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出塞外歌白雪
一老剑南梦蓝莲
——岑参来也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天宝三载(744年) ,岑参进士及第,满怀期望的等待了三年,却只得到了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兵曹参军。他有些失落。但岑参知道,自己年已而立,虽心有不甘,毕竟告别布衣,有了官身,也就有了进步的阶梯。所以还是“不敢耻微官”,不敢以芝麻小官为耻。这首诗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于是,就告别嵩岳的涧水、山花、溪桥、药栏,上任去了。
岑参,715年生于荆州。祖籍棘阳(现南阳新野),在山西晋州长大。岑参祖上和高适一样也阔过。家族出过三任宰相,可惜都陷入政治斗争,没有好的结果。到他这辈儿,也已经没落。父亲做过刺史,也早早去世。他幼年起,就只有哥哥照应。毕竟出身大家,又聪明伶俐,五岁开蒙,八九岁就诗文有成,挣攒了不少的点赞。十五岁时移居嵩阳、颖阳一带(现登封),在嵩山附近结草堂读书。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太室在嵩阳,少室在颍阳。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少林寺。那时候,寺庙还是真的寺庙,和尚也还是真的和尚。唐人愚笨,不识门票为何物,天下寺庙和景区,都可以自由出入。少年岑参就在这幽静而美丽的风景里,潜心攻读。刷题之余,漫步林溪,或啸、或咏、或钓、或樵,悠游自在,怡然自得。
如果能够一直如此下去,该是多么惬意的人生啊。但是,天虽不老,而人生易老。不知不觉中,岑参已到而立之年。老夫子教导,三十而立。无可奈何,只好为了五斗米,而“辜负一鱼竿”了。
不亏那嵩山的灵山秀水,也不亏他的十年苦读,岑参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士及第。只要有了官身,机会总是会有的。所以,授官虽微,起初岑参并没有多么在意。但两年过去,进步的机会迟迟不到,加之长安米贵,住房更是一价难求。就连房租也交不起了。岑参性子急呀,就有点耐不住了。有一天,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男子汉大丈夫,而立之年还没有取得富贵,这才是最大的耻辱啊!镇日爬格子,诗写的再好有什么用?圈粉而已嘛。这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是的,高适也说过类似的话,他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写诗,是不可以当饭吃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难不成他们心有灵犀?(高适暗想,可叹李白杜甫兄弟俩,就没有活明白过!)原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呀。于是,岑参就扔了笔砚,毅然决然的投军去了。
一路之上,岑参兴致勃勃,好像看到了他驰骋沙场,剑影飞扬的英姿;也看到了他功成名就,博带峨冠的风采。他诗中写道: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看,多么的轻快、兴奋!内心的激动和勃勃欲望毫不掩饰: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但是,话还得说的冠冕堂皇,要讲政治正确嘛,讲目标高尚嘛,讲人格纯粹嘛。顾大家,舍小家是不是?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而且,咱岑参既然投笔从戎,可不是单纯一介武夫啦。咱还是大腕儿诗人啦,所以,不光顾了自己得意,也得抒抒离乡思家之类的情感什么的,叫粉丝们惊呼一阵吧。于是,就写道: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诗一写不打紧,一不小心就被粉丝团评为他最好的作品之一。更是选入课本,做了教材,叫天下所有小学生背诵。背诵不过来?打屁屁!
这是天宝八载(749年)。当时,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威震西北,名声赫赫。岑参就做了高将军的办公室人员。当然不会是主任了,办公室主任当时是封常清。
说到高仙芝,我们得多说几句。大唐时代,高将军可是居功甚伟。当时大唐边防,主要是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东北先有张守珪,后有安禄山。高仙芝主要镇守西北,并开疆拓土。军旗所指,跃过葱岭,就是帕米尔,兴都库什。一度直到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境内。可叹千古名将,竟身死阉竖之手,岂不悲哉!
