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的故事

岑参的故事

  两出塞外歌白雪

  一老剑南梦蓝莲

  ——岑参来也

  

image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天宝三载(744年) ,岑参进士及第,满怀期望的等待了三年,却只得到了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兵曹参军。他有些失落。但岑参知道,自己年已而立,虽心有不甘,毕竟告别布衣,有了官身,也就有了进步的阶梯。所以还是“不敢耻微官”,不敢以芝麻小官为耻。这首诗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于是,就告别嵩岳的涧水、山花、溪桥、药栏,上任去了。

  岑参,715年生于荆州。祖籍棘阳(现南阳新野),在山西晋州长大。岑参祖上和高适一样也阔过。家族出过三任宰相,可惜都陷入政治斗争,没有好的结果。到他这辈儿,也已经没落。父亲做过刺史,也早早去世。他幼年起,就只有哥哥照应。毕竟出身大家,又聪明伶俐,五岁开蒙,八九岁就诗文有成,挣攒了不少的点赞。十五岁时移居嵩阳、颖阳一带(现登封),在嵩山附近结草堂读书。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太室在嵩阳,少室在颍阳。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少林寺。那时候,寺庙还是真的寺庙,和尚也还是真的和尚。唐人愚笨,不识门票为何物,天下寺庙和景区,都可以自由出入。少年岑参就在这幽静而美丽的风景里,潜心攻读。刷题之余,漫步林溪,或啸、或咏、或钓、或樵,悠游自在,怡然自得。

  如果能够一直如此下去,该是多么惬意的人生啊。但是,天虽不老,而人生易老。不知不觉中,岑参已到而立之年。老夫子教导,三十而立。无可奈何,只好为了五斗米,而“辜负一鱼竿”了。

  不亏那嵩山的灵山秀水,也不亏他的十年苦读,岑参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士及第。只要有了官身,机会总是会有的。所以,授官虽微,起初岑参并没有多么在意。但两年过去,进步的机会迟迟不到,加之长安米贵,住房更是一价难求。就连房租也交不起了。岑参性子急呀,就有点耐不住了。有一天,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男子汉大丈夫,而立之年还没有取得富贵,这才是最大的耻辱啊!镇日爬格子,诗写的再好有什么用?圈粉而已嘛。这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是的,高适也说过类似的话,他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写诗,是不可以当饭吃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难不成他们心有灵犀?(高适暗想,可叹李白杜甫兄弟俩,就没有活明白过!)原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呀。于是,岑参就扔了笔砚,毅然决然的投军去了。

  一路之上,岑参兴致勃勃,好像看到了他驰骋沙场,剑影飞扬的英姿;也看到了他功成名就,博带峨冠的风采。他诗中写道: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看,多么的轻快、兴奋!内心的激动和勃勃欲望毫不掩饰: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但是,话还得说的冠冕堂皇,要讲政治正确嘛,讲目标高尚嘛,讲人格纯粹嘛。顾大家,舍小家是不是?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而且,咱岑参既然投笔从戎,可不是单纯一介武夫啦。咱还是大腕儿诗人啦,所以,不光顾了自己得意,也得抒抒离乡思家之类的情感什么的,叫粉丝们惊呼一阵吧。于是,就写道: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诗一写不打紧,一不小心就被粉丝团评为他最好的作品之一。更是选入课本,做了教材,叫天下所有小学生背诵。背诵不过来?打屁屁!

  这是天宝八载(749年)。当时,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威震西北,名声赫赫。岑参就做了高将军的办公室人员。当然不会是主任了,办公室主任当时是封常清。

  说到高仙芝,我们得多说几句。大唐时代,高将军可是居功甚伟。当时大唐边防,主要是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东北先有张守珪,后有安禄山。高仙芝主要镇守西北,并开疆拓土。军旗所指,跃过葱岭,就是帕米尔,兴都库什。一度直到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境内。可叹千古名将,竟身死阉竖之手,岂不悲哉!

  一个书生,又是新人,一时进不来权力中心圈子,也是正常。但急性子的岑参就有些失落和后悔了:

  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

  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

  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心理。文人的毛病,一齐迸发,小媳妇一样闹情绪,哀怨呀,想家呀,都来了:

  轮台客舍春草满,颍阳归客肠堪断。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心里郁闷,眼里的风景就也凄凄楚楚,连陶式幽怨、甚至读书无用论的话都上来了:

  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五侯贵门脚不到,数亩山田身自耕。

  由此可见,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也是有道理。得志,则洋洋自得,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狂傲的不得了;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好像全天下都对不起他,都欠他黑狗肉钱一样;还矫情的不得了,壮志难酬呀,归去来呀,一蓑烟雨任平生呀,什么什么的。其实,内心还暗暗自喜,又写了一通好诗。

