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合作二十年后,曹操与荀彧的关系要修改一下了

合作二十年后,曹操与荀彧的关系要修改一下了

  荀彧与曹操搭档合作二十年后,彼此的关系,需要修改一下了。

  早先,公元191年,荀彧与曹操结识。当日曹操不过东郡太守。见荀彧来,大喜过望,说荀彧是自己的张良。

  五年后的公元196年,荀彧劝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

  那时东汉已濒临解体。

  曹操和荀彧在许昌,守着大汉朝廷的声名。

  荀彧前后举荐了许多人给曹操:荀攸、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都多少受荀彧的提携。

  说曹操的文官班子,大半是荀彧帮着搭的,也不错。

  公元197年,荀彧推荐钟繇西镇乱糟糟的关中。钟繇也的确镇住了关中,帮曹操稳住了西面。

  后来官渡之战时,还能给东线供应马匹呢。

  曹操出征,总与荀彧通信。大事总与荀彧细致筹划。

  两人合作很是亲密,联手支撑着汉朝。

  到官渡之战时,其他各郡一度不听调遣了——那几年曹操军粮调拨太困难,夏侯渊的侄女都亲自出门找资源,被张飞劫走当老婆了——全靠颍川郡的贡献,顶住了袁绍。

  为何颍川那么靠谱呢?因为颍川是荀彧家族发源地。

  


  这段蜜月期,到了204年。

  曹操渡过黄河,攻下了袁绍的基地邺,在那里修了铜雀台,自领冀州牧。

  ——当时尚书令荀彧与汉献帝一起,在许昌。

  ——司隶校尉钟繇,坐镇西线长安,都督关中:荀彧举荐的。

  ——曹操自己的谋主是军师荀攸:荀彧的侄子。

  曹操将自己的总部从许昌搬到邺,是方便北讨三袁。但与此同时,他跟荀彧,开始产生距离了。

  公元208年,曹操恢复三公制度,是为丞相,位极人臣。

  公元210年,曹操与荀彧合作快二十年时,曹操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表示不看门第身份品德,只要有能耐,都可以来做官。

  ——曹操此前的许多干部来自荀彧,都是品学兼优的世族。但这时出个用人唯贤的求贤令,嗯。

  那年年底,曹操还做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文章写得极好极明白,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我年轻时的理想,也就是当个征西将军曹侯。

  ——我平灭黄巾、干掉称帝的袁术。我舍死为国,干掉了强大的袁绍。我平灭了包藏祸心的刘表。身位宰相,位极人臣,很满足了。

  ——如果汉朝没有我,不知道几人称孤,几人称王!

  ——有人劝我隐退,但我一丢兵权,立刻就会有危险,汉朝也会倾危。所以我绝不可以为了点好名声就弃权!

  


  下一年,公元211年。曹操一年后,曹操让钟繇调动关中人马,预备对付张鲁,就此激起了马超韩遂之乱。

  曹操打平了马超,也正式接管了西线。后来钟繇就主要负责大理负责刑狱,又当三公:不再负责地方了。

  之前说了:钟繇是荀彧举荐提拔的。

  下一年,董昭们预备让曹操当魏公了。

  曹操表奏荀彧到谯郡劳军:要荀彧离开许昌了。

  之后,曹操给荀彧寄了个空盒子。《三国志》说荀彧“以忧薨”。《后汉书》说荀彧服了毒。

  无论如何,荀彧空出了舞台。朝廷不再有荀彧了。

  荀彧消失之后,“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这个遂字,称心如意,都在里面了。

  五十九岁的曹操称了魏公,又三年后,魏王。

  


  对霸主而言,没有他,不知几人称孤,几人称王。权是不可弃的。一定要变着法握住才行。

  对贤臣而言,很清楚地知道,捏合一个危机四伏的汉朝,需要铁腕的非常手段。所以他也就与霸主亲密无间地合作了。

  但到了一定时候,发现天下已经经历一系列变化,发现权力的平衡即将动摇时,也就知道,自己必须让出舞台,任霸王施展了。

  于是他们在各自的角度,做了各自的选择。

  需要在一起的时候,出双入对;需要不在一起的时候,进退殊途。

  捏合两个人与拆分两个人,最好的推动力,都不过一个字:权。

  这样的故事,五湖四海、千秋万载,从古到今,都在变着法子、变着形式,不停地上演着。

  您也觉得很耳熟,是吧?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善哉行 其二

两汉 曹操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秋胡行 其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秋胡行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

两汉 曹操

痛哉世人,见欺神仙。

龟虽寿

两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两汉 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