芜。在高宗本人和不少臣僚的支持之下,湖北、淮南、河南、建康府等地区于高宗初年先后出现了数次屯田活动。但总的来看,这些屯田活动多由各地军政长官自行负责,规模相对较小,同时也缺乏南宋朝廷的统一规划。

  


  唐安西四镇 不仅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就连少数民族的政权下也有屯田现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辽朝建国前夕,率领战争中掠夺来的依附汉人在滦河上游进行屯垦,这是辽朝最早的屯田。辽太祖正是凭借着屯垦所聚集起的庞大人力物力,战胜了反对他的契丹贵族,开启了变家为国的序幕。蒙古忽必烈即位后,“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开始了对全国各地进行的大规模屯田活动,深受汉人农耕文化影响的元朝统治者,在几次大规模派兵戍边的同时,为满足军需,在蒙古地区驻军屯田,如漠北的主要屯田区哈剌和林、镇海和五条河,漠南的主要屯田区上都、亦集乃。

  纵观下来,屯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巩固边防、满足军需,并“顺带着”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地矛盾,但在后期,人地矛盾往往又凸显出来(如曹魏后期的屯田制),也就是说,在古代社会,尽管有屯田制等多重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依然避免不了徐中约所说的“历史之自然演进”,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兵团与北大荒:新中国的屯垦事业

  东北刚刚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就在东北农垦区域进行了初步探索,位置就在黑龙江农垦区域,即“北大荒”。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三江平原分布在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在此流淌,地下水量多,地表江河密。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夏季日照时间长,而且清朝的禁令使得这里的土地未受到大规模开发,保护较好。 1947年,陈云、李富春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东北行政委员会及各省都要在国民党难以插足的地方,试办公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试验,以迎接全国解放。从1947年至1949年,一批以延安和其他老革命根据地来到东北的干部,带领拓荒者,在渺无人烟的北大荒上,利用日寇遗留的一座碉堡废墟挂起了通北农场的第一块牌子。这一时期,陆续建立了通北、宁安、赵光、花园、永安、查哈阳等农场。又安置了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许多伤残军人,又称“荣誉军人”,办起了黑龙江省伊拉哈荣军农场和松江省伏尔基河荣军农场,同时搜集日本“开拓团”遗留下的破旧拖拉机和农具,之后又从苏联进口了12台拖拉机,从此开始了全面开荒大生产运动,为日后的大规模开发北大荒摸索出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1948年秋,通北农场收割小麦后,把收割机整齐地停放在农具场上

  今天我们提到兵团,一般是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但在新中国历史上,“兵团”不只是新疆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有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湖北生产建设兵团、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等,多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成立。当时,全国的军、农垦系统有农场两千多个,其中的军垦师主要由解放军生产部队或复转军人创建,同时吸收了大量支边青年。后来逐渐被军垦化了的农垦农场有三类:一是由复转、伤残军人建立(如黑龙江九三荣军农场);二是由知青垦荒组织和支边青年、归侨创建(如上海大丰农场);三是劳改农场(如青海德令哈农场)。这些农场为兵团的成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20世纪60年代农业宣传画

  例如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横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四个省区,1964年,以河西国营农牧场为基础,组建了农建十一师,同时调进大批复转军人和知青。1965年,青海以劳改农场——格尔木农场为基础,成立农建十二师,并从其他城市接收知识青年一万多人,他们主要参加军垦建设。一时间,兵团成为知识青年“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1968年6月18日,经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批示,中共中央签发了《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并接收了国营农、牧、渔场93个,合编为5个师(辖58个团)、3个独立团,司令部设在佳木斯市。这一批示的目的在于屯垦戍边,在沈阳军区的指挥下,执行战役火力侦察,于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役要点,强化东北边陲安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则吸纳了更多的知青(11万余人)。1968年,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广州军区成立了生产建设兵团筹建小组,次年4月正式成立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同时接管了原海南岛、湛江的国营农场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研究院,归广州军区建制,受广州军区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兵团总部设在海口,兵团机关以海南农垦局为基础组建,各师由广州军区从各部队抽调干部组成。1974年6月,番号撤销,归地方农垦部门领导。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臂章。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于1969年12月成立,以福建省的91个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劳改农场、工厂)为基础,以解放军派出的干部为各级领导骨干,并征集一批无军籍的“兵团战士”编组而成。1974年11月撤销