  但是,岑参终究还是不会真的回去自耕“数亩山田”。他和其他诗人一样,心里不痛快,发发牢骚,过过嘴瘾而已。

  751年,高仙芝深入大食国700余里,攻打恒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但大败。这就是著名的恒罗斯之战。高仙芝被解职。岑参也回到了长安述职。边塞一趟,战功没有,当然就没有奖赏。升迁当然无望。朝廷派他做了一个大理评事的清闲差事。造了那么大的势,放了那么大的屁,关键是还在微信群吹了那么大的泡泡,现在却这样一个结果,不是打脸啪啪啪吗?岑参那个羞惭呀,失望啊,简直要抑郁了。抑郁好呀,又有一首好诗了,而且有微博可以发泄,最妩媚的,还可以多多圈粉儿。于是,《优钵罗花》就诞生了: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优钵罗花,就是蓝雪莲花。摇曳在雪山脚下,奇花与白雪相互映衬,是天山最美的童话。

  注意这两句: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既孤芳自赏,睥睨同侪,又对无人赏识怨艾深深。

  再看最后一句: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渴望得到君王宠幸的迫切一点都不掩饰,赤裸裸呀!

  但是,但是,一个低微的小官僚,要赢得皇上的青眼相向,谈何容易!何况这时候,朝廷里,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条老狗,正在撕咬的起劲,谁还顾得上其他?岑参真的要抑郁了: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仕途不通,学李白哥哥,辞官追仙去吧。

  人生的十字路口,铁哥儿们出现了:老弟呀,千万不要想不开。看看我,奋斗这么多年,翩翩少年,都变成油腻大叔了,才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公安局长。你还年轻,可比哥哥强多了。此时,几个铁哥儿们知道岑参精神有问题,约好了来看望他,就把他约出来,到慈恩塔游玩,散散心。顺便聚聚喝一场。毕竟大家天各一方,见一面不容易。高适率先举杯,先干为敬。杜甫也干了一杯,更是羞答答的说,岑弟,你看看我,还没有固定工作呢。简历投了一千份儿,连个回音都没有......王昌龄、薛据、储光羲,大家都纷纷干杯,纷纷发言,说道动情处,在加上酒精的作用,竟弄得慷慨激昂与稀里哗啦同响,哀叹连连共嬉笑怒骂齐飞。结果,聚会变成了比惨会,劝人,变成了拼酒。终于是,杯盘狼藉,肉体枕藉。不过,酒醒来时,岑参的抑郁症也彻底痊愈。小伙子又精神焕发,壮志凌云了。“功名马上得”的梦想,又重新做起来:

  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

  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

  功业今已迟,揽镜悲白须。

  平生抱忠义,不敢似微躯。

  此时原为高仙芝办公室主任的封常清已经替代高仙芝,坐了节度使的位置。战功卓著,刚好回朝汇报工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连家人老婆都得到了封赏。这更勾引起岑参“马上封侯”的野心的小火苗腾腾欲燃。

  在封常青的帮助下,岑参顺利得到了二次出塞的机会,而且还以封将军副手的身份。权力,地位,比第一次出塞不知道大而高了多少!他那个激动呀,就又掩饰不住了,于是,就急切切的,雄赳赳的,气昂昂的,什么什么的,奔赴西北边疆。当然,不要忘了写诗呀,不要忘了发微博呀,不要忘了圈粉呀。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六月火山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六月火山热,哪里有岑参此刻的心肠热?他一连写了好多诗。他最好的边塞诗,基本都是这一时期写的。比如下面这些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岑参的诗,一个字,奇:语奇,格奇,景奇,意奇。他最擅长的是歌行和绝句。这两种体式,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这一点和李白很像。他俩都是奇思妙想满天飞,九天四海任纵横。神采飞扬、不拘一格。很可能,这俩宝宝,当初在学堂的时候,都不是乖乖娃,不喜欢死记硬背,不喜欢标准答案。比较起来,杜甫绝对是三好学生。他的诗,主要是格律诗,而且格律严整,板板整整,规规矩矩。

  总之,754年,岑参二次出塞,信心满满,也得意扬扬。不过,要谦逊一点嘛。谦逊是一种美德啦。而且,千多年后一位伟人说过,谦逊使人进步嘛。于是,又来一首好诗: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记住啦,咱岑大将军,从小,就有爱国主义啦。咱的参军,可不是有私心,为了名利地位啦。咱可真真的是报效祖国啦。

  岑参最勤奋,边塞诗人中,他写的诗最多,流传下来的也最多。后人排名,把高适排在前面,二人组合,叫“高岑”?岑参表示不服。

  可惜,岑参的人生,有个规律:牛短熊长。像极了某国股市。他到边关的第二年底,震动全球的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再次被起用。带领封常清和西北主力挥师东指,勤王保驾,抵抗安禄山的叛军。岑参留守西北。岑参苦苦守望,盼望两位大将军大捷荣归,自己也跟着荣光一回。谁知道,意外往往比明天还来的早,他等到的,却是两位将军的无妄之灾!

