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真实的岑参,比《长安十二时辰》里更倒霉

真实的岑参,比《长安十二时辰》里更倒霉

  有两个岑参:一个是生活里的,一个是他的诗歌展示给我们的;一个窝囊,一个光芒万丈。战争残酷,而这,也许只有岑参到晚年才能更深刻地体察到。

  


  《元世祖出猎图》刘贯道 [元代]

  白马啸西风

  演播:卫东

  供稿:「为你读诗」诗意生活研究院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诗人岑参(剧中名为“程参”)死了马,诗歌被烧,哭得梨花带雨,又被关入靖安司的牢房,倒霉又窝囊。而现实中的岑参,更窝囊。

  “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岑参的家族显贵,出过三位宰相。但岑参出生前,家族惨遭巨变,地位一落千丈。他自幼丧父,依靠兄长教导,二十岁入长安、洛阳拜谒高官望族,献诗权贵,以求闻达。三十岁,终于进士及第,却仅被授以九品的小官,职责是看管兵器。

  岑参不甘心从此寂寂无闻。他另辟蹊径,走幕府之路,希望自己的才华脱颖而出。三十四岁时,他告别长安的家人,沿丝绸之路,西出阳关,经敦煌、罗布泊,过吐鲁番,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去做一名书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对朋友说,也是夫子自道。

  出塞不到三年,岑参就遭遇了怛罗斯之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正面碰撞。唐的盟军临阵倒戈,致使高仙芝率领的唐军大败。高仙芝被解除职务,作为他幕僚掌书记的岑参,也一同回到长安,面对天子的问责。

  三年里,岑参寂寂无为,痛苦难当。但他心中,时刻想建功立业,复兴家族荣耀。终于,他在边疆曾经的朋友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这再次激发了诗人的雄心,他又一次来到塞外。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了,封常清和其他重要将领迅速被调回朝廷,一同对抗安禄山的叛军。由于潼关失守,封常清与高仙芝这两位在西北屡立战功的著名将领,被唐玄宗下令处死。皇帝错判,错杀忠良,奸佞当道,岑参感到无比痛苦。“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岑参只得回朝。

  岑参晚景凄凉。他性情耿介,经常仗义执言,惹得权贵都不喜欢。后来,看尽了官场腐败,民生凋敝的岑参,辞去嘉州刺史之职,于770年病逝于成都一所客舍中。

  但岑参的诗歌活了下来,带着灿烂的光芒载入史册。

  岑参笔下塞外的风:“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描述边疆的冷:“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写战争的恐怖:“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在岑参之前,也有很多边塞诗人,但还没有谁写过这样的风光景色。有些人见过了,奈何才力不逮;有些人有能力写,可是不敢或不愿千山万水去苦寒边塞走一遭。

  岑参到了现场,他把所有的感官都打开了,灵敏地捕捉着那些新的感觉,新的气味,新的颜色,新的味道。他在边塞未能得到孜孜以求的功名、家族荣耀,但成就了唐诗中最特别的边塞诗。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节选)

  这样勇武的军队,有谁能够战胜呢?

  岑参又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严寒让人心情低落,而岑参立刻来了转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天的梨花比喻漫天飞舞的大雪。这比喻太奇,太美了,我们仿佛忘记了严寒,只想马上去到塞外边疆,欣赏这样的美好。

  和所有边关战士一样,岑参也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他写道: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在西域的大路上,岑参碰到一个友人,对方要回长安了。岑参止不住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泪水沾湿了双袖。但他还是和朋友拱了拱手,说:“我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中吧。”

  是的,我想念故乡和亲人,但我现在不会回去。我的世界在这里,在塞外的边疆,在征战的沙场,未来在我的手中,我的脚下,等待我去开创,我不能放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不仅写下了自己,也写下了无数守疆将士的情感。但他对自己将要度过的一生,恐怕始料未及。

  《长安十二时辰》里,烽燧堡之战,由于朝廷腐朽,除了张小敬等几个人逃出生天,两百多战士固守孤堡,孤立无援,最终命丧沙场,以身殉国。他们的家人再见不到他们,他们的功名梦,也化为塞外边陲的累累白骨。在朝廷之上,大唐盛世的梦正酣。要不了多久,渔阳鼙鼓将动地而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岑参(约715—约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后两次从军边塞。唐代宗时,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留言:说一次你最难忘的旅行

  岑参不是唯一一个去过边疆的诗人。

  在古代,人人都喜欢京城,就像今人喜欢北京。“金窝,银窝,不如京城的狗窝。”诗人一旦离开长安, 便要生出相思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掰着指头数,还有多少天可以回长安去?

  但唐朝的诗人有意思,明知道边疆多磨难,可还有那么多人前往。一次又一次去,一次又一次在诗歌里吟诵,好像边疆是充满魔力的地方。

  翻开一本厚厚《全唐诗》,其中收录的边塞诗约2000首,是各朝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而其中1500首就与大西北有关。

  不信请看: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得春字)

唐代 岑参

太守拥朱轮,东郊物候新。莺声随坐啸,柳色唤行春。
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经火山

唐代 岑参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唐代 岑参

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弱冠已银印,出身唯宝刀。
还家卿月迥,度陇将星高。幕下多相识,边书醉懒操。

过碛

唐代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燉煌太守后庭歌

唐代 岑参

燉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燉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唐代 岑参

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