  以“兵团”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新中国的兵团,就是探索、实践、推广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力量。兵团以不断探索开发的路子,积累了许多当地工农发展的经验,同时,兵团是集党政军企合一的建制,人才济济,科技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有集团化搞大生产的优势,而且垦区大多分布在边境边、荒漠边、大山边等条件较差的地方,有效带动了落后地区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疆山区公路。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没有铁路,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如今,新疆基本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穿越两大沙漠,横贯天山、连接南北疆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和由南疆铁路、北疆铁路、兰新铁路构成的铁路运输网络,以及百余条航线构成的航空运输网 兵团的成立起初为服务地方工农发展起到了开创性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兵团的农业建设逐渐转型为市场经济的补充,在1974年到1975年期间被撤销,成为地方农垦系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也是在此期间被撤销。

  1981年,邓小平在王震的陪同下视察新疆,一行人参观了石河子垦区,参观了棉田、农科所、原兵团战士的家。之后,邓小平指出,“兵团事业要大发展”,同年新疆的兵团得到恢复,名称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持当地的生产建设。

  如今,“兵团”作为简称主要指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的代名词。在新疆,见到长方形的条田、整齐的林带、配套的水渠和宽阔的道路,不用猜,这里准是兵团的团场。大农业、大条田、大机械、大生产……几十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一直走在新疆、全国的前列。新疆缺水,兵团就大力推广新技术,逐渐由渠水漫灌变为喷灌、微灌(包括滴灌、涌泉灌),成为全国大型的节水农业示范区之一;发展和推广农业精准技术,应用基因导入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新品种,实现主栽品种的全面更换。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围和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开垦出了1600多万亩良田。此外,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红枣产区也在戈壁滩上逐步建立起来,兵团农业也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佼佼者”。

  


  大型播种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得到广泛运用 改革开放后,北大荒也在创造奇迹。尽管这里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但毕竟自然环境恶劣,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沼泽遍布、蚊虫成群,甚至还有野兽出没。但是,这里的人们凭借开拓进取的北大荒精神,从开垦初期年产粮仅0.048亿斤,到1978年突破50亿斤,再到1995年突破100亿斤,不断创造奇迹。

  然而,大规模过度开垦造成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湿地面积减少80%;土地沙化,流失严重,旱灾水灾频发等。20世纪末,国家决定恢复生态环境,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湿。199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组建北大荒农垦集团。

  


  北大荒博物馆大型室内浮雕《北大荒人颂》

  现在的黑龙江,农业现代化规模处在全国前列,科技化水平逐步提高,培育了绥粳18、东农252等一大批优良品种,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大豆垄三栽培等高产模式,创建370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建成了千公里科技示范带,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这与北大荒的开发是分不开的。过去的北大荒,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今日北大仓 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农业问题,就能够解决百姓生存问题,从而为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奠定基础。

  中国古代屯田,符合农耕经济的发展需要,也适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社会的现实,使得农桑、水利事业得以推进,边疆地区得到安定。

  到了现代,为巩固国防,推广现代化农业,屯垦事业再次受到中央重视。今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代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的“大粮仓”。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过粮食的重要作用。屯垦事业对于巩固国防,维护粮食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粮食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新中国对中国边疆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开发,使我们耕地面的大幅增加,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 参考资料: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司马迁:《史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黄正建:《唐代前期的屯田》,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3期李忱、陈沸宇:《兵团有特殊的优势(西部开发访谈录)》,载《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0日戴岚:《屯垦戍边铸忠诚》,载《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日李忱、陈沸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进农业现代化》,载《人民日报》2009年12月8日毛泽东:《矛盾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官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团一览》中国新闻网:《“北大荒”巨变成“大粮仓” 黑龙江粮食产量70年增15倍》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谣俗词

两汉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度关山

两汉 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之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述志令

两汉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秋胡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 曹操

四时隐南山,子欲适西戎。

冬十月

两汉 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