  原来,高、封二人,在镇守潼关的时候,却被监军宦官边令诚陷害,双双被诬杀。就这样,岑参刚刚燃烧起来的建功立业的小火苗,还没有熊熊起来,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灭了!失去了工作,无奈之下,只有怏怏的回到了关内,去肃宗朝廷,重谋职业。

  此时,杜甫也才刚刚从叛贼占据的长安逃离。“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杜甫就这样破衣敝屣地狼狈着投奔了肃宗。肃宗看到叫花子似的杜甫,这么的忠诚,一感动,就赏了他一个从八品的左拾遗的官。

  毕竟岑参勤奋,狂发微博。所以肃宗也耳闻过他。知道他就是那个写梨花开的。就封他做了右补阙。这下好了,两个大诗人,一左一右,都成了给皇上提意见的人。杜甫做得很骄傲,岑参也算满意。皇帝身边嘛,说不定机会大大的。俩人工作就格外的努力,谨记教导,树立问题意识,恨不得时时刻刻手拿放大镜,找出问题,好给皇上查缺补漏。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卯时起床,酉时下班,起早贪黑,勤奋的不得了。这还觉得做得不好,心里还有愧皇恩,“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意见还是提的太少了。于是,就更加勤奋,“频上封章,指述权佞”。

  

image


  俩诗坛大咖,政治上真是幼稚的可爱。以为拾遗、补阙的官职,真的就是给皇上拾遗补阙的?皇上,天子呀,永远的伟光正大,会有遗阙吗?所以,连朝里的臣僚们都看不下去了,就找了个罪名,把他俩赶出朝廷。杜甫,直接到了华州;岑参,辗转到了虢州。文人的臭毛病,小性子,又来了: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怎一个酸字了得?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陶式牢骚,陶式矫情,是不是?

  但是,岑参内心的煎熬,无人能懂。他的小目标可不是一个亿的铜臭,也不是诗歌。他祖上的荣耀时刻在激励着他,他不会忘了自己的初心: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这是他写给兵部侍郎(相对于国防部长)李进的诗。什么意思呢?蝉求高树,雁厌后行,作为有志青年,我也盼望进步呀。后两句用了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不过这里不是说的刻苦学习,而是希望李大人提拔的意思。李进是皇室血统,又大权在握。找他,算是精准踏点儿了。

  岑参不忘初心,就付出行动。后来几年,他的仕途也渐渐平稳,先后做了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等。766年,距离他生命的尽头只有四年的岑参,做到了他一生中最高的位置:正四品的嘉州刺史。所以,后人称他为岑嘉州。但是,这迟来的荣光,他并没有激动。甚至还有些感伤。为什么呢?

  嘉州在现在的四川。原来,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但大唐的盛世也一去不返。留下来的大唐,满目疮痍,各地藩镇又蠢蠢欲动。西南的蜀地,外有吐蕃的窥伺侵扰,内有军阀的勾心斗角。765年,威震吐蕃的严武去世之后,局势就更加动荡。这种情况下,嘉州刺史,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当地官员,各自为政,一个个飞扬跋扈,俨然土皇帝似的。岑参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岑参感觉再干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老命丢了。所以就罢了官,要回他嵩南旧草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起草思南宫,寄言忆西掖”。但是,回长安的路也已阻断,他狼狈地辗转了几个月,终于也没有走出四川。770年,56岁的岑参,在成都的一个旅馆里,溘然长逝。

  岑参一生,坎坷多难。从小孤苦,而立入仕。两度出塞。身死乱蜀。有几次眼见有点亮色了,却如磷火一闪,落下的仍然是一片灰暗。尽管他矢志不渝,坚持了又坚持,努力了又努力,终于是壮志难酬,含恨而去。

  仕途多舛,也许天生岑参,就是为了打磨一个诗人?他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何等绮丽豪迈!他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又是多么雄奇壮健!

  然而,纵使铁血丈夫,也有老去的时候。老去的岑参,也曾反省过,这一生,争来争去,到底为了什么?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买酒钱。

  其实,岑参横刀立马的雄姿,的确叫人仰视,但他对花伤感的背影,也一样叫人动容。而且,有时候也萌的可爱,你看他的《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去了。也许,在他弥留之际,他又看到了那棵优钵罗花,美丽的摇曳着雪影的蓝雪莲花。蓝雪莲呀,也许,你还是应该永远生长在雪山脚下,任凭霜欺风打.....

  

image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唐代 岑参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送崔子还京

唐代 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送赵侍御归上都

唐代 岑参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忆长下曲二章寄庞催

唐代 岑参

东望望长下,正值日初出。长下不可见,喜见长下日。
长下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明日归长下,为君急走马。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唐代 岑参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唐代 岑参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