一个书生,又是新人,一时进不来权力中心圈子,也是正常。但急性子的岑参就有些失落和后悔了:
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
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
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心理。文人的毛病,一齐迸发,小媳妇一样闹情绪,哀怨呀,想家呀,都来了:
轮台客舍春草满,颍阳归客肠堪断。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心里郁闷,眼里的风景就也凄凄楚楚,连陶式幽怨、甚至读书无用论的话都上来了:
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五侯贵门脚不到,数亩山田身自耕。
由此可见,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也是有道理。得志,则洋洋自得,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狂傲的不得了;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好像全天下都对不起他,都欠他黑狗肉钱一样;还矫情的不得了,壮志难酬呀,归去来呀,一蓑烟雨任平生呀,什么什么的。其实,内心还暗暗自喜,又写了一通好诗。
但是,岑参终究还是不会真的回去自耕“数亩山田”。他和其他诗人一样,心里不痛快,发发牢骚,过过嘴瘾而已。
751年,高仙芝深入大食国700余里,攻打恒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但大败。这就是著名的恒罗斯之战。高仙芝被解职。岑参也回到了长安述职。边塞一趟,战功没有,当然就没有奖赏。升迁当然无望。朝廷派他做了一个大理评事的清闲差事。造了那么大的势,放了那么大的屁,关键是还在微信群吹了那么大的泡泡,现在却这样一个结果,不是打脸啪啪啪吗?岑参那个羞惭呀,失望啊,简直要抑郁了。抑郁好呀,又有一首好诗了,而且有微博可以发泄,最妩媚的,还可以多多圈粉儿。于是,《优钵罗花》就诞生了: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优钵罗花,就是蓝雪莲花。摇曳在雪山脚下,奇花与白雪相互映衬,是天山最美的童话。
注意这两句: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既孤芳自赏,睥睨同侪,又对无人赏识怨艾深深。
再看最后一句: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渴望得到君王宠幸的迫切一点都不掩饰,赤裸裸呀!
但是,但是,一个低微的小官僚,要赢得皇上的青眼相向,谈何容易!何况这时候,朝廷里,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条老狗,正在撕咬的起劲,谁还顾得上其他?岑参真的要抑郁了: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仕途不通,学李白哥哥,辞官追仙去吧。
人生的十字路口,铁哥儿们出现了:老弟呀,千万不要想不开。看看我,奋斗这么多年,翩翩少年,都变成油腻大叔了,才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公安局长。你还年轻,可比哥哥强多了。此时,几个铁哥儿们知道岑参精神有问题,约好了来看望他,就把他约出来,到慈恩塔游玩,散散心。顺便聚聚喝一场。毕竟大家天各一方,见一面不容易。高适率先举杯,先干为敬。杜甫也干了一杯,更是羞答答的说,岑弟,你看看我,还没有固定工作呢。简历投了一千份儿,连个回音都没有......王昌龄、薛据、储光羲,大家都纷纷干杯,纷纷发言,说道动情处,在加上酒精的作用,竟弄得慷慨激昂与稀里哗啦同响,哀叹连连共嬉笑怒骂齐飞。结果,聚会变成了比惨会,劝人,变成了拼酒。终于是,杯盘狼藉,肉体枕藉。不过,酒醒来时,岑参的抑郁症也彻底痊愈。小伙子又精神焕发,壮志凌云了。“功名马上得”的梦想,又重新做起来:
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
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
功业今已迟,揽镜悲白须。
平生抱忠义,不敢似微躯。
此时原为高仙芝办公室主任的封常清已经替代高仙芝,坐了节度使的位置。战功卓著,刚好回朝汇报工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连家人老婆都得到了封赏。这更勾引起岑参“马上封侯”的野心的小火苗腾腾欲燃。
在封常青的帮助下,岑参顺利得到了二次出塞的机会,而且还以封将军副手的身份。权力,地位,比第一次出塞不知道大而高了多少!他那个激动呀,就又掩饰不住了,于是,就急切切的,雄赳赳的,气昂昂的,什么什么的,奔赴西北边疆。当然,不要忘了写诗呀,不要忘了发微博呀,不要忘了圈粉呀。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六月火山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六月火山热,哪里有岑参此刻的心肠热?他一连写了好多诗。他最好的边塞诗,基本都是这一时期写的。比如下面这些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岑参的诗,一个字,奇:语奇,格奇,景奇,意奇。他最擅长的是歌行和绝句。这两种体式,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这一点和李白很像。他俩都是奇思妙想满天飞,九天四海任纵横。神采飞扬、不拘一格。很可能,这俩宝宝,当初在学堂的时候,都不是乖乖娃,不喜欢死记硬背,不喜欢标准答案。比较起来,杜甫绝对是三好学生。他的诗,主要是格律诗,而且格律严整,板板整整,规规矩矩。
总之,754年,岑参二次出塞,信心满满,也得意扬扬。不过,要谦逊一点嘛。谦逊是一种美德啦。而且,千多年后一位伟人说过,谦逊使人进步嘛。于是,又来一首好诗: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记住啦,咱岑大将军,从小,就有爱国主义啦。咱的参军,可不是有私心,为了名利地位啦。咱可真真的是报效祖国啦。
岑参最勤奋,边塞诗人中,他写的诗最多,流传下来的也最多。后人排名,把高适排在前面,二人组合,叫“高岑”?岑参表示不服。
可惜,岑参的人生,有个规律:牛短熊长。像极了某国股市。他到边关的第二年底,震动全球的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再次被起用。带领封常清和西北主力挥师东指,勤王保驾,抵抗安禄山的叛军。岑参留守西北。岑参苦苦守望,盼望两位大将军大捷荣归,自己也跟着荣光一回。谁知道,意外往往比明天还来的早,他等到的,却是两位将军的无妄之灾!
