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樽樽烈酒,莽莽黄沙,抵不住心忧家国天下

岑参:樽樽烈酒,莽莽黄沙,抵不住心忧家国天下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戏问花门酒家翁》

  这首生活抒情小诗,短而幽默、简而亲和。经历漫漫瀚海旅程的岑参,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老翁安然沽酒待客的闲适,他便在旅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盛唐时代,这再普通不过的场面,仿佛成了千里边塞安定富足的缩影。那时的岑参陶醉其中,看一切都带了动人的诗意,他上前戏问,“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这样欢脱灵动的情趣在岑参身上并不多见,诗中的意境过于美好,可也过于短暂。

  事实上,“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才是岑参的边塞诗,“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边关苦寒、塞外冷月……”才是岑参的边塞生活。

  岑参曾两度怀着壮志凌云、建功立业的抱负远赴边塞做幕僚。对边塞生活“热情似火”的他积极地迎接着每一个明天,等待着属于自己的荣光。但最后等来的却只有安史之乱。

  边塞归来后,岑参把郁闷积于胸中,游走在五品六品的“芝麻官儿”岗位上,直到公元766年,岑参才入蜀做了一生最大的官——正四品下的嘉州刺史,任职于今天的乐山一代。

  虽升了官职,但这却和岑参的初衷相去甚远。安史之乱让盛唐变得满目疮痍,当时的四川紧靠吐蕃,屡遭入侵,更是烽烟四起。在边远蜀地为官的岑参心中无比压抑,而他的诗性亦在这蜀地的山水、蜀地的酒香中恣意生长。

  “罢官自南蜀”后的岑参,或许是为沿着杜甫的足迹寻这位故人,或许是想要回到长安,经戎州、渝州等地直出夔门,一边奔赶也一边饮酒作诗。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带)时,他曾写“因寻野渡逢鱼舍,更泊前湾上酒家。”不知他当时喝的酒,是不是今天五粮液的前身呢?

  最终,千山万水将还是将岑参留在了成都。留在成都虽是迫不得已,但并不妨碍这位“善游”的诗人领略天府之国的魅力。或许,他也曾就着川酒香将自己的远宦哀愁、贬谪苦痛及人生失意诉诸笔端。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得蝉字)

唐代 岑参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

唐代 岑参

看君尚少年,不第莫凄然。可即疲献赋,山村归种田。
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碛中作

唐代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唐代 岑参

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
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

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唐代 岑参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
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

唐代 岑参

先生近南郭,茅屋临东川。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
有时著书暇,尽日窗中眠。且喜闾井近,灌田同一泉。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