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三国最强富二代,被袁绍奉为上宾,更被曹操视为张良在世!

三国最强富二代,被袁绍奉为上宾,更被曹操视为张良在世!

  外戚VS宦官

  从东汉后期开始,不知道受到什么诅咒皇帝都死的很早,所以继位的皇子通常是乳臭未干的孩子,这时外戚(就是太后的兄弟们)就会以辅政的借口掌权。

  


  然后等小皇帝长大后,为了夺回权力又会跟他亲近的宦官们(也就是太监)联合除掉外戚。但等事成之后,权力就会落到宦官的手里,长大的皇帝还是只能任由别人摆布。

  可能是因为太郁闷了,东汉的皇帝都活得不久,而下场就是由年幼的太子继位,然后失去皇帝庇佑的宦官们再次被新的外戚干掉。

  


  整个东汉后期,就一直在宦官和外戚轮流斗争的环境中恶性循环着。皇权式微,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朝廷不妙了,因此士人们开始频繁的交游,以地域、师徒关系为媒介,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团体。而这些团体彼此联系又很紧密,类似小圈圈的概念,别人是怎样都进不去的。

  摊开三国时期来看,可以说得士族者就能得天下。

  


  例如曹操有河北大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等士族支持;刘备有荆州士族、益州土豪;孙权有顾雍、陆逊、朱治、张昭(就是传说的顾陆朱张)等豪族相挺。颍川荀氏,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中诞生的。

  二、颍川荀氏

  从荀彧的爷爷荀淑开始发迹,到叔叔荀爽位列司空,等到荀彧这一代,颍川荀氏已经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超级大士族了。

  


  可以说,荀彧就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超新星,如果用现在来比喻,他就像是三星集团总裁的儿子一样(因为韩国大企业文化非常突显。),成长之路非常顺遂,因为没有人吃饱撑着会想得罪这个超级大族。

  荀彧,字文若,颍川人。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从小就广交四方豪杰,且饱读诗书,据说他12岁时就可以把论语、春秋等古籍背的滚瓜烂熟了,所以说富二代努力起来是很可怕的,我连我12岁在干嘛都不记得了。

  


  原本就自带明星光环,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努力,荀彧很快就受到众人的认可,并进入朝廷为官。可惜好景不常,不久后董卓乱政,荀彧也弃官回到了颍川。

  三、弃袁投曹

  回到家乡的荀彧做了一个决定,第一次展现出了他卓越的眼光。他告诉乡亲父老:天下大乱,而颍川又位处中原,这边一定会是诸侯们抢夺的战略要地,再来一定会饱受战火摧残。因此年轻的荀彧带着宗族们北上到河北避祸,并加入了袁绍阵营。

  


  袁绍这个人也是从四世三公的家族出生的,所以对于荀彧的到来非常开心,立马将他奉为上宾,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款待着他。当时的袁绍坐拥河北,帐下智如审配、郭图、冯纪、田丰,勇如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谋士如星、猛将如云,本身又自带明星光环,不管找谁来看都会觉得他就是天下的霸主。

  


  但29岁的荀彧,做了第二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抛弃袁绍,南下投靠刚被董卓打爆,只剩几千兵力的曹操。三国志荀彧传记载:

  


  荀彧的到来,对曹操来说根本是捡到宝,立马把他比喻为神机妙算的张良。

  想像一下,当时落魄的曹操,激动着握着荀彧的手,和他讨论要如何争霸天下,如何让人民安居乐业,如何创立太平盛世,打造一个没有战争,大家都吃得饱睡得好的天下时,荀彧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感动,多么的激昂。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在形容这个场景吧。

  


  只是荀彧不知道,曹操内心想的天下,和他想的并不一样。荀彧,将在这个让他抱憾而终的地方,大展他的才能。他为了复兴汉室奋斗一辈子,最终却扭转不了历史巨大齿轮的转动,最终壮志难酬。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精列

两汉 曹操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谣俗词

两汉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两汉 曹操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薤露行

两汉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善哉行 其一

两汉 曹操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度关山

两汉 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之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