原来,高、封二人,在镇守潼关的时候,却被监军宦官边令诚陷害,双双被诬杀。就这样,岑参刚刚燃烧起来的建功立业的小火苗,还没有熊熊起来,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灭了!失去了工作,无奈之下,只有怏怏的回到了关内,去肃宗朝廷,重谋职业。
此时,杜甫也才刚刚从叛贼占据的长安逃离。“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杜甫就这样破衣敝屣地狼狈着投奔了肃宗。肃宗看到叫花子似的杜甫,这么的忠诚,一感动,就赏了他一个从八品的左拾遗的官。
毕竟岑参勤奋,狂发微博。所以肃宗也耳闻过他。知道他就是那个写梨花开的。就封他做了右补阙。这下好了,两个大诗人,一左一右,都成了给皇上提意见的人。杜甫做得很骄傲,岑参也算满意。皇帝身边嘛,说不定机会大大的。俩人工作就格外的努力,谨记教导,树立问题意识,恨不得时时刻刻手拿放大镜,找出问题,好给皇上查缺补漏。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卯时起床,酉时下班,起早贪黑,勤奋的不得了。这还觉得做得不好,心里还有愧皇恩,“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意见还是提的太少了。于是,就更加勤奋,“频上封章,指述权佞”。
俩诗坛大咖,政治上真是幼稚的可爱。以为拾遗、补阙的官职,真的就是给皇上拾遗补阙的?皇上,天子呀,永远的伟光正大,会有遗阙吗?所以,连朝里的臣僚们都看不下去了,就找了个罪名,把他俩赶出朝廷。杜甫,直接到了华州;岑参,辗转到了虢州。文人的臭毛病,小性子,又来了: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怎一个酸字了得?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陶式牢骚,陶式矫情,是不是?
但是,岑参内心的煎熬,无人能懂。他的小目标可不是一个亿的铜臭,也不是诗歌。他祖上的荣耀时刻在激励着他,他不会忘了自己的初心: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这是他写给兵部侍郎(相对于国防部长)李进的诗。什么意思呢?蝉求高树,雁厌后行,作为有志青年,我也盼望进步呀。后两句用了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不过这里不是说的刻苦学习,而是希望李大人提拔的意思。李进是皇室血统,又大权在握。找他,算是精准踏点儿了。
岑参不忘初心,就付出行动。后来几年,他的仕途也渐渐平稳,先后做了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等。766年,距离他生命的尽头只有四年的岑参,做到了他一生中最高的位置:正四品的嘉州刺史。所以,后人称他为岑嘉州。但是,这迟来的荣光,他并没有激动。甚至还有些感伤。为什么呢?
嘉州在现在的四川。原来,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但大唐的盛世也一去不返。留下来的大唐,满目疮痍,各地藩镇又蠢蠢欲动。西南的蜀地,外有吐蕃的窥伺侵扰,内有军阀的勾心斗角。765年,威震吐蕃的严武去世之后,局势就更加动荡。这种情况下,嘉州刺史,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当地官员,各自为政,一个个飞扬跋扈,俨然土皇帝似的。岑参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岑参感觉再干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老命丢了。所以就罢了官,要回他嵩南旧草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起草思南宫,寄言忆西掖”。但是,回长安的路也已阻断,他狼狈地辗转了几个月,终于也没有走出四川。770年,56岁的岑参,在成都的一个旅馆里,溘然长逝。
岑参一生,坎坷多难。从小孤苦,而立入仕。两度出塞。身死乱蜀。有几次眼见有点亮色了,却如磷火一闪,落下的仍然是一片灰暗。尽管他矢志不渝,坚持了又坚持,努力了又努力,终于是壮志难酬,含恨而去。
仕途多舛,也许天生岑参,就是为了打磨一个诗人?他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何等绮丽豪迈!他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又是多么雄奇壮健!
然而,纵使铁血丈夫,也有老去的时候。老去的岑参,也曾反省过,这一生,争来争去,到底为了什么?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买酒钱。
其实,岑参横刀立马的雄姿,的确叫人仰视,但他对花伤感的背影,也一样叫人动容。而且,有时候也萌的可爱,你看他的《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去了。也许,在他弥留之际,他又看到了那棵优钵罗花,美丽的摇曳着雪影的蓝雪莲花。蓝雪莲呀,也许,你还是应该永远生长在雪山脚下,任凭霜欺风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