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吕世宏:岑参“愁看汾阳”什么花?

吕世宏:岑参“愁看汾阳”什么花?

  岑参《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写道:“归去不得意,北京关路赊。却投晋山老,愁见(看)汾阳花。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

  诗中“愁看汾阳花”,汾阳指哪里?又是什么花?颇有研究意义。

  开元三年(715年)岑参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当时他的父亲任职仙州刺史。开元八年岑参父亲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河东晋州(今临汾)。父亲在晋州去世,岑参留居晋州,直到十四岁移居嵩阳。岑参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期间岑参再次漫游了山西,故对山西各地多有了解,有《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一诗为证:“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岑参开始了充满矛盾的仕宦生涯。

  诗歌中的人物“宇文南金”史书不载,太原为其寓居之地。题目中“放后”可以理解为科举“放榜后”,以其“归去不得意”来看,宇文南金乃空手而归,应该是科举不第。宇文南金下第东归,岑参对这位同窗十分同情,该诗歌当创作于天宝年间,天宝三年岑参考中进士,当时他三十岁。

  岑参一诗两念,既送了同窗寓居太原的宇文南金,又托宇文南金慰问为官太原的好友郝主簿“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旨在向郝主簿举荐宇文南金。送别宇文同学的季节正是春天“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送别地点是长安城东南门青门,送别友人的心情格外沉重,是因为友人失意而归。唐代“北京”治太原、晋阳二县(皆属太原府),本曰北都,天宝元年改为北京。赊:遥远。关路,这里指从永济黄河大桥通往太原的官道,具体路线是长安、蒲州(今永济)、安邑(今运城)、晋州(今临汾)、汾州(今汾阳)、北京(今太原晋源)。

  汾阳指汾河北岸,如果以地理概念去分析,永济、安邑远离汾河,汾阳与该段无关。道经晋州路段汾河南北流向,所以从这个意义汾阳也不是这里。进入汾州、并州境内汾河自东向西流,所以从地理位置来分析,汾阳当指汾州城到晋阳城这一段并汾古道。诗歌终点在晋阳城,太原晋阳城再北与宇文南金之旅没有关系,所以太原之北的阳曲静乐等地与岑参笔下的汾阳无涉。“汾阳花”必然是并汾古道之花。

  “汾阳花”到底是什么花?远在长安的岑参为什么会想到汾阳花?这花一定不是山花野花而是天下名花。并汾古道上出名的花有两种,一种汾州西河的牡丹花,另一种是汾州杏花村里的杏花。岑参笔下的汾阳花是哪一种呢?根据唐代历法计算,汾州地区唐历三月初清明时节杏花开放,唐历三月底谷雨时节牡丹花始开。唐代科考放榜时节正是长安杏花开放的时候,所以唐代考中进士的新科举子有去长安曲江杏园观赏杏花而狂欢的习俗。长安的杏花比太原盆地的杏花早开十五天左右,宇文南金如果放榜后即出发,十五天左右也差不多来到汾州了,走的慢一点也可以赶得上著名的汾州牡丹花的盛开,所以岑参笔下的“汾阳花”包括了汾州境内著名的杏花和牡丹花。

  唐代,武则天以来,以“汾阳”代称汾州的墓志铭屡见,所以这里用“汾阳花”指代著名汾州牡丹花和杏花是吻合唐人习惯的。岑参将汾州牡丹和汾州杏花概括为“汾阳花”,再一次应证唐代民间常用汾阳代指汾州。

  这首诗歌涉及的唐代山西古地理记载还有“晋山”一词。晋山,顾名思义晋国之山,但是具体来说唐代那一座山被统称为晋山?唐文宗开成五年,日本僧人圆仁和尚由五台山前往长安,走的也是“北京关路”。日僧《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写道,从太原府“出城西门,向西行三四里到石山,名为晋山,遍山有石炭,近远诸州人尽来取烧,修理饭食,极有火势,见乃岩石燋化为炭。”说明唐代“晋山”对应“太原西山”,日僧所谓“晋山”绵延了“诸州”,以煤炭丰富出名,实指今日的吕梁山脉南北跨并州、汾州、晋州,所谓诸州。今汾阳城西出土的唐代墓志铭《王府君墓志》也把吕梁山称为晋山:“晋山郊原立垒垒”,今汾阳城南出土的《唐李公夫人河东薛氏墓志》记载:“晋山高,晋土厚,中有岗原灵且秀”。相反,太原东山则多称太行山,出入上党高原则称太行路。这样我们就可以肯定唐代“晋山”是今吕梁山的泛称。

  牡丹花出自太原府汾州西河县众香寺,唐人《牡丹赋》记述牡丹花历史:“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唐人舒元舆记载的牡丹花的这一段历史 ,晚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记载:“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又房相有言:牡丹之会,不预焉。至德中,马仆射镇太原,又得红紫二色者,移于城中”。马炫,唐德宗至德中,李光弼镇太原,辟为掌书记。他在返回长安途径汾州众香寺时候,第三次移植汾州牡丹入京。马最后官至兵部尚书致仕,所以被称马仆射。段成式记载说,马仆射移植红紫牡丹的故事来自丞相房琯所讲。唐代的西河众香寺,地处汾州文湖西岸。日本僧人圆仁在汾州寺庙住宿两日,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西河众香寺的地理位置有详细记述:“众香寺位于(汾)州城东五里湖岸”。

  看来,“却投晋山老,愁看汾阳花”,是岑参想象了朋友下第回到太原盆地后,途经汾州时候著名的牡丹花和杏花也无心观看了,想象着朋友落第后的苦闷心情。岑参将自己对朋友的同情之心讲述给太原郝主簿,期望郝主簿能帮助一下宇文南金。该诗还讲述了宇文南金出身高贵,宇文氏是北朝望族,又是周隋时期的大官僚,所以岑参感叹昔日长安主人今是客人“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当是岑参为落第友人写的一首举荐诗。

  参考资料

  1、舒元舆 牡丹赋 全唐文 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唐代 岑参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盘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谿,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谿东。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赠西岳山人李冈

唐代 岑参

君隐处,当一星。莲花峰头饭黄精,仙人掌上演丹经。
鸟可到,人莫攀,隐来十年不下山。袖中短书谁为达,
华阴道士卖药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唐代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
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
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登总持阁

唐代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唐代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唐代 岑参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深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