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为什么不定都长安或洛阳?

曹操为什么不定都长安或洛阳?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从此,曹操以许昌为中心,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整个北方。

  

image


  可是许昌本是当时一座普通县城,并没有作为都城的先例,曹操为什么会放弃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而迁都于许昌呢?

  许昌



  洛阳早已被毁

  洛阳,因位于洛水之北为阳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城,被称为“九朝古都”(都洛阳的王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周、后梁、后唐、后晋),在很长的时间里,洛阳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三面环山,处在黄河南岸的洛河谷地之中,东望嵩岳、西依秦岭、南面伊阙、北有邙山,伊、洛、瀍、涧四水环绕。并且洛阳位于九州腹地的豫州西部,常被看做“天下之中”。出色的地理环境和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得先后九个王朝在此建都,不为都时,如隋唐,也扮演着东都、神都等重要角色。

  

image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因长安毁于战乱,而将都城选在洛阳,成为第二个在此建都的王朝。洛阳因东汉兴盛一时,也因东汉陷入毁灭。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王朝叛乱四起,汉贼董卓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崛起,利用国内动乱和朝廷的衰弱,控制京城,成为权倾朝野的野心家。

  董卓进京

  ﹀

  

image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董卓废幼帝刘辩,立刘协(汉献帝)为帝,并手握凉州(张辽等西凉军)、并州(吕布等并州军)两大军阀势力,成为东汉朝廷的实际控制人。

  董卓势力

  ﹀

  

image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讨伐董卓。兖州牧曹操便是讨伐董卓的诸侯联军之一。

  董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大驾既西,卓部兵烧洛阳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珍尽。又收诸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务;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

  诸侯讨伐董卓

  ﹀

  


  大火之下,洛阳“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终成为一片焦土、废墟。

  


  曹操迎回从长安出逃的汉献帝,距离洛阳焚毁仅仅6年,当时整个东汉都陷入了诸侯割据,且中央朝廷迁到了长安,因此洛阳被毁之后并没有重新修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随时都可能被其他诸侯吞并的情况下,曹操断不会耗费人力物力在洛阳重建都城,迁都成为最好的选择。

  长安不受控制

  董卓曾裹挟汉献帝及朝廷官员、洛阳百姓迁都长安,而在董卓死后,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在长安内拥兵自重,相互功伐,长安又陷入了巨大的内乱之中。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于吕布之手,在外交战的董卓部将李傕、郭汜闻讯后决定返回西凉故地,但在李傕的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决定孤注一掷,反攻长安,成可夺天下,败可退西凉。

  

image


  李傕、郭汜联军,一路斩徐荣,俘胡轸,随后又联合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一起围攻长安。最终击败败吕布,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控制长安朝廷。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和郭汜二人之间产生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率兵相攻,交战连月,死者万计。汉献帝借李、郭二人内斗,在杨定、杨奉、董承的护送下,东出洛阳。

  在曹操迎回汉献帝时,长安依然处于李傕和郭汜的控制之中,直到建安三年(198年),李傕在曹操的打击下兵败被杀,这才收回长安。

  马腾、韩遂盘踞在靠近长安的凉州,对长安虎视眈眈,李傕割据关中之时,马腾、韩遂就攻打过长安。因此,即使收回长安之后,这里也并不安全。

  汉长安未央宫

  ﹀

  


  除了兵患之外,关中地区在当时还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资治通鉴》记载:公元194年,关中水患,次年大旱,196年饿殍入山东。

  严重的灾荒之下,李傕等关中军阀侵夺了献帝原本要拿来赈灾的钱财,并且纵兵掠夺百姓,致使关中百万以上的人口,各自饿死逃窜。

  


  病患马乱,饿殍千里的关中地区,断不会成为曹操迎献帝后定都的首选。

  许昌是最好的选择

  洛阳毁于董卓之手还未修复,长安被李傕郭汜占据不在自己手上,曹操最终选择在迎回献帝之后迁都许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许昌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较好

  《史记》记载:“帝禹立而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许”。西周武帝分封诸国时,在许封国,在周时期,许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公元前481年,楚惠王封姜结于许国君主,传五世,在战国初期并入楚国。

  秦汉时期,设许县,属颍川郡。颍川郡是两汉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郡县,尤其是在东汉时期,作为帝都洛阳的东南门户,聚集了大批世族,世族们凭借自身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大庄园经济,拥有自己的武装,同时兴办教育、大兴儒学,经过百年的财富积累和文化积淀,颍川郡成为繁荣发达、人才辈出的地区。

  


  在自己的控制范围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三败吕布,成功夺回兖州并控制了包括许昌在内的豫州东部地区。

  次年七月,因李傕、郭汜的火拼,汉献帝从长安东归,回到洛阳旧宫,并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此时的曹操刚刚收复兖州,在兖州的统治尚不稳定。吕布被击败后,投靠了徐州的刘备,仍然是曹操在兖州的最大威胁。

  另外,洛阳一带势力非常复杂,尤其是河内太守张扬,跃跃欲试,甚至修建宫殿,企图接汉献帝为自己所用。直到建安四年,曹操趁张扬内乱,才消灭张扬势力。

  综上,曹操在迎献帝之时,控制的领地有限。兖州北接袁绍,东临刘备、吕布,南面袁术,可以说是群狼环视之地。董卓旧将杨定、杨奉、董承等人护送天子回到洛阳,杨奉等人是敌是友尚不明朗,且河内张扬居心叵测,洛阳成为是非之地。

  

image


  曹操在迎献帝之前,便以驻军许昌多时,并为了大规模驻军进行了初步建设,迁都许昌便水到渠成。

  来自袁绍的威胁

  在董卓死后,袁绍割据河北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直到官渡之战前,曹操在与袁绍的对峙中一直处于守势。

  

image


  洛阳临近黄河,袁绍渡过黄河就能攻击洛阳,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都城选择,自己起家的兖州同样是对抗袁绍的前线。而许昌,距离袁绍的势力范围较远,更靠近中原腹地,可以在曹袁冲突下提供一个缓冲空间,不至于轻易陷落。

  

image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企图攻占许昌,从而南下攻曹。最终,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战胜袁绍,成就战争史上的经典一战。但如果当初曹操定都洛阳,而不是许昌,或许袁绍就能直捣中枢,没官渡之战什么事了。

  官渡之战

  ﹀

  

image


  自然条件优越

  许昌三面环山,可利用嵩山、伏牛山、大别山的地势阻挡来自袁绍、张绣、袁术三面的攻击,而东边的平原是刚被击败的吕布和实力稍弱的刘备。

  

image


  除了地形地势上好处,许昌还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产粮区,并且受战火波及较少。反观洛阳和长安,在经历长期的战火之后,早已民穷地乏,经济凋敝。

  

image


  另外,许县位于颍水(今颍河)东岸,而颍河南下汇入淮河。有了颍水这条运输线,许县就很容易得到周边物资的供应。在曹操驻军许昌之后,采用枣祗和韩浩的建议,在许昌附近试行屯田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陌上桑

两汉 曹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秋胡行·其一

两汉 曹操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龟虽寿

两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薤露行

两汉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塘上行

两汉 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善哉行 其三

两汉 曹操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